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大全

  大棚蔬菜生產有著土地利用率高。成本低、結構簡單、移動方便、生產技術要求不嚴等優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溫室大棚土壤消毒的方法

  隨著設施栽培的普及和推廣,土地的利用率越來越高,這為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生產率,提供了條件。但是,設施條件下溫溼度極有利於病蟲害的生長和傳播,特別是土傳病蟲害。如何進行溫室大棚的土壤消毒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般土壤消毒用甲醛、呋喃丹等藥劑消毒,這不但需要一定的經費開支,而且藥劑的殘留對人體的健康不利。現在介紹一種既省錢效果又好的消毒方法——太陽能消毒方法。

  每年將用舊的廢薄膜收好留作土壤消毒用,在7、8月份利用太陽直射時間長溫度高來進行土壤消毒。具體方法為:每667平方米施入碎稻草1000—2000kg、生石灰30-60kg***ph6.5以下,如ph6.5以上用同量的硫銨***,深耕,整地成寬60—70cm、高30cm的小廂,這主要是為了增加地表面積使地溫升高快。廂面上蓋上舊薄膜,溝內灌滿水至廂面溼透為止。將溫室大棚天膜蓋嚴密封7d以上***天氣晴好時為7d,如陰雨天多時間要加長***,採用該方法地表溫度可達80℃以上,一般的病蟲都能殺死。這種消毒方法因為室棚內溫度高,要將室棚內的不耐熱的物品搬出室棚外。

  降低溼度預防棚室病害

  每種病害都需有適宜的發病環境條件,在棚室管理中儘量避免出現發病的環境條件,既可防病於未然,又省下了打藥的成本,避免了農藥汙染。溼度是多種病害發生的關鍵條件,棚室內防病要以降低溼度為中心。

  1、澆水。播種前、定植後要澆足底水,緩苗後澆足緩苗水。儘量減少在生育期澆水,防止生長期過頻的澆水降低地溫、增加空氣溼度。生長期如需澆水,可開溝灌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2、覆蓋無滴膜。棚室由於內外溫度差異大,棚膜結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結露分佈均勻面廣,因而滴水面大,增加空氣溼度嚴重。採用無滴膜後,表面雖然也結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增加空氣溼度不嚴重。

  3、壟作覆蓋地膜。壟作覆蓋地膜可保持土壤水分,減少蒸發,降低空氣溼度。灌溉時用膜下灌水法也可降低空氣溼度。

  4、合理密植,利用大小行栽培。棚室內定植密度勿過大。在可能的條件下應儘量採用大小行栽培,以利通風透氣,降低空氣溼度。

  5、中耕鬆土。澆水後及時中耕鬆土,可減少蒸發,保持土壤水分,減少澆水次數,降低空氣溼度。

  6、通風。在保證溫度適宜的前提下,及時通風,排出溼氣,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內的空氣相對溼度。

  7、澆水時間。寒冷季節澆水,應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立即密閉棚室,提高溫度。等到了中午和下午時再加大通風,排出溼氣。

  8、減少傳播病害途徑。蔬菜病害的病菌從越冬、越夏或病株中心傳染到其他植株,都有一個或數個傳播途徑。

  在管理中阻斷這些途徑,可減輕病害的流行。以芹菜為例: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傳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減輕病害的流行傳染;軟腐病、病毒病等主要依靠農事操作、接觸傳播,在田間管理時,儘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觸,減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蟲傳染,及時防治蚜蟲可減少傳染。

  可使棚菜獲高效的方法

  一、園土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3-5克多菌靈或溴化甲烷處理,以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

  二、雙層覆蓋: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或增設小拱棚。覆蓋地膜可使土表土壤溫度提高2℃,增設小拱可使蔬菜生長環境的氣溫保持在15℃以上。

  三、改進架膜方式:用鐵絲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料繩代替竹竿為攀附物,能減少遮光度,提高光合效益。

  四、改進灌水方式:採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代替傳統的大水漫灌,可使棚內空氣的相對溼度降低10%以上。

  五、選用無滴棚膜:此種植上不會凝聚水滴,適光率可達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塗滅滴靈或每日堅持清掃,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強光照。

  六、撒草木灰:在大棚經常撒乾草木灰,可抑制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發生,促使蔬菜健壯生長。

  七、增施二氧化碳。在棚內燃燒沼氣,既提高了棚溫,又增補了二氧化碳氣體。

  八、設定反光幕。在棚室後牆設定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能增強弱光區的光照,提高2℃-3℃地溫。

  九、施用生長調節劑。正確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長激素,可促進植株生長,防止落花落果。

  十、巧妙施藥。採用粉塵、煙霧等施藥方法,既沒有噴霧施藥法溼度加大的缺陷,又簡便易行,且藥效穩定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