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豆施肥的原則是什麼

  在大豆種植的時候我們要知道在不同的地方其施肥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有自己的施肥原則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東北大豆的施肥有什麼原則,希望對你有幫助。

  東北大豆施肥原則

  據專家調研結果,在東北春大豆生產中,部分地區肥料施用時期和方式不合理,有機肥施用量較少,秸稈還田比例較低,導致肥效不高。

  專家建議根據測土結果,適當減少磷肥施用比例,對於高產大豆,可適當增加施肥量,並提倡氮肥後移。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議磷肥選擇鈣鎂磷肥。提倡分層施肥,施肥深度在種子下面3~4釐米佔1/3,6~8釐米佔2/3;難以做到分層施肥時,在北部高寒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採取淺施肥,其他地區採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種下10釐米。補施硼肥和鉬肥,在缺乏症狀較輕地區,可採取微肥拌種的方式,最好和根瘤菌劑混合拌種,提高接瘤效率。加強施肥與栽培技術的配套。

  大豆目標畝產量130~150公斤,高、低肥力田塊氮磷鉀純養分總用量分別為每畝4~6公斤和6~8公斤。

  目標畝產量150~175公斤,高、低肥力田塊純養分總用量分別為每畝7~9公斤和8~10公斤。

  目標畝產量175~200公斤,氮磷鉀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為1∶1.2∶0.4~0.6。

  在低肥力土壤裡可適當增加氮鉀用量,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1∶0.4~0.6。高、低肥力田塊純養分總用量為每畝9~12公斤和11~14公斤。

  大豆施肥的技術要點

  大豆施肥量不宜過多。底肥施過量後,會嚴重影響出苗生根。種肥對大豆的胚根和胚軸會造成嚴重傷害,甚至造成有些種子不能萌發,播種時決不能把化肥和種子同時播入土壤。由於底肥或追肥過量後,都會造成大豆徒長,甚至倒伏,造成減產,因此,大豆不可過量施肥。

  大豆施肥後,必須保證水分供應。如果施肥後水分供應不及時,深施時會造成傷根;表面撒施時,經日晒易散,對大豆不起作用。

  大豆施肥必須充分考慮品種株型。對植株高大的品種,進行大肥大水栽培時,必須適宜稀植。否則,輕者造成空稈增加,重者造成倒伏減產。

  施肥要考慮土壤肥力。土壤肥力高時,少施或者不施底肥,同時對植株高大的品種也應稀植栽培,可在結莢末期追肥。

  夏大豆適量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對培育強大的大豆根系,增加根瘤非常有利。因此,大豆應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最好將有機肥與磷、鉀肥配合作底肥施入,既壯根增瘤強稈,又使花繁莢多,籽粒飽滿。

  在一般土壤肥力下,大豆分枝期前後不要施氮肥。試驗證明,分枝期施氮肥不僅抑制根系、根瘤生長髮育,而且使花芽變為葉芽,造成旺長減產。

  國內外多數專家認為,大豆花期追施氮肥增產。試驗表明,在一般土壤肥力條件下,花期最好不施氮肥。若土壤肥力不足,花期施氮肥量也宜少,因為花期施氮肥會引起蕾、花嚴重脫落。結莢末期追施氮肥,可減少秕莢,大幅度提高百粒重,並可使少部分植株再現蕾花而成莢***多為一、二粒莢***,提高產量20%——40%。因為結莢末期營養生長基本停止,根系、根瘤生長速度大大降低,到鼓粒期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漸下降。而鼓粒期大豆吸收的氮、磷量分別佔全生育斯的60%到65%,而所需氮的絕對量是磷的8——9倍。因此大豆鼓粒期常感氮素供應不足。結莢末期追施氮肥既滿足大豆鼓粒的需要,又不會造成植株旺長,所以能大幅度增加籽粒產量。缺磷地塊也可氮、磷配合追施。氮、磷的適宜比例為9:1。追肥後,一定要注意及時灌溉。

  大豆始花要追肥

  大豆雖然能靠根瘤固定大氣中游離的氮,但是這隻佔其需要量的30%~50%,其餘的還需土壤供應。所以給大豆追施氮肥能夠壯稈增枝,擴大葉面面積,增強光合作用,提高抗逆能力。地力較差的地塊,幼苗期就應該追施。大豆進入開花期後,就進入了生殖生長時期,這個時期是大豆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肥最多的時期。因此,大豆除在苗期追施氮肥外,始花期還應追肥一次***氮、磷配肥合施用更好***。在盛花期進行葉面噴肥也能獲取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