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少食和不食的原因分析

  有時你在養殖豬的時候,會發現豬突然少食或者出現不食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豬少食和不食是獸醫臨床中最常見的症狀。多因飼養管理不善,時飢時飽,過食和餵給黴敗飼料等引起,同時一些發熱性疾病、胃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傷及脾胃者均可引起。

  一、豬患病:當豬患某種疾病體溫升高、精神狀態不佳時可導致其不食,如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患慢性胃炎時常表現其採食下降或不食。

  二、無其他症狀:近期常見的一種現象是,豬隻採食量下降甚至不食,豬隻狀況良好,體溫正常,無異常變化。有的豬煩躁不安、不臥少睡、相互咬鬥,有時有豬隻咬死現象。其原因可能是

  1、玉米問題:豬隻在長期採食發黴的玉米後,形成黴菌慢性中毒,導致採食下降或不食。

  2、天氣炎熱:舍內溫度過高會引起豬煩躁不安、互相咬逗導致採食量下降或不食。

  三、防制:

  1、對於患病的豬要及時治療,如體溫升高的可先注射一些退燒藥進行對症治療然後在找其發燒的原因進行治療。

  2、檢查玉米是否發黴、變質,及時更換質量不佳的飼料。

  3、喂服健胃藥:可在飼料中加入健胃散。對嚴重不食的可灌服。

  4、加強飼養管理,減少飼養密度、合理光照、注意通風降溫、改善衛生狀況、做好消毒工作。

  低耗高效養豬4措施

  一、自配飼料 降低成本

  飼料費用佔養豬成本的70%,降低飼料成本對養豬獲利至關重要。

  1、減少飼料加工、儲存和飼餵等環境的損失浪費,防止發黴變質和鼠害糟塌,發現鼠害要用生態型鼠藥滅鼠。

  2、堅持自配飼料。以自產或外購的玉米***2428,-1.00,-0.04%***為主,適當搭配餅類、米糠、麥麩,充分利用各種糟渣、牧草及青粗飼料養豬,能較大幅度降低飼養成本。

  3、新增豬用新增劑,以解決新增青粗飼料後營養水平降低的弊端,促進正常出欄。

  二、搞好驅蟲 提高效益

  育肥開始和育肥中期要用驅蟲藥驅除豬體內外寄生蟲,可提前10天—20天,每頭豬節約飼料20公斤,增效30元。

  三、搞好疫病防治

  定期免疫注射,控制疫病發生。

  四、自繁自養 穩定豬源

  育肥場、戶要飼養一定數量的母豬進行自繁自養,仔豬價格上漲時,可賣仔豬獲利,仔豬價格低迷時可育肥豬賺錢,養母豬的風險極小,因此,無論養豬市場如何變化,都要堅持養好母豬,以穩定豬源,否則仔豬價格上漲,現養母豬遠水解不了近渴,悔之晚矣。

  肥豬的管理

  新轉過來的豬要合理分群,密度適中,最好是原窩育肥,如果要不同窩合併,應儘量把強弱、體重基本一致的豬放在一欄,每欄8~10頭。新轉入的豬喂一週原育成料,然後,用育成料和育肥前期料混合喂之,用3天的時間逐漸由育成料過渡到育肥前期料,體重達60公斤後,開始喂育肥後期料。育肥豬一律採用自由採食,保證飲水充足,料箱應每日清理一次,以防壓積變質。豬哄出去的料,要及時回收,嚴禁浪費飼料。

  新轉入的豬,在7天以內訓練定時、定點排糞、尿,靠近食槽的一側為睡臥區,安裝飲水器的一側為排洩區。保持走道和圈舍的衛生,每天上午、下午各打掃一次;每週噴霧消毒一次。

  肥豬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0~15℃,冬季不得低於15℃,夏季不得高於30℃,超出此範圍,要採取措施:氣溫低時,要取暖保溫;氣溫高時,要加強通風、噴水降溫。同時,還要注意空氣質量,經常通風換氣。

  肥豬出欄後,應及時清洗圈舍,經火鹼消毒48小時後,方可重新裝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