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的茶飲

  保健養生茶,不同的人所喝的茶也是不同的!那麼,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胃不好的人,多喝紅茶

  紅茶是一種發酵茶,比綠茶含有更多的咖啡鹼,提神利尿的功效也較綠茶要好。一般認為,紅茶是“熱性”的,特別適合腸胃較弱的人。尤其是小葉種紅茶,滋味甜醇,無刺激性。如果選擇大葉種紅茶,茶味較濃,可以在茶湯中加入牛奶和紅糖,有暖胃和增加能量的作用。

  黑茶適合肉食者

  黑茶的加工中因經過後發酵工序,茶性會更加的溫潤,去油膩、脂肪及降血脂的功效更加顯著。平時以食用肉製品為主的人群可以選擇黑茶飲用,如湖南的茯磚茶、湖北的青花茶適合女性喝

  花茶適合女性喝

  花茶較適宜婦女服用。它有疏肝解鬱、理氣調經的功效。如茉莉花茶有助於產婦順利分娩,玳玳花茶有調經理氣的功效。婦女在經期前後和更年期,性情煩躁,飲用花茶可減緩這些症狀。

  烏龍茶最提神

  烏龍茶有較好的降血脂、降低膽固醇、助消化的功效,且有較強的提神效果。好的烏龍茶茶香馥郁芬芳、醇厚甘滑,飲後齒頰生津、餘韻嫋嫋。可於好友相聚時,泡上一壺上好的烏龍茶,品其真韻;也可於靜夜苦讀時,泡上一杯濃香型的武夷巖茶,既提神醒腦,又解除讀書的疲乏。

  中醫保健養生茶推薦

  護眼:銀菊百合茶

  霧霾天常在冬日來襲,除了呼吸不通暢,眼睛也會感到難受,比如眼睛乾澀、迎風流淚等。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的藏血功能正常,眼睛就有神,但由於乾冷的天氣容易導致外寒內熱、內火攻心,致使肝火旺盛,就會出現目赤腫痛、視物昏暗等症狀。此外,天氣突然變冷,會造成人的神經調節功能紊亂,特別是免疫力很差的人,容易發生青光眼,或使原本的青光眼症狀加重。

  北京中醫醫院眼科主任楊迎新推薦了一款冬日護眼茶:銀菊百合茶。取菊花、金銀花、百合、薄荷、枸杞各5克,用開水沖泡,先用熱蒸汽薰眼睛,稍涼後飲用。其中,菊花能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有治療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的功效;金銀花可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涼血,有助於排毒,加強身體的防禦功能;薄荷是一味主升發的藥材,能清利頭目,緩解眼疲勞;枸杞補益肝腎;百合養陰明目。這款茶特別適合因冬季霧霾引起的乾眼症,還對麥粒腫、視疲勞等有好處。

  護心腦:消脂降壓茶

  冬天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是個“可怕”的季節,寒冷的天氣會使血液流動滯緩,血管也更脆弱。同時,冬季人們不愛出門,活動量小,加上火鍋、燉菜等各種油膩食物吃得多,很容易讓血脂、血壓雙雙升高。因此,冬季要格外注意護好心腦。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教授周迎春推薦:消脂降壓茶。取山楂、決明子、荷葉、菊花、絞股藍各5克,沖泡代茶飲。其中,山楂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的藥材,能治療高脂血症。決明子潤腸通便,菊花能平降肝陽,兩者都可緩解因高血壓造成的頭暈目眩等症狀。絞股藍是一味清熱解毒、益氣扶正的藥材,對高血壓、高血脂、神經衰弱都有好處。

  護腸胃:生薑棗杞茶

  很多人一到冬季就開始腹瀉,這是脾胃虛弱、脾不運化的典型表現。中醫認為,脾若不能運化水溼,就會有痰溼、腹瀉等症狀;嘴脣、口角出現脫皮、乾裂、出血等症狀,也是脾胃不適的常見表現。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脾氣健運則口脣紅潤;脾氣虛,則脣色淺淡,甚至萎黃。因此,要想避免冬季腹瀉、嘴脣乾裂,需要健脾、化溼、補氣。

  國家級名老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李乾構推薦:生薑棗杞茶。取大棗4個,生薑1片,枸杞10粒,開水沖泡代茶飲用。在這款健脾茶中,生薑芳香而通,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生薑與大棗搭配,不至於過散而耗氣。大棗黏膩甘守,與生薑的辛散配合又不至於過守而礙脾。二藥相互配合,剛柔相濟,能調補脾胃,開胃進食,提高滋補功效。枸杞作為點綴,可養陰補血,滋補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