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暖宮的小知識

  艾灸是中醫鍼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燻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艾灸暖宮穴位

  艾灸暖宮的位置:

  1、一個是關元穴,在肚臍下三寸。

  2、第二個部位在肚臍,又叫神闕穴,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

  3、第三個部位在背部命門穴,命門穴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同時還要加上兩側距離背部中線3釐米的腎俞穴。

  4、第四個是氣海穴,該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

  艾灸暖宮

  作用

  灸法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其治療效果已為無數臨床實踐所證實。而對其機制的認識,仍是一個未解的迷。現階段認為灸療作用機制與以下5個方面有關。

  區域性刺激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區域性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區域性面板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區域性的血液迴圈與淋巴迴圈,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區域性的面板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發揮鎮靜、鎮痛作用;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艾灸

  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鍼灸。鍼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人說鍼灸,多數時候僅指標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

  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暖宮是女性保養用詞。通過暖宮能夠調經養血、溫暖子宮,起到抗炎修復、科學調理子宮環境、有效保護身體健康和生育能力的作用,特別適用於人流後的子宮損傷、婦科炎症、宮寒不孕等病症。 暖宮是為女性受傷受寒的子宮進行修復的一種保養方法。

  中醫有宮寒不孕的說法。女性的子宮就像是胎兒的暖房,如果子宮內冰冷,那麼胎兒就無法生長。中醫所說的“子宮”不單指孕育寶寶的那個“房子”,是包括子宮、卵巢、附件在內的多種器官和它們的功能。為了防止宮寒,女性應該特別注意保持小腹的溫暖。尤其是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女性,還有那些經常坐著不動的女性,更應該注意腹部和下半身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