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養生飲品
天氣漸漸開始變熱,證明已經進入了夏季,說到夏季,大家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熱。確實,夏季的高溫天氣讓人氣悶難受,煩躁不安。那麼有什麼呢?下面小編和您去看看,希望下面文章對您有幫助哦!
西瓜翠衣湯
西瓜翠衣湯的做法其實很簡單,首先要將西瓜清洗乾淨之後切下西瓜外面那層綠色的薄皮,再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煎煮30分鐘,去渣加適量白糖,涼後可飲。
食鹽甘草冷飲
甘草15克,加少量食鹽,沸水衝後浸泡1小時即可。
椰汁銀耳羹
銀耳30克,洗淨後用溫水發開,除去硬皮,加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適量,煮沸即成。
綠豆酸梅湯
將綠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爛,加適量白糖,涼後即成。
荷葉涼茶
取鮮荷葉半張,撕成小片,與白朮10克,藿香、甘草各6克共煮20分鐘,加入適量白糖,涼後可飲。
金銀花湯
金銀花30克,加適量白糖,開水沖泡,涼後即可。
冰鎮西瓜露
首先把西瓜清洗乾淨後去皮去籽後將瓜瓤取出並切成方丁,連同西瓜汁一起倒入盆中冰鎮。然後再用適量的冰糖、白糖加適量的水煮開,除去湯麵上的浮沫,待涼後放置於冰箱內。食用時將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
山楂湯
將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公斤水煮爛,放入白菊花100克燒開後撈出,然後放入適量白糖,涼後即可飲用。
夏季養生小常識
盛夏溫高熱易致溼熱
最近氣溫不斷升高,當人們生活無規律,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不定時,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就會產生內熱。此時,外熱、內熱一起來,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溼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噁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溼熱病。這時,應該特別注意飲食調養,以清淡為主,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溼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蓮子、山藥等。忌食海腥魚類、羊狗肉、冷飲等。
天氣悶熱也是溼熱誘因
上海中醫醫院內科陳平主任醫師說,近來受悶熱天氣影響而夏季溼熱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胸悶、呼吸不通暢,渾身乏力、疲倦、頭暈、腹脹、胃口不好,燥熱、出汗很多或有汗出不出等三類情況尤為多見。夏秋天氣悶熱,對人們生活和身體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在悶熱環境下,人體代謝旺盛時能量消耗較大,加上如果人體排汗不暢,造成溼氣積聚,若疏於調理則容易導致溼熱體質。
潮溼多雨也是誘因之一
在夏天特別是夏至後,很多地區都進入了雨季,如果身體素質不夠好,溼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要是脾虛再來湊湊熱鬧,就容易在身體內積累溼濁之氣,特別是堆積在臟腑和經絡裡。這時,身體裡的熱就會不斷炙烤這些溼濁之氣,就像大熱天用被子捂著東西一樣,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化熱”,從而形成溼熱。因此,生活中,不要淋雨,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還可以避免腳氣、溼疹、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
溼熱或是吹空調惹得禍
室外溫度升高時,人們都習慣躲到室內‘嘆’冷氣,有的還越‘嘆’越冷,雖然免受酷暑之苦少出汗,卻引來了一系列的病症。夏天人體的汗毛孔本來是張開的,人們每天都要在室內外進進出出,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後突然回到空調場所中,驟降的溫度會讓張開的汗毛孔突然關閉甚至堵塞,侵入體內的寒氣更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
夏季養生 先學會排溼毒
在仲夏的季節,天氣的持續高溫加上潮溼的空氣,經常使人感覺像是天天在“蒸桑拿”,因此這樣的季節最應該注意的是排溼毒。溼氣通於脾。厚重的溼氣把脾捆綁起來,叫做“困脾”,會出現頭昏、四肢沉重、噁心、食慾差、大便不成形、胃脘脹氣、舌苔膩。
專家建議:芳香能夠醒脾。將薄荷、生薑涼拌,稍微放點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過來,才能利溼。具體來說,噁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氣水,吃參苓白朮丸。舌苔膩、早上肚子偏大者,說明身體裡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虛、脾不健運的表現,可吃薏仁山藥粥或山藥冬瓜湯。
溼毒分溼熱毒和寒溼毒
脾胃溼熱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黃膩、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狀。祛溼熱,可吃綠豆薏仁粥、西瓜皮絲瓜湯、涼拌苦瓜或苦菜湯,嚴重的可煮蒲公英綠豆水喝。
寒溼毒多見於冬天,但少數人長夏也會有,一般為寒涼體質的人,或因貪涼吃生冷食物、長時間開空調,體內會聚集寒溼毒,表現為大便稀、食慾差、舌苔白膩等,可用生薑散寒祛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