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家族成員_王羲之的家族成員介紹

  王羲之是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家族也是個文學大家族,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王羲之的家族成員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羲之父親

  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是山東琅琊臨沂人,王曠在晉元帝大興初年當淮南太守,王曠著有《唐書經籍志》,對後世產生了一定影響。公元280年,司馬懿的孫子統領著西晉大軍開始向東吳京城建業發起進攻,東吳滅亡,三國第一次統一,作為王都的南京沒過多久又變成一個普通的小縣城,有丹陽郡掌管。

  公元303年,張昌造反,他的手下石冰想要攻佔建業,西晉王朝派右將軍打敗了石冰,這是,王羲之的父親王曠被任命為丹陽的太守,來到建業。

  王曠是山東琅琊的王氏子弟,魏晉時期王氏作為著名的大族,一般都是活躍在北方居多,他們的勢力範圍也多是以北方為主,所以王曠來到建業只是一次很普通的派遣,想要讓他到建業當個小官,似乎沒什麼特殊的意義。哪知他剛到一年,右將軍陳敏就起兵造反,他自號楚公想要匡扶正義,逐個驅逐揚州刺史劉機、丹陽太守王曠,結果王曠又被迫逃回北方,陳敏被打敗後,王曠也就沒有繼續回到建業當太守了。他這次的南方之行,雖然短暫,但卻為王氏家族的鼎盛和新王朝的建立定了一個契機。

  當時西晉混亂,政權動盪不安,加上北方少數名族乘機介入,晉王朝內憂外患,王曠提出的避亂江左的主張,307年在王道的策劃下,王氏家族來到建業,十年後西晉被消滅,司馬睿在南京登基,史稱晉元帝。可以說是王曠的一句話成就了東晉的百年大計。

  王羲之妻子

  郗璿,字子房,是郗鑑的女兒,王羲之的妻子。為王羲之育有七子一女。郗璿的父親郗鑑是東晉鼎鼎有名的政治家、書法家。而且郗家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世家。郗鑑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尤其擅長草書,其書法卓絕古勁,現在流傳的《災禍貼》書寫深沉而穩重,下筆流利順暢,豐茂巨集麗,決不滯。

  郗鑑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的大兒子郗愔擅長寫草書、隸書和正楷,至今仍有傳世的作品《至慶帖》和《比書帖》。而郗鑑的二兒子郗曇擅長寫草書和楷書。雖然郗愔和郗曇都比較擅長書法,但是他們都稱自己的姐姐郗璿是“女中筆仙”,這話的意思是女書法家中的神仙。儘管如此評價她的都是她的親人,但是郗璿能得到如此評價,說明了她的書法必定是非同一般的,肯定有過人之處。郗璿嫁給“書聖”王羲之,也就是郗鑑為郗璿選婿的故事,至今還有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這個故事就是“東床快婿”。在王羲之十六歲的時候,因為郗鑑有個女兒長得很漂亮,而且還沒有婚配,想要找個好人家嫁了。

  郗鑑同丞相王導關係不錯,又是一起同朝做官的,聽說王家子弟很多,而且各個英俊瀟灑、才華橫溢。郗鑑就把想法告訴了王導,王導說那你就到我家挑吧,你挑中誰就是誰,我絕對不會反對的。郗鑑就命管家,帶上禮物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都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的打扮了才出來相見。看來看去,一數發現少了一人。王府的管家就帶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看見靠東牆的床上躺著一個袒腹仰臥的年輕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少爺們有二十多個,聽說郗太尉要招女婿都爭先恐後,只有一個公子在床上袒腹仰臥若無其事的”。郗鑑說:“我這就是我要的賢婿啊,快帶我去看。”郗鑑來到王府,見這個年輕人豁達文雅、才貌雙全,當場就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麼來的。

  王羲之的兒子

  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廣博造詣,不可避免在他那個書法家族中影響到自己的眾位兒子。這些兒子中,王獻之擅長草書隸書,也精通於其他各類書種;王凝之工於隸書草書;王徽之和王煥之均擅長草書;王操之工於正書。所以王羲之的兒子是各有所長,在當時都是名動一時的書法家。

  不過在幾個兒子裡,書法造就最顯著的是王獻之,後來他同其父王羲之被合稱為“二王”。王羲之自幼就像他父親一樣,聰明好學,不僅書法極好,繪畫上也是不錯的。王獻之自小就刻苦練習書法,一日王羲之見自己這個小兒子努力的練字,就悄悄走到他的身後,忽的去拿王獻之的筆,一時間還拿不下。王羲之很是高興,誇讚王獻之日後書法必有大成。

  不過小小的王獻之因為資歷極佳,所以時常受到旁人的誇讚。畢竟王獻之年齡不大,所以很容易滋生了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這些自然被父母看在眼裡。一日王獻之跑到母親稀氏跟前,問母親自己還要寫多久書法能夠大成,三年可夠。母親稀氏搖頭,王獻之說五年,母親又搖頭。王獻之急了,就問需要多少時間。母親指著一邊的十八口大缸說道:“你寫完了這院中的十八口缸裡的水,字才會有筋骨。”

  所以說王獻之的高超的書法造詣除了他本身的天資聰穎外,還在於其父母的精心教誨。在南北朝時期,王獻之的名聲還一度超過了他的父親王羲之。直到唐太宗開始,王羲之的地位才被再一次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