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牛犢的養殖技術

  牛犢養殖是發展牛產業的的基礎,殖牛犢的時候一定要更加的小心和注意,但是在養殖犢牛的時候要怎麼做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剛出生的牛犢應該怎麼飼養

  1、飼餵優質的初乳

  初乳指母牛產犢後的第一次擠奶。牛初乳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脂肪和糖含量較低,而且含有大量免疫因子和生長因子,如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等。初乳可以提高犢牛成活率。有資料顯示如果4-6小時內飼餵4升優質的初乳可以提高5%的新生犢牛的成活率。初乳最佳溶解溫度是60℃的溫水,切忌使用微波爐來溶解初乳,溶解後用巴氏消毒機對初乳進行消毒。

  2、飼餵新鮮的開食料

  犢牛每天要多次少量新增新鮮的開食料,開食料最好是能看得見原料的開食料,這樣可以從眼觀上判斷飼料是否新鮮。對於採食不好的犢牛,將開食料放入手心,誘導犢牛吮吸手指時將飼料放入犢牛口中,這樣可鼓勵犢牛多采食顆粒料。顆粒料要以穀物為主,這樣可促使犢牛瘤胃乳頭的發育。

  3、管理好斷奶犢牛

  當犢牛每天的開食料採食量超過1%體重時,才能考慮斷奶。依據月齡往往不科學,如果飼餵管理好,有的犢牛在4周時開食料採食就達到1%,如果管理不到位,有的犢牛到8周時也達不到斷奶要求。斷奶前犢牛體重是出生體重的兩倍,這是衡量斷奶前犢牛飼養管理指標。斷奶後,起初將4-6頭犢牛放在一起,過渡兩週後再增加犢牛頭數,要保證採食槽平均每頭犢牛至少45釐米,運動和躺臥面積平均不低於2平方米,這樣才不會影響到犢牛生長髮育。

  4、管理好犢牛舍

  墊料要鬆軟、吸水、便於打掃,如刨花、鋸末、米糠、揉碎稻草、沙子等,還要保持通風。總之,要保證犢牛舍乾淨、乾燥、通風和舒適,這樣會預防呼吸道、腹瀉等疾病發生,最大限度保障犢牛健康。

  牛犢的管理

  初生牛犢的處理

  犢牛出生後先清除口、鼻、耳內粘液,確保呼吸暢通,剝軟蹄,碘酒消毒臍帶,然後進行稱重、編號、記錄再轉入犢牛欄內人工哺乳,並墊上褥草。

  哺乳衛生

  餵乳結束後須將犢牛嘴擦拭乾淨,並繼續在頸枷上夾約10分鐘~15分鐘,待吸乳反射興奮下降後再放開,避免犢牛間相互吸吮。保持哺乳用具清潔衛生,定期清洗、消毒哺乳用具,要求每日清洗、消毒兩次。

  犢欄衛生

  初生犢牛出生後10天內應單獨飼養,以便個別照顧,防止感染疾病。犢欄內勤打掃,保持清潔乾燥,定期消毒,每週一次。

  運動與光照

  犢牛產下10天后可讓犢牛在運動內自由運動30分鐘,隨日齡的增加逐漸延長,但避免中午陽光曝晒,並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工作。

  分群、斷奶

  犢牛產下90天后精料採食量達到1.5公斤/天時方可斷奶,斷奶後嚴格實行分年齡段、體重,分群飼養、管理。

  定位與刷拭期

  牛在哺乳期及斷乳後的飼餵過程中應進行定位調教,使之養成進枷採食的良好習慣,同時也便於每天給犢牛刷拭或洗澡,做到人畜親和,便於以後的管理。

  稱重、體尺測定

  按育種規定測量斷奶重,3、6月齡體尺體重。

  疾病預防

  獸醫及飼養人員每日注意觀察牛隻食慾、精神狀態、糞便情況,做到犢牛有病早發現,早治療。按獸醫防疫規程,做好疫苗接種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