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白朮_白朮的功效作用

  白朮是許多人熟悉的中藥,所以有很多人想要種植白朮,那麼白朮的種植方法大家知道嗎?白朮是怎麼種植的呢?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種植白朮。

  白朮種植方法:白朮的生長習性

  白朮為多年生草本,高30~60釐米,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喜涼爽氣候,怕高溫,較耐寒。高溫對白朮生長不利,易誘發立枯病,白絹病等病害,造成根莖腐爛而死。白朮怕乾旱、也怕水漬,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宜。忌連作,也不能與花生、白菜、西紅柿、蘿蔔、馬鈴茹、茶葉及玄蔘、生地、白夕、穿心連、附子等輪作。前茬最好為禾本科作物。但新墾荒地也可栽種白朮。

  白朮種植方法:白朮的栽培方法

  大田栽培技術

  ***1***選好種苗:應選取頂端芽頭飽滿,根系發達,表皮細嫩,頂端細長,尾部圓大的根莖作種,按大小分類,分開種植,可使幼苗整齊,便於管理,提高產量。

  ***2***栽種時間: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與耕作制度而確定移栽期。從12月下旬開始至次年4月上旬。以早栽為好,早下種的先發根,後長芽,根系發達,長勢旺盛,耐寒、抗旱性強,產量高。而種得太晚的,因氣溫升高,先長芽,後長根,根系發育不良,產量較低。

  ***3***栽種方法:有穴栽和條栽。種植密度視土壤肥力與肥料條件而定。適當密植可提高產量。每畝基本苗為8000~15000株,用苗40~60公斤,按行距23~26釐米,株距13~16釐米穴植,穴深7釐米。先施人糞尿,待幹後將幼苗放穴中,使芽頭向上,鬚根舒展,再蓋土埋住,頂芽距土表3.5釐米。埋得太淺易受凍害,則芽多,術形不好;反之,埋土過深,發芽慢,出土困難,術形細長,質量也差。

  選種育苗

  ***1***選種:辯別種子真假,白朮新種子偏紅有絨毛,表面光澤,斷面清晰,中間芽胚有一粉色狀線。

  ***2***育苗浸種,種子先在25~30℃溫水中浸一晝夜。育苗春秋均可,頭年育苗,次年移栽。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以地溫12℃以上播種為宜。在整平耙細的畦面上橫向開溝條播,行距15~20釐米,播幅7~10釐米,溝深3~5釐米,溝底要平整。將選好處理過的種子再在50%的甲基託布津1000倍溶液中浸泡3~5分鐘,預防鐵葉病。將涼乾的種子與沙子拌勻撒入溝內,用腳踩稍實,覆蓋草木灰,以不見種子為度,再撤一層過磷酸鈣或餅肥,掩上薄土,可蓋一層於草保溫保溼,以利種子出苗,出苗後逐次揭除。每畝用種量5~8公斤,高苗1畝可移栽大田7畝。若點播,按行距20釐米,株距10釐米,穴深3~5釐米,每穴種子3粒,7天左右可出苗。

  ***3***苗期管理:苗出齊後中耕除草,做到田間無雜草,土壤不板結。苗高7釐米時按株距3~5釐米定苗。幼苗怕漬水又怕乾旱,排灌要及時。2~3片真葉時第1次追肥;7月上旬地下根莖膨大期第2次追肥,每畝用糞水500~800公斤,生長後期儘早摘去花蕾,以促進根莖生長。

  貯苗方法:為了安全過冬,須將幼苗挖起貯藏。播種當年10月上中旬~11月上旬,選晴天土干時挖起幼苗,抖掉泥土,剔除病弱苗和破損苗,將其攤放在通風處陰乾,待外皮發白再貯藏,以免發生黴爛。

  ***1***缸罐貯藏:少量幼苗可貯藏在缸罐中過冬。在容器中間插放一把稻草,以透氣散熱,底部和四壁先鋪一層青松葉,再裝白朮苗,上面蓋青松葉或乾薹蘚;青松葉枯黃後,及時更換,以保持足夠的水分。

  ***2***砂藏法:量多時可用此法。在陰涼通風的室內,先用磚頭或石塊砌成方圍,再在泥土地上鋪3~4釐米厚的細砂,將幼苗分層疊放,即一層幼苗,一層砂,每隔0.6~1米插1個草把,當堆至35釐米高時,覆蓋7釐米厚的砂或泥土封頂,上放杉樹刺,以防鼠害。冬季氣溫較低時,再加蓋一層稻草。砂土須於溼適中,每隔15~30天翻堆檢查一次,及時扯去病苗。

  ***3***就地越冬:秋播的白朮苗可上覆蓋乾草或溥膜,就地越冬。次年春季隨挖隨栽。

  白朮種植方法:白朮的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白朮出苗後要勤除草、淺鬆土,保持田間無雜草。5月中旬植株封行後,只除草,不中耕。早晨露水未乾時不宜除草,否則易感染病害。

  2、追肥、白朮生育期長,為220~240天,栽種前除施足基肥外,還要追肥3次,第1次4月上旬,白朮地上部分生育旺盛時期,每畝糞水800公斤;第二次5月下旬,每畝施糞水500公斤;第三次8月中旬至9月下旬,每畝施糞水2000公斤,餅肥100公斤。此外在白朮起挖前40多天內,用1%過磷酸鈣溶液噴施葉面肥,可提高產量,每10天噴1次,共噴2~3次。總之要掌握“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的原則。

  3、排灌、白朮怕澇,土壤溼度過大,容易發病。4~6月雨季及時清理畦溝,排水防澇。8月以後根莖迅速膨大。需充足水分,遇乾旱要及時澆水,以保證水分供應。

  4、摘蕾、摘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促使營養物質集中於根部白朮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現蕾,但尚未開放時,分3~4批摘完。動作要輕,一手捏住莖,一手摘蕾。雨天或露水未乾不能摘,以防病害侵入。留種宜選生長健壯、葉大、分枝少的植株,留頂部發育飽滿的大花蕾5~6朵,其餘的蕾摘除。於11月上旬,當植株基部葉片萎黃。花內冠毛顯露時,收割全株,除去根莖作藥材後,紮成小把,置於通風陰涼處涼幹,隔1個月取下脫粒,揚淨雜質,雨晒乾1~2天,放通風於燥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