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歷史悠久,風格多樣。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

  1

  2

  3

  4

  5

  書法創作中怎樣表現主題?

  古典書法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重複與雷同,一個人搞創作常常可以重複一百張類似的唐詩,可以幅式都是條幅,書體都是行草,佈局都是三行排列。如果書寫技術過得硬的話,誰都不能否定這一百張作品都是好作品。但如果要區別其中的不同,那最多是每一首唐詩的文字內容不同而已。這樣的創作無疑潛藏著不少思想上的懶惰與懈怠。既然是創作,僅僅以技術的好壞來作基本評價,沒有思想的支撐,沒有落實到具體作品中的構思,沒有主題,這種“創作”從何說起?

  古典書法創作是實用的寫字。古人寫書法沒有純粹的如今天那樣嚴格的藝術“創作”概念,因此這樣千遍一律的重複倒也無可指責。今天我們所面對的書法早已沒有太多實用的需要,書法作品的生存環境首先是藝術展覽廳,在作品展出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最突出最引人注目。居於這樣的原因,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博士生導師陳振濂教授倡導了一種新型的創作模式--學院派書法創作。新型的學院派書法創作要求書法作品要確立一個清晰的主題,通過主題的界限,保證每一件創作具有自己的獨特性。這就要求書法家們在創作時必須要有思想,要有針對某一個具體作品而發的立意,形式設定、技巧運用、主題展示等等。書法作品因此就需要一個文學作品般的主題,創作者必須調動一切可能的書法創作元素,如紙、墨、色彩、形式、文字內容等等,通過一定的方法手段,來充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

  為了實踐運用新型學院派書法創作的理論,本人曾以"漸漸走近"為主題,進行了創作嘗試。作品在1998年9月10日的廣西《右江日報》發表後,得到書法界同仁廣泛讚譽,學院派書法的倡導者——陳振濂教授在給我的來信中對這幅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構思與處理方式相當好。

  學院派書法作品《漸漸走近》的創作需要堅強有力的專業理論支撐,更需要獨特的見解。創作構思時我立意從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慮主題的表現,具體做法如下:

  一、通過紙質調節來表現主題

  學院派書法作品《漸漸走近》為了遵循學院派書法創作所提出的“形式至上”的創作理念,力圖讓作品形式獨特、新穎,我有意識地將作品從右到左、從多到少將紙張燒破,右邊緣破爛不堪,中間燒出零星洞口,作品左邊部分則保留其完整的邊緣,然後用濃茶水加土黃色的國畫顏料調勻,將作品從右到中、從濃到淡地染色,而作品的最左邊緣則保持著紙色的清新潔白。乍看似條幅,字心卻不方整;似團扇,卻不圓弧。作品形式產生一種朦朧隱秀的美感,加之落墨的大起大落與印章的巧妙搭配,融合成雲聚雲散的自由形式,從而使人觀後產生一種潮漲潮落、起伏不定的感覺。人們在欣賞作品時,按傳統從右到左的順序,開始看到的是殘缺無序、破舊枯黃,然後是完整平直、潔白純淨,紙張的前後質地暗示了年代由遠而近,從而使"漸漸走近"這一主題思想表現得一目瞭然。

  二、通過墨色變化來表現主題

  書法的技法包括墨法,墨量的多少、墨色的濃淡都會影響視覺效果,對墨色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出一個書家的書寫能力。學院派書法作品《漸漸走近》在墨色上圍繞著主題表現進行誇張的處理。在開始書寫的幾個字中採用清代著名書法家王鐸的漲墨法,墨量充足得滲溢,使整個字模糊不清;而作品後半部則緊收筆墨,字跡纖細清晰,前後猶如中國畫遠近景色分明有序。當人們從右至左欣賞時,文字從朦朧到清晰,好象一個人從遠處走來,開始只見身材的大致模樣,逐步看清臉型方圓特徵,再而看清五官鼻眼,近至眼前時嘴邊的一顆黑痣清晰可見。這樣的墨色層次變化與"漸漸走近"的主題恰恰吻合。

  三、通過書體變化來表現主題

  中國書法史上出現了篆、隸、行、草、楷等各種不同特徵的書體,每一種書體各有各的筆畫和結體規律,各有各的審美價值。古典書法創作往往是一張宣紙上寫一種字型或楷或草。學院派書法創作提倡從單調的書寫形式走向靈活豐富的視覺形式,在堅持書法***書寫***本位性的同時,給予書法創作賦予更寬廣的取材範圍與藝術表現力。學院派書法作品《漸漸走近》為了作品技法上的多樣性和層次的豐富性,使用了多種字型來書寫,讓漫長的書法風格史過程一瞬間展現在欣賞者眼前。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的後半部引入了一行印刷體仿宋木版文字,這是古典書法創作所未有的。

  學院派書法作品《漸漸走近》第一行"寒冷的冬天"採用秦代前後的篆書書寫,第二行"也早已過去"用漢隸的形體,接下來從第二行最後一個字到第三行"願春色鋪滿你的"用的則是晉代成熟的行書字型,而後的"心"字則為唐楷, 雖 然字型不同,但章法連線得當,過渡自然。而不同時期出現的書體按年代由遠而近的排列,最終實現了“漸漸走近”的主題表現。***

  可以說,這種多書體集中於一幅作品的做法並非與古典作品沒有過聯絡。我們現時所看到的古典作品,上面也有後人另一種字型的題跋,題跋部分並非是原作者思考的內容,但當我們欣賞這些古典作品時,感覺題跋已是作品的一部分,並沒有破壞作品的美感。在這一點上,學院派書法作品應該說是在古典作品中新發現、新啟示而成形的。

  四、通過文字含義來表現主題

  書法的載體是中國文字,一幅好的書法作品除了講究形式、筆墨線條之外,文字內容也是極為重要的,文字內容的含義和作品的筆墨情調一樣,能激發感染欣賞者的情緒。古典書法創作選擇的文字內容無不文采飛揚,隱含著更多的人生哲理和詩情畫意。學院派書法作品《漸漸走近》正文所選擇的內容是當代流行歌曲《真的好想你》的一段歌詞:"寒冷的冬天也早已過去,願春色鋪滿你的心"。歌名"真的好想你"則作為落款內容使用,兩部分的文字在作品中排列合理、主次分明,並且文意相當切題,主要表現在:

  首先,作品正文"寒冷的冬天也早已過去,願春色鋪滿你的心"含義切題。一年之季在於春,春色多麼美麗,令無數人嚮往。既然冬天已經遠去,那麼期待中的燦爛春色不是由遠而近了嗎?其次,落款用的歌名"真的好想你"含義也同樣切題。就這麼5個字,卻形象地表現了久別的戀人對心上人的苦苦相思,而強烈的企盼相思無不促使他們"漸漸走近"!因此,從作品的文意看,含蓄而又鮮明地揭示了"漸漸走近"這一主題。

  學院派書法作品《漸漸走近》的創作無疑是成功的,它多方位多角度地使用書法創作的各種元素來表現了設定的主題,並且著力追求書寫技法的精練。作品中所流露的篆書的中鋒含蓄,秦簡下筆的粗野率意,行草側鋒的奔放不羈,唐代楷法的嚴謹,以及字形、章法的自然呼應,看似隨心所欲,卻在法理之中,表現了學院派作品對傳統古典的繼承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