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的護理技巧

  腸梗阻,係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和執行。當腸內容物通過受阻時,則可產生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及排便障礙等一系列症狀。腸梗阻治療之後要注意護理以免復發,那麼你知道腸梗阻要怎麼護理才好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1.非手術療法的護理

  ***1***飲食:腸梗阻者應禁食,待梗阻緩解後12小時方可進少量流食,但忌甜食和牛奶,以免引起腸脹氣,48小時後可試進半流食。

  ***2***胃腸減壓:以減輕腹痛、腹脹。保持減壓通暢,做好減壓期間相關護理。

  ***3***解痙、止痛:單純性腸梗阻可應用阿托品類解痙藥緩解疼痛,禁用***類止痛藥,以免掩蓋病情而延誤診斷。

  ***4***液體療法的護理:保證輸液通暢,記錄24小時出、入液體量,觀察水、電解質失衡糾正情況等。

  ***5***防治感染和中毒:遵醫囑應用抗生素,以減少毒素吸收,減輕中毒症狀。

  ***6***病情觀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以及時發現絞窄性腸梗阻的體徵。

  2.手術療法的術後護理

  1***臥位:回病房後根據麻醉給予適當的臥位,麻醉清醒後。血壓、脈搏平穩給予半臥位。

  2***飲食:禁食、胃腸減壓,待肛門排氣,拔出胃管後當日每1~2小時飲20~30ml水,第2日喝米湯,第3日流食,l廚後改半流食,2周後軟飯。忌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3***活動:鼓勵病人早期活動,以利於腸功能恢復,防止腸粘連。

  4***防治感染:遵醫囑應用抗生素。 5***病情觀察:觀察生命體徵、傷口敷料及引流情況,及時發現術後併發症。

  腸梗阻的原因

  1、按病因分類

  ***1***機械性腸梗阻

  臨床上最常見,是由於腸內、腸壁和腸外各種不同機械性因素引起的腸內容通過障礙。

  ***2***動力性腸梗阻

  是由於腸壁肌肉運動功能失調所致,並無腸腔狹窄,又可分為麻痺性和痙攣性兩種。前者是因交感神經反射性興奮或毒素刺激腸管而失去蠕動能力,以致腸內容物不能執行;後者系腸管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腸壁肌肉過度收縮所致。有時麻痺性和痙攣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腸段中並存,稱為混合型動力性腸梗阻。

  ***3***血運性腸梗阻

  是由於腸繫膜血管內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腸管血液迴圈障礙,導致腸蠕動功能喪失,使腸內容物停止執行。

  2、按腸壁血迴圈分類

  ***1***單純性腸梗阻

  有腸梗阻存在而無腸管血迴圈障礙。

  ***2***絞窄性腸梗阻

  有腸梗阻存在同時發生腸壁血迴圈障礙,甚至腸管缺血壞死。

  3、按腸梗阻程度分類

  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腸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類

  可分為高位小腸梗阻、低位小腸梗阻和結腸梗阻。

  5、按發病輕重緩急分類

  可分為急性腸梗阻和慢性腸梗阻。

  6、閉襻型腸梗阻

  是指一段腸襻兩端均受壓且不通暢者,此種類型的腸梗阻最容易發生腸壁壞死和穿孔。

  腸梗阻的分類是從不同角度來考慮的,但並不是絕對孤立的。如腸扭轉可既是機械性、完全性,也是絞窄性、閉襻性。不同型別的腸梗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如單純性腸梗阻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近端腸管擴張,最後也可發展為麻痺性腸梗阻。不完全性腸梗阻時,由於炎症、水腫或治療不及時,也可發展成完全性腸梗阻。

  腸梗阻的治療方法

  ***1***胃腸減壓治療

  胃腸減壓抽出積聚在梗阻上端的氣體和液體,降低腸內張力,有利於改善腸壁血迴圈,減輕全身中毒症狀,改善呼吸、迴圈功能。有效的胃腸減壓對單純性腸梗阻和麻痺性腸梗阻可達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對於需要手術者也是一種良好的術前準備;

  ***2***液體治療

  重點在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腸絞窄時因丟失大量血漿和血液,故在適當補液後應輸全血或血漿;

  ***3***營養支援治療

  腸梗阻時手術或非手術治療都有相當一段時間不能進食,所以營養支援很重要。一般的外周靜脈輸液通常達不到營養支援的要求,可採用全胃腸外營養,也就是通過靜脈途徑輸注身體所必需的營養液。腸梗阻時採用全胃腸外營養,既可作為術前的準備,也可作為非手術治療或術後不能及早進食的支援治療。若腸梗阻解除和腸功能恢復,最好儘早口服。不能進正常飲食的病人,可進要素膳食;

  ***4***抗生素治療

  腸梗阻時,在梗阻上端腸腔內細菌可迅速繁殖。腸梗阻病人應使用針對需氧和厭氧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