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要怎麼辦才好

  肩周炎臨床特徵為肩痛及肩關節活動障礙,特別是患臂外展、外旋、後伸時受到明顯限制,日久可見肩部肌肉萎縮、粘連。那麼你知道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肩周炎的治療方法措施。

  

  1、中藥

  肩周炎中醫稱之為漏肩風、鎖肩風、肩凝症等,將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狀歸納為痺證的範疇,故又有肩痺、肩胛周痺等病名。以活血散瘀為主,其代表為透骨肩周貼。在中醫古典醫籍《素問·痺論》中有骨痺、筋痺、脈痺、皮痺等分類,認為其病因與風寒溼有關。

  2、拔罐

  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

  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週可刮1~2次。

  4、鍼灸

  鍼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鍼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面板,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週為1療程。

  5、理療

  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迴圈、鬆弛肌肉的作用。

  引起肩周炎的6大原因

  1、年齡因素

  肩周炎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且女性居多。部分經激素替代治療而痊癒的肩周炎病例。肩周炎與蛋白多糖成分改變有關。蛋白多糖的變化可繼發引起骨贅生長和關節周圍的無菌性驗證,造成韌帶、肌腱變性、粘連、鈣化而產生疼痛和功能障礙。而蛋白多糖的組成成分改變和代謝變化在50歲左右最明顯 。

  2、風寒溼侵襲

  由於肩部的特殊位置,睡眠時很難做到始終保暖良好。從而反覆感受“風寒”之邪,引起區域性組織的血液迴圈障礙和組織代謝異常,致使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和組織粘連,最終導致肩部出現疼痛和功能障礙 。所以中醫學中又將肩周炎稱之為凍結肩。

  3、解剖學因素

  肩關節結構複雜且功能靈活,在活動中非常容易損傷。特別是存在於肩前部的喙肱間隙 ,當肱骨內旋時喙肱間隙縮小,間隙內軟組織受壓,如持續時間過久,即可出現缺血性改變,引起周圍組織無菌性炎性,導致疼痛和繼發的保護性肌痙攣,並引起惡性迴圈,最終使區域性軟組織變性、壞死。以上病因在睡眠側臥是最易發生。另外,崗上肌幾乎呈90°附著於肱骨大結節近端,在上臂外展和上舉動作時產生巨大的摩擦力,久之則可引起慢性損傷,繼發炎症反應。

  4、肩部活動減少

  隨著年齡增大,肩關節活動逐漸減少,造成區域性代謝障礙,使關節囊、肩袖肌腱、肱二頭肌肌腱及喙肱韌帶發生退變,組織液滲出及細胞浸潤,最終造成組織細胞變性引發肩周炎。

  5、肩部急慢性損傷

  排球和體操運動、廚師、教師、司機和計算機操作人員,由於反覆進行或長時間維持上臂的外展、上舉和內旋等動作而發生肩部組織的勞損。在以上人群中肩周炎的發病率較多。另外當肩關節發生急性損傷後,如早期治療不當也可誘發肩周炎。尤其是上肢骨折內固定後肩關節的長期缺乏運動導致肩關節粘連的不在少數。

  6、其他病因引起

  頸椎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肺炎、膽囊炎、上臂創傷、偏癱、長期靜脈輸液和肩周圍手術等可引起肩關節活動減少,造成關節囊攣縮與粘連而形成關節僵硬,也會誘發肩周炎。由於早期肩周炎患者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動,更加劇組織的病理改變,使肩周炎向更深層次發展。

  治療肩周炎的民間偏方

  一、熱鹽熨燙

  在肩周炎初期,可以使用這種辦法治療,效果很不錯,具體方法是用大鹽粒500克,炒熱,裝布口袋捆結實***不要讓鹽粒掉出***,放在肩部慰燙。

  二、手部活動

  積極鍛鍊是很多關節炎修復的絕佳方法,遇到肩周炎也是,大家就照下面說的試試,雙手揹負拉好,先上下移動,再橫向拉動,反覆進行,每次15分鐘。剛開始可能活動受到一些限制,應循序漸進,動作由小到大並由慢到快,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只要持之以恆,肩周炎的症狀就會得到控制和改善。

  三、活動手指

  這個是很簡單的辦法,只要大家平時多動動基本都能完成,比如,搖扇子,在鍵盤上打字什麼的。

  四、姜蔥泥治

  用老生薑、蔥頭各250~400克,搗爛如泥,用文火***即小火***炒熱後加高度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熱***以能忍受為度***敷在疼痛處,再用毛巾或布條包緊。第二天早上取下,到晚上再炒熱繼續敷。一劑藥可用3~4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