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人物畫大師作品

  人物畫的造型能力培養離不開素描、速寫的訓練,小編精心準備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人物畫的文章吧!

  人物畫筆墨色彩的理解和運用

  水墨人物畫寫生強調“始於立意而歸於用筆”。“立意”是來源於作者對模特形象的主觀感受,要強調特定感情下流露出來與其相應的新筆墨語言,不能拘泥於傳統的筆墨形式。“用筆”是畫面視覺效果於筆墨色彩傳神達意處,使寫生作品獲得生命力。以上辯證地闡明瞭從審美意識到寫生作品之間的轉化過程,最終得落實到使用一定的筆墨材質來“寫”出作者心中之“意”,從而熟練掌握和充分發揮中國畫筆墨的工具效能進行表現客觀現實中“善”的寫生作品。誠然,筆墨的重要性是依附於某種形象而顯露其價值的,當一線一墨進入結構面和造型觀之後,由此而提供的審美導向便是一種形的概念、意義和感染,並由畫面意象引導讀者走進形象視覺的藝術範疇,去體驗與品味,這是水墨人物畫寫生所要解決的問題。人物畫寫生中形體的塑造永遠離不開線條筆墨這種既具有相對獨立藝術價值的形式語言,線條筆墨的精神在於“寫”,力求形似和抒發情感,發揮筆墨氣韻和貫穿運動表達動態神情的線條都會起到傳神的妙用。所以,領會和體悟中國傳統意象人物畫的筆墨藝術精神是需要伴隨人的一生。

  作為傳統繪畫的設色特點,南朝謝赫“六法論”中的“隨類賦彩”,實際上是要求作者從對描繪內容的本質需要出發,不是單純追求真實事物的準確色彩。不同形象的固有色在使用時其界線經常可以打破,有時可視畫面的需要和作者的主觀感受去概括和處理色彩關係,甚至可因畫面需要而改變色彩的傾向或歸併相近型別的色彩為統一色調的顏色。然而,水墨人物畫寫生的設色運用方法,有原色、調和色、色墨混和的使用等等。色墨混和調和不必太過充分,多以筆尖、筆肚、筆根的有機變化,顏色含量不同時,混合落筆,讓色彩的摻和過程在宣紙上自然暈化,繼續交融或互訴,以保留色彩各自的明度和純度,或強或弱、或濃或淡,這樣可以使色與墨的相互補充,色墨混用一般適宜與單純的大色塊並置使用,或以墨為主,或以色為主。現代人物畫寫生逐步吸收西洋畫科學的色彩原理,發揮中性色調的穩定感,再加以冷暖對比、類比等等處理,使畫面色彩更加完美。總之,色彩是構成作品某種風格情調的重要因素,是促使作品成為精神轉換的重要手段。隨著時代背景和個人情感的變化,以情賦彩的藝術表現手法,可以提高作品的詩意化、情感化與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