紀實攝影怎麼拍
從1976年“四五”攝影開啟中國紀實攝影新浪潮起,中國紀實攝影已經走過了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80年代的濫觴時期,走過90年代不斷探索階段,20世紀末以來的紀實攝影的豐富實踐使之逐漸步入成熟階段。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有關的技巧,分享給你們!
紀實性是攝影的基本特徵之一,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的大量攝影作品,都是以其紀實性作為主要特徵、主要功能存在的。紀實攝影其實應當稱之為社會紀實攝影。它指的是那種反映人類生存環境的攝影。它傾向於對這種社會環境進行較深入的研究,做出有觀點的評論,表達作者對社會的態度。
:拍攝器材
器材
紀實攝影可用任何畫幅的照相機來完成的。為使其更能適合各種場合的拍攝,多使用快鏡頭和高速膠片。鏡頭的使用是隨需要而定,但以使用廣角鏡為好。
拍攝方法以抓拍為主,不干擾物件,在現場實際感受中拍攝,拍活動的人,不擺拍,不過多考慮技術的完美,相信直覺。
:方法
1.守株待兔法
在動作行為有重複出現的情況下選好角度,調好焦距後,等待理想畫面的出現立即進行拍攝。
2.聲東擊西法
利用掩護的方法拍攝,先使被攝者、拍攝者和非被攝者成等腰三角形,對非拍攝者對焦,用眼的餘光觀察被攝者,當被攝者的動作、表情達到拍攝者所需的畫面時,立即拍攝。
3.掩護法
是一種二人的配合,讓配合者站在被攝者的前方,假裝對配合者拍照,而實則拍攝被攝者。
4.盲拍法
即不用取景器取景,調焦拍攝。用目測對焦,用小光圈***f8,f11***加大景深。充分熟悉所用鏡頭的視角。拍攝後在照片上進行第二次構圖剪裁。
5.突然襲擊法
在被攝者還來不及反應時就進行拍攝,並且立即離開以減小麻煩。
6.逼迫法
用鏡頭的指向有意去幹擾被攝者,逼其作出反應。以取得現場感。
:構圖
構圖上紀實攝影強調,平視機位,廣角鏡和長焦鏡隨需要而用。構圖以大面積構圖和“井”字構圖法為多,強調畫面的現場感。強調主體與環境的關係,使圖片資訊量豐富。不完整構圖引發的聯想和變型、畸型引起的好奇心,都被運用來引起人們對事件的關注。
靜態的構圖是二維空間的圖片形式所限定的,但抓取生活中生動的動態瞬間,是攝影師追求完美的表現。紀實攝影作品要強調氣氛的營造,充分地運用各種構圖形式的正負作用,將被攝體和拍攝者的情感、心態都恰當地表達。
:組照拍攝方法
1.圍繞主題選擇鏡頭
組照是用照片寫文章,表述你對一事物的認識、評論。每張照片是這個文章的語言,語言應當緊扣主題,遊離主題之外的則是廢話。要選擇能展現主題,渲染主題,烘托主題的內容去拍攝。攝影者自己首先要搞清楚拍什麼,為什麼要拍,怎樣去拍***即編輯意識***理出一個大概的框架結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紅線”。而後,想一下用什麼圖片向讀者交待故事的情節、人物之間的關係,攝取能表達故事的各個瞬間。
一切要表達的東西都必須表達的明白、生動、鮮活為好。
2.多側面選擇內容
專題攝影的優勢在於能詳細解釋,深入地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和矛盾性。這就是對事物的多側面進行展示,使之有立體感。因此不應侷限在一兩個好看的畫面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拍攝。而應從整體結構上考慮。多側面的選擇,一定要注意典型畫面的選擇。
3.選擇最具有形象性的內容
什麼是紀實攝影作品的好照片呢?即具有瞬間形象的作品。
A 專題攝影的題材必須具有外在形象,不具有這樣的題材不要硬拍。
B 對題材的研究要深入、細緻、全方位,忌膚淺、表象。
C 把鏡頭集中到一個人身上,或一個家庭。展開故事,反映他們的生活環境、生存狀態、相互關係。通過他們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社會環境、生存狀態。
D 靠近被攝物件,尊重他們,不控制他們。生活中、感情上溶入他們之中。拍攝時能跳出來理性的拍攝畫面。
E 拍攝專題時,需要在敘事方法,構圖等方面有自己的風格。
4.紀實攝影的拍攝形式
雖然是成組的專題照片,但每張照片都應該能夠獨立地表達與主題相關的形象資訊。
A 鏡頭形式的變化,要有全景、中景、近景、特寫。每種形式都要表達出特有的資訊,即全景表達氣勢、場面,中景表達動作,近景表達表情,特寫表達細節。
B 構圖要有變化,橫豎畫面要適當配置,有變化。景物配置有變化,人物安排,方向感,畫面的線條都要有變化
C 人物表情要有變化。人的姿態、動作、表情要有變化,要足以反映某一側面的典型神態。
D 用光要有變化,雖然紀實攝影以內容為重,但光線的形式變化也是需要的。順光、側光、逆光、閃光燈、剪影等形式的變化,可帶來藝術美感。
E 畫面型別留有選擇的餘地,同一個鏡頭多拍攝幾個角度,同一個內容多拍幾個鏡頭,抓拍決定瞬間畫面,使照片具有張力。注意細節***形體語言,背影,陰影***。
F 拍好主題照片,主題照片就是“興趣點”主題要鮮明,緊扣主題。其質量要好,即瞬間典型,氣氛濃烈,構圖嚴謹,用光獨到,色彩、影調講究,清晰度好。忌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