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飼養管理

  對於畜禽,我們應該怎樣飼養管理好它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對飼養管理的認識

  1、飼養管理是一個過程:是指整個養殖鏈,包括養殖過程的各個環節和細節。加強飼養管理也就是指加強整個養殖鏈的監控。

  2、飼養管理是兩件事情:一是指飼養,主要是喂料、喂水、喂藥和疫苗接種。二是指管理,主要是環境控制,包括場址的選擇、畜禽舍建築、消毒、隔離、溫度、溼度、密度、通風、光照、衛生、墊料等的控制。

  3、飼養管理是具體做法:科學的、實用的、細化的、針對性的措施與方案。比如:雞苗的選擇、開食、通風的措施、墊料更新、免疫接種等都有具體的要求和指標。

  4、飼養管理是程式:也就是指具體工作的先後問題。比如消毒程式,徹底清掃---高壓沖刷---2—3%火鹼噴灑---雙鏈季氨鹽類消毒劑噴灑---甲醛燻蒸---空欄干燥等;飼餵程式,先水後料***開食***、先料後水***日常***、斷料—斷水—飲疫苗—供料—供水等;注射疫苗,先強後弱、最後病殘。

  5、飼養管理是細節:把每一項工作細化,細緻入微。育雛控溫時要把溫度表的水銀球或酒精球放在和雛雞同樣的高度;點眼、滴鼻時要等疫苗散開或吸入才把雛雞慢慢地放下;

  及時發現病弱雞早隔離、早用藥;注意觀察雞群精神、飲食、糞便的變化並作好記錄,及早採取措施;母豬臨產前的處理措施等。

  6、飼養管理是堅持:就是持之以恆,不馬虎、不鬆懈、不走樣。杜絕隨意性和任意性,克服僥倖,樹立科學養殖觀念,打持久戰。堅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作養殖記錄、堅持看天氣預報、堅持程式化管理、堅持正確的免疫、堅持飼養優質苗、堅持網上養殖、堅持全方位的生物安全措施等

  7、飼養管理是創新:在養殖過程中針對性地發現、發明和創造一些新的、有效的、好的做法。如;推廣中溫育雛、不斷改進網架結構、推廣分離式供暖、推廣間歇性暗光制等。

  8、飼養管理是科學:科學是必須堅持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科學養殖是成功的唯一出路。優質雞苗、良種豬苗、高品質飼料、良好的環境、正確的疫苗接種等都是科學。要逐步引導使用者去認識、接受、實施並從中獲得效益。

  9、飼養管理是技術:飼養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有具體的要求和標準,這種要求和 標準就是技術,技術首先具備科學性,其次具備實用性,是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如;畜禽舍建築技術、畜禽舍改造技術、網上養殖技術、疫苗接種技術、飼餵技術、診斷技術、抗體檢測技術等。

  10、飼養管理是效益:科學的、精細化的養殖是確保養殖效果的根本,有了好的養殖效果才有好的經濟效益,靠行情吃飯是危險的,是不長久的。向管理要效益的精髓就是認認真真地搞好飼養管理。

  11、加強飼養管理是使用者成長的必經之路。廣大使用者在飼養管理中尚存在很多錯誤的、不到位的、不夠嚴謹***科學***的做法,即使優秀使用者其優秀也是相對的,還有許多值得改善和改進的地方。加強包括嚴格、細緻、具體、到位,也包括改錯、改善、改進和創新。

  二、飼養管理的主要內容

  給家畜和家禽提供適合於不同日齡、不同品種、不同季節的新鮮、潔淨和營養平衡的日糧和符合飲用標準的生活用水、相關的符合畜禽需要的飼餵和飲水器具、相關的飼餵飲水程式和方法---這是飼養的主要內容。

  創造適合於家畜和家禽生活、生長、生產的環境條件則是管理的主要內容。

  三、環境控制技術

  由於開放式養殖和環境惡化導致養殖失敗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慘!

  採用人工的或自動化的手段,通過相關的設施和裝置對養殖環境要素進行必要的控制和改善,使其儘量符合畜禽的需要,避免由於大環境的變化對養殖造成不必要的危害,這種系列化的技術就是環境控制技術。

  1、溫度

  最適溫度是最理想的溫度:例如分娩母豬17℃、出生仔豬29 ℃、乳用奶牛10-15 ℃、乳用犢牛17 ℃、產蛋雞13-20 ℃、肉雞24 ℃等等,但由於最適溫度往往很難維持,很多時候會根據需要給出一個相對寬的溫度範圍---適宜溫度適宜溫度:例如分娩母豬15-20℃、出生仔豬27-32℃、乳用奶牛5-21℃、乳用犢牛10-24℃、產蛋雞10-24℃、肉雞21-27℃等等,溫度計的正確使用---使用前的校正、懸掛的位置、平均值與溫度的均勻性。感受溫度---當畜禽舍內的溼度和風速不一樣的情況下,即使在同樣的溫度下,家畜和家禽所感受到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我們往往認為溫度正常,而動物感受可能是冷或者是熱。

  等熱區---又稱舒適區,是指恆溫動物主要藉助物理調節***散熱調節***維持體溫正常的環境溫度範圍。

  臨界溫度---當氣溫下降散熱增加時,必須提高代謝率,增加產熱量,以維持體溫恆定,這開始提高代謝率的外界溫度稱為臨界溫度。

  過高溫度---如果氣溫升高,機體散熱受阻,物理調節不能維持體溫恆定,體內蓄熱,體溫升高,代謝率也因而提高,這種因高溫開始而引起代謝率升高的溫度就是過高溫度。

  中溫育雛---家禽中溫育雛效果要好一些。例如:肉雞育雛建議採用中溫育雛法,第一天33℃左右,以後每週降低2-3℃直到出欄在21-23℃為宜,肉雞後期舍溫高於25℃或低於18℃都將影響其生長髮育***高溫育雛不利於早期淘汰病弱雛且容易引起雛雞脫水,低溫育雛則不利於卵黃的吸收***採暖方式有暖風爐、地爐、舍內爐,舍內爐最常見但卻不利,育雛舍內生爐子勢必會導致缺氧,粉塵和煙比較多,容易誘發呼吸道病,還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建議在舍外生爐舍內取暖。7天內的雛雞體溫調節能力差,對溫度變化敏感,在育雛時一定要掌握好舍溫,不能忽冷忽熱,每天溫差波動不宜突破±1℃,建議農戶育雛實行夫妻輪班制,一人值白班,一人值夜班。***由於大多數夫妻都是同作息,鴨舍內的溫度在清晨往往是最低的、而空氣質量往往也是最差的,中醫上講後半夜是陰中之陰、加上管理不善,難怪晚上傷亡多。要正確理解1+1=0的含義***。尤其要注意發病期間的溫度調整。

  2、溼度

  絕對溼度---空氣中的含水量,比重、百分數

  相對溼度---富有溫度的概念,空氣中的含水量相對於該溫度條件下達到空氣中水氣飽和情況下的含水量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畜禽舍內水氣的來源:外界空氣中的水分、畜禽排除的水分***出汗、呼吸、糞便、尿液***飲水滴漏或蒸發、地面和牆壁的滲出等等。

  溼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畜禽的健康,一般情況下我們用溼度計檢測舍內的相對溼度。對各種畜禽而言空氣的相對溼度以50-70%為宜,最高不要超過75%,幼小的畜禽要求相對高一點。溼度過低---舍內相對乾燥,容易引起呼吸道黏膜受傷,咳嗽、呼吸道感染;脫水等。

  溼度過高---舍內相對潮溼,容易導致裝置腐蝕、墊料黴變、病原滋生、雞蛋品質下降、陰冷、悶熱等。

  溼度調節---當溼度過低的時候需要加溼,比較好的裝置是加溼器,當溼度過高的時候需要通風,排掉多餘的水氣。但通風若是同時帶走必要的熱量而引起溫度下降的話,可以考慮通風和加熱兩種措施來解決溼度問題。]肉雞對溼度的要求:由於大多數農戶對溼度的計量不準或根本無法測算。對舍內溼度的掌握可參照以下要求去做:

  ①.育雛前期:當舍內溫度在30℃以上時,需加溼可用乾淨的溼布片掛在舍內蒸發加溼,也可以噴霧加溼,以免雛雞脫水。

  ②.舍溫在26℃-30℃之間時,舍內溼度一般符合要求。

  ③.在育雛後期,舍溫低於26℃時在不斷水的情況下,要求相對乾燥了雞更好養一些,這也是許多養殖戶多年的經驗之談。肉鴨是水禽對溼度的要求相對肉雞來講要寬鬆一些。

  3、密度

  所謂密度就是單位面積的養殖數量。

  小密度養殖的特點:利於養殖環境的控制和畜禽的生活、生長和生產。疾病少、藥費低、養殖效果和小單位效益會好一些。但是由於小密度養殖導致了舍用率降低,還有很多固定費用和成本分攤在小單位上的增加***電費、人工、燃料、折舊等***,小密度養殖會很開心,但總體效益不是很理想。為什麼散養會向規模養殖發展?這是必然。為什麼規模養殖會向現代養殖發展?這是大密度養殖對環境的要求,只有現代養殖的自動化可以解決大規模高密度養殖的難題。

  高密度養殖的特點:風險大、難!加強環境控制,保證養殖效益,飼養管理的針線很密。

  如何確定適宜的密度?密度受很多因素影響,季節與氣候、疫情、行情。

  評價密度的尺度,單位面積的產量很重要,在最高產量的目標下追求最小養殖成本,這是未來養殖必須要弄明白的。這是一個經驗公式,就象飼料配方,在追求質量的同時要控制成本,是很多變數在發揮作用。要分清主成本和副成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等等。

  建議肉雞養殖的密度:

  ①.據不同條件,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要求。在目前養殖條件下,按農戶的一般水平,要求出攔時密度為:***只/平方米***

  春 夏 秋 冬 現代化養殖場可

  地面平養 9 8 9 7 以適當控制在12-

  網上平養 11 10 11 9 15只/平方米

  按養殖面積計算進雞數再加3-5%即可。

  ②.要求肉雞從小到大,都要保證其充足的飲食槽位,不能存在“排隊”的飲食現象,搶食會影響到肉雞的生長髮育和整齊度,同時會造成飼料的浪費使料肉比增高。

  ③從育雛到滿圈要逐漸降低飼養密度,逐步擴群。分群時要適當控食以避免大的應激。只要不受溫度的限制、要一次性擴群到位。 飼養密度直接影響著舍內小氣候,密度大了,相應的設施和裝置都要配套,產熱量增加,氧氣消耗也在增加,一旦發生烈性傳染病,特別是接觸性傳染病,蔓延速度是很快的。

  飼養密度也會直接影響著動物的行為,大密度會增加動物搶食、爭食、追逐、打架、啄羽、嘶咬等的機會,從而加大活動量並導致體能消耗增加。

  所以說當我們設計養殖密度的時候,必須考慮密度與環境的平衡和環境條件的承載能力。

  4、通風

  在自然條件下,空氣的流動是由於溫度的不一致造成的,熱空氣由於比重小而上升,留下的空間由周圍的冷空氣來填充,這就是形成了空氣的流動---氣流。封閉舍中的氣流除了因溫度不一致而導致外,還可能是因為:門窗的開啟、通風管、口的作用、外界氣流的侵入、機械運轉的影響、人和動物的走動等。

  氣流有利於對流散熱和蒸發散熱,氣流也具有推動氣體交換的作用。

  賊風---不怕狂風一片、只怕賊風一線。所謂賊風就是一股溫度低而流速大的氣流。

  對肉雞的實驗:在氣溫21.1-35 ℃時,氣流自每秒0.1米增加到2.5米,可使小雞的增重提高38%;在24-32.7 ℃、溼度為47-62%的舍內,風速由1.1米/秒提高到1.6米/秒,蛋雞的產蛋率提高1.3-18.5%.

  夏季應該適當提高舍內空氣流動速度,加大通風量,機械通風就是必要的了。提高風速能改善動物的採食和增重效果。

  冬季動物體周圍的氣流速度在0.1-0.25米/秒是適宜的,否則會導致環境條件的連鎖改變反應。

  ]機械通風:

  ①.通風的主要目的是換氣,把舍內汙濁的空氣排除去,把舍內新鮮的空氣吸進來,補充足夠的氧氣,在適宜的條件下,健康的雞苗+優質的飼料+足夠的氧氣=毛雞***效益***。

  ②.通風的第二個目的是降溫,在夏季當舍內在30℃以上時,即使空氣質量不差,但為了排除熱量也需要加強通風。若換氣扇配合溼簾或噴霧降溫效果會更好。

  ③.通風的第三個目的是除溼,當陰雨連綿時,舍內會比較潮溼,通過加強通風可降低舍內的空氣溼度。

  5、光照

  光照對於動物的生理機能有重大的調節作用,舍內保持一定的光照強度,除了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動物的生理機能外,對動物的活動和人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

  光照強度的單位是LX***勒克斯***,40W的白熾燈泡懸掛在2米高度,15.2米處的光照強度是10LX。

  肉雞在0.14LX下就能獲得良好的增重和成活率;豬在弱光條件下能使飼料利用率提高3%、增重提高4%;產蛋雞在0.1LX下就能正常產蛋、0.2LX就可以使產蛋增多、2.0LX使產蛋量達到很高水平。

  由於很多教科書和技術材料上光照強度的單位寫的都是LX,而只有照度計才能準確檢測,養殖戶只是知道燈泡的功率,所以光照的管理幾乎都是不到位的,雞舍內安裝電燈泡總的要求是瓦數小、燈泡多、燈距短,以達到光線均勻。照射水料槽,應將燈泡設定在兩列籠間的走道上,燈距3米。如安裝兩排以上的燈泡,各排燈泡要交叉排列,可使地面獲得比較均勻的光線。燈高2~2.4米為宜,燈泡用白熾燈較好,燈頭上要設定燈罩,使聚集的光線朝下,儘可能不讓光線直接照射到上層雞籠。1平方米麵積配2.7瓦,可提供大約10勒克斯的光照。多層籠養蛋雞舍,為顧及下層雞籠的照度,每平方米應達到3.5瓦。 1~2周齡內的雛雞由於視力較差,光照強度要求適當強些,為10~20勒克斯;育成階段5勒克斯;產蛋階段10勒克斯。這在平養情況下很容易做到,但在籠養條件下,特別是重疊式、階梯式籠架,因為上下層雞籠間高低差距大,光照強度要達到一致相當困難。 光照強度可用照度計測量,但一般的雞場與養殖戶沒有,因此可用簡便的公式I=k·W/***H·H***;;進行計算。式中I表示為光照強度***勒克斯***,k=0.9***常數***,W為用於人工光照的白熾電燈泡瓦數,H為燈泡至雞體的距離***米***。根據此公式可測算出在雞舍各部位的雞所獲得的光照強度。光照強度可通過改變燈泡的瓦數或數量來調節控制。 弱光能提高肉雞的增重並降低料肉比,相對強光能促進蛋雞多產蛋。

  光照管理注意的幾個問題:1、強度儘量均勻,避免某些部位過強或過暗。2、燈上設定燈罩,反光和保潔。3、注意燈的高度,雞2.5-3.5米。4、經常擦拭燈泡。5、設定可調變壓器,在開關時讓動物逐漸適應。6、日光燈的發光效率一般是白熾等的3-4倍。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換算不同型別的燈泡的使用比例。

  肉雞的光照方案:比較適合肉雞生長的是間歇性弱光制。建議農戶選用3瓦或5瓦的節能燈,0.3瓦/米2即可。1-3天 24小時光照;4-7天 23小時光照 ,晚上關燈1小時讓雞適應黑暗;8-25天 晚上開燈2小時***喂料、飲水***,關燈3小時***休息***,交替進行;26天-出欄晚上開燈2小時***喂料、飲水***,關燈2小時***休息***,交替進行。 間歇光照能提高肉雞出欄重40-80克/只,經濟效益提高7%左右。

  蛋雞的光照方案:建議農戶選用7瓦或9瓦的節能燈,0.8瓦/米2 即可。1-3天 24小時光照;4-7天 23小時光照 ,晚上關燈1小時讓雞適應黑暗;8-25天 晚上開燈2小時***喂料、飲水***,關燈4小時***休息***,交替進行;26天-42晚上開燈2小時***喂料、飲水***;7-17周自然光照;18周14小時;19周14.5小時;20周15小時;21周15.5小時;22-55周16小時;56-72周16.5小時,1-1.2瓦/平方米節能燈,確保無光照死角。

  6、飼餵要求:

  1、肉雞飼餵基本要求

  ①.不同的生長階段,應餵給相應營養水平的飼料。21天內喂510#2斤左右、22-出欄前7天喂511#4斤左右、出欄前要求飼餵513#4斤左右

  ②.要求按頓喂,自由採食能增加飼養期的飼料消耗。

  ③.足夠的採食槽位,同步採食。

  ④.育雛前期少喂勤添,避免飼料積壓,中後期每天喂4-6次。

  ⑤.為幫助肉雞有效地消化飼料,從第二週開始,每週每100只肉雞喂2斤粗砂或貝殼粒。

  ⑥.夏季應提早供料,早晨多喂,以減少熱應激與死亡,當舍溫在32度以上時不喂料只供水。

  ⑦.宰前與轉群前要適當控料,避斤、549#5.5斤、549F7.5斤;小鴨:548#2斤、549#3斤、549F3.5斤。

  ②要求按頓喂,自由採食能增加飼養期內的飼料消耗。

  ③足夠的槽位,同步採食。

  ④少喂勤添,避免飼料積壓,1-2周內每1.5-2小時喂一次,中後期每天喂4-6次。

  ⑤為幫助肉鴨更有效地消化飼料,從第二週開始每週每100只鴨餵給1公斤的粗沙或貝殼礫。

  ⑥夏季應提早喂料,早晨多喂,中午少喂,以減少熱應激與死亡。

  ⑦宰前與轉群時應適當控料避免途中死亡。

  3、蛋雞飼餵要求:

  ①.蛋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應餵給相應營養水平的飼料。前3天 喂開口料;4-49天育雛料;8-17 周育成料;18-21周預產料;22-55產蛋前期料、56-72周產蛋後期料

  ②.要求按頓喂,自由採食能增加飼養期的飼料消耗。

  ③.足夠的採食槽位,同步採食。

  ④.育雛前期少喂勤添,避免飼料積壓,產蛋期每天喂2-3次。

  ⑤.為幫助雞有效地消化飼料,從第二週開始,每週每100只雞喂1斤粗砂或貝殼粒。

  ⑥.夏季應提早供料,早晨多喂,以減少熱應激與死亡,當舍溫在32度以上時不喂料只供水。

  ⑦.轉群前要適當控料,避免中途死亡。

  7、飲水要求

  1、基本要求

  ①.前7天最好飲涼開水,有條件時可延長涼開水的時間,涼開水是真正的“消毒水”、活性水。

  ②.飲水槽位充足,乳頭飲水更好***6只雞1個乳頭***。

  ③.夏天供清涼的飲水,水中新增VC ,有助於緩解熱應激,增加採食量。

  ④.冬天供給溫水有助於節省飼料,降低料肉比。

  ⑤.飲水要經過消毒或用沒有汙染的深井水,但不能給雞喝消毒劑。

  ⑥.在陰冷潮溼季節適當控水,有助於改善舍內環境。

  2、自來水是最好的養殖飲用水,但是能喝上自來水的畜禽中恐怕也只有奶牛了!那麼養殖用水如何控制呢?選擇沒有汙染的深井水,普通井水必須經過沉澱和消毒處理***漂白粉***;在養殖中要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酸鹼度、硬度、大腸桿菌汙染指數、重金屬離子等是主要的檢測指標。這也是未來現代養殖和綠色養殖所必須的。養殖要關注水儲備的問題,否則一旦有特殊情況,危險性就很大,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飲水系統的清洗很重要。

  8、預防性投藥

  所謂預防性投藥就是在畜禽沒有發病的時候給其投服藥物,目的是什麼?機會怎麼去把握?這是中國特色,外國人是不理解的。

  預防性用藥是否是錯了?也不盡然,因為我們的環境確實存在問題***因為有小偷所以才鎖門;因為有老虎所以不能隨便上山等等***,另一方面國內種畜禽場養殖基地和孵化廠的淨化也確實有不到位的地方,垂直感染和早期感染的病還是存在的。

  規範預防性用藥必須要把握的幾個原則:

  1、開口藥,在畜禽出生後就給服藥物防治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的早期感染***當養殖環境非常乾淨、種苗來源非常放心的時候,開口藥就沒有了市場***。

  2、環境變化引起的用藥衝動,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為了預防某些感染,乾脆用上藥就放心了!

  3、在養殖過程中對以前常見多發病的發病日齡前2-3天投藥防控的效果還是很有效的。

  飲水給藥\拌料給藥\注射用藥\噴霧給藥\藥量與療程

  9、治療方案的設計

  當畜禽發病的時候治療是必要的,確診是用藥的前提***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之外,臨床檢查、剖檢、實驗室診斷等***,確診的目的是查詢病因,然後分析感染的型別和程度***原發、繼發、伴發、混合、單發等***,對症治療與對因治療,輔助治療與康復保健等。

  藥物的選擇、用量、療程等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確定。

  所謂治療方案都是綜合性的,不僅僅是用藥的問題,更要注重環境的改善!這是根除病根的基礎。

  10、控制應激

  應激:是指一切不利於肉雞生長的,自然的、人為的因素。避免應激是保證肉雞健康生長髮育的前提。

  ①.溫度不能忽高忽低。

  ②.密度不宜過大。

  ③. 舍內不能太乾或太潮。

  ④.舍內不能有太大的氨臭味,確保有充足的氧氣。

  ⑤.不能有生人入舍,飼餵人員衣服要一致***白色或天藍色為宜***。

  ⑥.不能有賊風入舍***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⑦.光線不宜太強***會誘發啄癖***。

  ⑧.鼠鳥不能入舍***偷吃飼料,傳播疾病***。

  ⑨.不能有太大的聲音驚擾雞群***驚群,炸群,猝死增多***。

  ⑩.經常看天氣預報,避免因氣候突變而措手不及。等等。

  養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條件:相對簡陋、設施裝置不配套

  形式:散、雜亂

  規模:中等以上規模

  管理:不規範

  環境:髒、亂、差

  技術:不到位

  檢疫:走過場***產地、道路、海關等***

  防疫:不科學***病越來越多、藥費越來越高***

  品質:參差不齊、安全性差***病殘、藥殘普遍***

  效益:不均衡

  管理不到位---非專業的人在幹專業的事,沒有標準、缺乏規範---漏洞百出

  管理錯位---把經歷當成經驗、把經驗當成標準、用錯誤理論指導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