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場要怎樣進行消毒

  羊場在養羊的時候要保持乾淨和衛生,所以我們要對羊場進行消毒,羊場怎樣進行消毒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羊場消毒方法

  羊舍

  羊舍除保持乾燥、通風、冬暖、夏涼以外,平時還應做好消毒。一般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先進行機械清掃;第二步用消毒液。羊舍及運動場應每週消毒一次,整個羊舍用2%-4%氫氧化鈉消毒或用1∶1800~3000的百毒殺帶羊消毒。

  入場

  羊場應設有消毒室,室內兩側、頂壁設紫外線燈,地面設消毒池,用麻袋片或草墊浸4%氫氧化鈉溶液,入場人員要更換鞋,穿專用工作服,做好登記。

  場大門設消毒池,經常噴4%氫氧化鈉溶液或3%過氧乙酸等。消毒方法是將消毒液盛於噴霧器,噴灑天花板、牆壁、地面,然後再開門窗通風,用清水刷洗飼槽、用具,將消毒藥味除去。如羊舍有密閉條件,舍內無羊時,可關閉門窗,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12小時~24小時,然後開窗通風24小時,福爾馬林的用量為每立方米空間25毫升~50毫升,加等量水,加熱蒸發。一般情況下,羊舍消毒每週1次,每年再進行2次大消毒。產房的消毒,在產羔前進行1次,產羔高峰時進行多次,產羔結束後再進行1次。在病羊舍、隔離舍的出處應放置浸有4%氫氧化鈉溶液的麻袋片或草墊,以免病原擴散。

  地面

  土壤表面可用10%漂白粉溶液,4%福爾馬林或10%氫氧化鈉溶液。停放過芽孢桿菌所致傳染病如炭疽病羊屍體的場所,應嚴格加以消毒。首先用上述漂白粉溶液噴灑地面,然後將表層土壤掘起30釐米左右,撒上幹漂白粉與土混合,將此表土妥善運出掩埋。

  汙水

  最常用的方法是將汙水引入處理池,加入化學藥品如漂白粉或其他氯製劑進行消毒,用量視汙水量而定,一般1升汙水用2克~5克漂白粉。

  糞便

  羊的糞便消毒方法有多種,最實用的方法是生物熱消毒法,即在距羊場100米~200米以外的地方設一堆糞場,將羊糞堆積起來,噴少量水,上面覆蓋溼泥封嚴,堆放發酵30天以上,即可作肥料。

  哺乳羔羊飼養的關鍵技術

  一、嚴把羔羊出生關

  剛出生的羔羊極易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必須做好護理工作,嚴把出生關。

  1、做好產房消毒工作,母羊產羔前1~2周,要準備好產房。產房要清潔、乾燥、光亮、通風,但不能有過堂風。冬季和早春要有保溫裝置,使產房內溫度不低於5℃。產房進行徹底消毒,晾乾後鋪設乾淨墊草。

  2、助產,在正產的情況下,應讓母羊自己把羔羊順利地產出,以免造成陰道和子宮的人為感染。產前將母羊乳房周圍和後肢內側的長毛剪掉,並用溫水洗淨。羊出現分娩徵狀時,接產人員將羊後軀清洗後用75%酒精消毒,羔羊出生後,立即把羔羊的口腔、鼻和耳內的粘液掏出,防止羔羊窒息。羔羊臍帶一般在出生後自行扯斷,如不能扯斷,用消毒好的剪刀離羔羊腹部5cm處剪斷,斷端塗以碘酊,防止發生臍帶炎。

  3、護理,體溫過低是新生羔死亡的主要原因。羔羊出現體溫過低是因生後被毛沒有及時擦乾,機體散熱過多,或因生後沒有及時吃飽初乳,飢餓而耗盡體內有限的能量儲備而造成的。護理體溫降低的羔羊,要儘快使其體溫恢復到37℃,可應用紅外線燈進行增溫,或者採取其他增溫措施,及時灌服或用胃管投服初乳,也可通過靜脈或腹腔注射高滲葡萄糖的方法來解決。

  二、把握初乳關

  初乳是母羊產後5~7天內所分泌的奶汁,它是初生羔羊最理想而又不可代替的優良食物。羔羊出生後,應讓其及早吃上吃好初乳,以增強羔羊的免疫力,也利於羔羊胎糞及時順利排出。如遇羔羊體弱無力站立或母羊拒絕哺乳時,為讓羔羊適時吃到初乳,應進行人工輔助哺乳。可將母羊固定好,用一手托住羔羊嘴巴,使之靠近奶頭,另一手托住羔羊屁股,使之站穩,訓練羔羊吃奶。

  三、抓好補飼關

  羔羊早開食,可刺激消化器官的發育,增強胃腸功能,為以後早期斷奶和正常生長髮育做好準備。羔羊出生後10日齡起訓練採食優質青乾草,可在圈舍內設定安裝僅供羔羊自由進出的補飼欄,讓羔羊自由採食。20日齡開始每天補飼混合精料或代乳料50~75g,並逐日增加補喂量。一般20日齡至1月齡每天補喂50~80g,1~2月齡每天補喂100~150g,3~4月齡每天補喂200g,每天早晚各補喂1次,並且保證有足夠的飲水供應。

  四、把握日常管理關

  羔羊出生7日內,應母子同欄飼養。到羔羊強壯,母子親合後,方可進入育羔室進入大群。7日齡後,羔羊白天留在羊舍內,母羊可在羊舍附近放牧,中午回舍喂一次奶,晚上母子在一起。此期,母子最好不要一起放牧,否則對母子都無利。育羔室的溫度應在5℃以上,最低也應在0℃以上。7日齡後選擇無風溫暖的晴天,羔羊可到運動場進行運動和陽光浴。羊舍和運動場要經常保持清潔乾燥並定期消毒滅菌,防止羔羊發生異食癖而造成胃腸道堵塞。20日齡後,母子可一同放牧。經常觀察羊群,特別是每天早上飼餵給料、哺乳、出牧時,更是觀察羔羊的最好時機,可通過觀察初步瞭解羔羊的精神狀態和食慾、反芻等情況,對異常病態的羔羊應及時給予隔離、觀察、治療。

  五、把握疾病預防關

  對羔羊進行科學的免疫,是養好羔羊、減少死亡、提高成活率最重要的一環。羔羊的免疫程式可根據本地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參考如下:羔羊15~20日齡皮下注射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三聯疫苗,30~40日齡皮下注射羊用口蹄疫疫苗,40~50日齡皮下注射羊痘雞胚弱毒疫苗,50~60日齡肌肉注射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氫氧化鋁苗,60~70日齡口腔粘膜內注射口瘡弱毒細胞凍幹苗。此外,羔羊2月齡斷奶後可用廣譜、高效、低毒的丙硫苯咪唑或與伊維菌素合用,進行首次驅蟲,此後,每季度預防性驅蟲1次。

  六、把握斷奶過渡關

  母羊產後的泌乳量一般在2~4周達到最高峰,前8周內的泌乳量相當於全期總產乳量的75%,以後明顯下降。因此羔羊適時斷乳,既有利於母羊的體力恢復,縮短母羊產羔間隔,又可使羔羊依靠採食草料來滿足營養需要,促進羔羊的生長髮育。我國羔羊斷奶時間因品種、地區、飼養方式不同而有差異,多在2~4月齡之間,通常在3月齡斷奶。為防止突然斷奶,羔羊採食大量的草料而引起消化機能失常造成下痢或便祕,並防止母羊乳房膨脹過度引起乳房炎,在斷奶前2~4天,對母羊減少精料喂量和飲水次數,減少母羊的泌乳量;同時,讓羔羊多采食草料,增加與母羊隔離時間,減少哺乳次數;在斷奶期間,母、羔分開,把母羊趕走,羔羊留在原圈,使羔羊保持原來的飼養環境。

  羊鏈球菌病的診斷要點

  疫鏈球菌屬於鏈球菌屬,按蘭氏分類法屬於C群鏈球菌。本菌具有莢膜,革蘭氏染色陽性,在血液、臟器等病料中多呈雙球狀排列,也可單個菌體存在,偶見3~5個菌體相連的短鏈。本菌需氧或兼性厭氧,無運動懷,不形成芽胞。病菌通常存在於病羊的各個臟器以及各種分泌物、排洩物中,而以鼻液、氣管分泌物和肺臟含量為高。病原體對外環境抵抗力較強,死羊胸水內的細菌在室溫下可存活100天以上。常用的消毒藥有2%石炭酸、0.1%昇汞、2%來蘇兒以及0.5%漂白粉。

  診斷要點

  流行特點本病主要發生於綿羊,綿羊易感性高,山羊次之;實驗動物以家兔最為敏感,小鼠和鴿也具有易感性。病羊和帶菌羊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通常經呼吸道排出病原體。自然感染主要通過呼吸道途徑,也可通過損傷的面板、粘膜以及羊蝨蠅等吸昆蟲叮咬傳播。病死羊的肉、骨、皮、毛等可散播病原,在本病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發病區常呈流行性發生,老疫區則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性流行。本病菌一般於冬、春季節氣候寒冷、草質不良時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