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書法作品
陸羽的《茶經》,是唐代和唐以前有關茶葉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是陸羽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茶葉生產和製作的第一手資料,又遍稽群書,廣採博收茶家採製經驗的結晶。喜好茶的書法家也經常以此經為範文進行創作。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茶道與茶經
開啟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幾乎每一頁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環境不同,歷史文化有別,生活習慣也會有差異,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現象。但是在飲茶、嗜茶方面卻有共同的愛好,無論茶的飲用方法有什麼不同,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珍愛的。
如今,茶夷發展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後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博學的勃萊迪牧師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是“原子時代的飲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中國人為什麼愛茶,因為,喝茶有益,喝茶有禮,喝茶有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茶經》共十章。除四章是講茶的性狀起源,製茶工具,造茶方法和產區分佈外,其餘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講煮茶技藝、要領與規範的。
“四之器”詳細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種器皿,包括規格、質地、結構、造型、紋飾、用途和使用方法;
“五之煮”講烤茶要領,選用燃料,鑑別水質,怎樣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華技巧;“六之飲”詳細規定了飲茶應該注意的9個問題,還提出品名貴之茶每次不要超過三盞以及三人飲茶、五人飲茶和七人飲茶各應如何進行;
“七之事”例舉歷史上飲茶典故與名人逸事;
“九之略”講述在野外鬆間石上、清泉流水處和登山時在山洞裡等不同場所進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
“十之圖”要求把《茶經》所寫的茶事活動繪成圖,掛在茶席一角,使參加者能在場看明白。對於茶道的思想內涵,《茶經》寫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作者這裡提出了“精行儉德”作為茶道思想內涵。也就是說,通過飲茶活動,陶冶情操,使自己成為具有美好的行為和儉樸、高尚道德的人。
與陸羽忘年交的釋皎然在題為《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寫到:“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一首詩中兩次提到了茶道一詞。此後,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聞見記》“飲茶”一章又寫道:“有常伯熊者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從上述文獻可知:是《茶經》確立了茶道的表現形式與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而釋皎然和封演賦予了“茶道”名稱。
《茶經》問世之後,相繼出現了多種茶文化專著,形成流派紛呈、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唐代蘇?0的《十六湯品》專門評論茶湯優劣;
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和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大明水記》《浮槎山水記》***槎音茶***則是評論煎茶用水優劣的專著;
宋·蔡襄的《茶錄》和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記述了宋代茶道的發展情況和特點。從《大觀茶論》中可以看出,宋代不再用釜煎茶,而是將碾磨好的茶葉粉末直接放在碗內,把煮沸適度的水先灌進湯瓶,然後衝入茶碗,再用一種狀如小炊帚的竹製“茶筅”攪拌均勻,稱為“點茶”。
《大觀茶論》對點茶技法做了精闢而詳盡的描述。值得一提的是:趙佶還把茶道精神概括為“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八個字。這些內容豐富深刻的茶道專著同明清時代的茶文獻一起,構成了舉世無雙的中華茶文化寶庫。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儘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
因此中國茶道要求:
***一***茶具必須清洗潔淨;
***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
***三***講求水沸適度。劉禹錫在一首煎茶詩中說:“驟雨松風入鼎來,白雲滿盞花徘徊”。茶便煎好了。蘇東坡則更加形象地寫道:“蟹眼已過魚眼生,嗖嗖欲作松風鳴”***蟹眼形容水沸時的小氣泡,魚眼指隨後出現的大些的氣泡***;
***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文/網路
品味生活,從茶開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與朋友分享,也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