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牙期有的症狀表現

  媽媽們都會發現當寶寶開始長牙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很明顯的不適症狀,這個時候媽媽們一定要特別注意護理方式。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流口水

  多為出牙期的暫時性表現,家長應為寶寶戴口水巾,隨時用手帕輕輕拭乾口水。常用溫水洗淨口水流過的地方,然後塗上油脂保護下巴和頸部面板。寶寶的上衣、枕頭、被褥常常被口水汙染,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細菌。

  2、煩躁不安

  寶寶在出牙前哭鬧不止,煩躁異常,睡不安穩:寶寶可能會在半夜醒來,並且看起來煩躁不安,儘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穩。

  3、屁股疼痛

  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原因,但是有些父母已經注意到,寶寶出牙時更容易患上尿布疹,並且可能大便會過稀。

  4、牙齦腫痛

  有的寶寶出現牙齦紅腫、疼痛,尤其是第一顆牙和臼齒長出的時候。如果齒齦流膿,或出現周邊發熱,則說明齒齦受到感染,要及時就醫。

  5、發燒

  有些寶寶在牙齒剛萌出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只要體溫不超過38.5℃,且精神活躍、食慾旺盛,寶寶哭鬧不厲害,就無需特殊處理,多給寶寶喝水就行;如果體溫超過38.5℃,並伴有煩躁不安、哭鬧異常、拒絕進食、腹瀉等現象,則可能發生了感染,應及時就醫。

  6、腹瀉

  有些寶寶出牙時會伴有腹瀉,當寶寶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時,應暫時停止輔食,以粥或煮爛的麵條等易消化食物餵養寶寶,並注意餐具的消毒;若大便次數每天多於10次,且大便水分較多,應及時就醫。

  乳牙萌出的時間和順序

  1、中切牙:下頜6個月;上頜7個半月。

  2、側切牙:下頜7個月;上頜9個月。

  3、第一乳磨牙:下頜12個月;上頜14個月。

  4、犬牙:下頜16個月;上頜18個月。

  5、第二乳磨牙:下頜20個月;上頜2歲。

  有的孩子會有個別牙齒的萌出順序顛倒,但最終並不影響牙齒的排列,無需處理。

  出牙的時間為最早的牙4-10個月出,最晚2歲半出齊,長牙數量多了長牙不適症狀會自動消失。乳牙萌出的順序大致是從中間到兩邊,但最後面的臼齒比倒數第二顆臼齒先萌出

  長牙期怎樣飲食

  1、半固態的食物

  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試著給予寶寶一些半固態的食物,比如馬鈴薯泥、蛋黃泥、麥片粥等等,讓寶寶體驗由水狀飲食到糊狀飲食的過度。稍有稠度的輔食,可以讓寶寶意識到他的食物開始有所變化,為日後新增固態食物讓寶寶鍛鍊用牙齒咀嚼打基礎。

  2、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蛋白質對牙齒的形成、發育、鈣化、萌出有著重要的作用。蛋白質的來源極為豐富,有動物性蛋白質如蛋類、乳類、魚類、肉類,也有植物性蛋白質如穀類、豆類、乾果類。

  3、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維生素的作用不可小看。鈣的沉澱及吸收需要維生素D,骨膠和牙釉質的形成需要維生素C、維生素B,牙齦組織的健康需要維生素A、維生素C。可見,充足的維生素對於牙齒的發育也極為重要。

  4、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寶寶牙齒的生長,需要礦物質來參與。人體牙齒、牙槽骨及頜骨的主要成分都是鈣和磷,足夠的鈣磷是形成牙齒的基礎。食物中鈣的最佳來源是乳類及乳製品,配方奶、酸奶、乳酪等食物中不但鈣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寶寶最理想的補鈣食品。

  長牙期怎樣護理

  1、給予適當“器具”

  在長牙時期,一般寶寶會喜歡咬硬的東西,為防止寶寶亂抓亂咬,父母可以為他準備固齒器;食用胡蘿蔔、蘋果或稍有硬度的蔬菜時,父母須小心不要讓寶寶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拿到硬幣、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東西,以避免寶寶將它們放***中,不小心哽在喉嚨。

  2、按摩寶寶牙床

  父母可以用手指輕輕按摩一下寶寶紅腫的牙肉,如此可讓寶寶覺得較舒適。

  3、準備冰凍、柔軟的食物

  如果寶寶不願意吃東西、沒有胃口,則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較冰凍、柔軟的食物。

  4、適時的呵護與關懷

  在剛開始長牙期間,寶寶更需要父母的呵護及關懷,如此可緩和寶寶的情緒,讓寶寶感覺溫暖與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