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上火的食療法
秋天容易出現喉幹嗓啞、口長水泡、咽喉腫痛等症狀,這些都是上火的症狀。秋天上火吃什麼呢?有哪些?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秋天上火吃的食物吧!
1、喉幹嗓啞
喉幹嗓啞是秋季上火的一個症狀。忌吃辛辣食物,像蔥、大蒜等會刺激咽喉部,加重病情的復發。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但不要冷食,一定不能和冰鎮飲料等冰涼的食物。喉幹嗓啞時可以多飲用一些溫開水來緩解不適。
推薦食譜:蜜棗甘草湯
做法:選用蜜棗8枚,生甘草6克,將蜜棗、生甘草加清水兩碗,煎至一碗,去渣即可。可以做飲料服用,每日兩次。
功效: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之功效。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咽乾喉痛等症。
2、口長水泡
一到秋冬季,口角炎以及口腔長泡的情況非常的多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口腔潰瘍,這是上火的症狀之一。患有口腔潰瘍的患者十分的痛苦,不僅食不下咽,同時連說話都十分的困難。應避免用牙過度和食用極端冷、熱、麻、辣的事物,並儘量控制菸酒、少熬夜。再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粗雜糧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食物,有利於潰瘍的癒合,如燕麥、大豆、番茄、菠菜、胡蘿蔔、橙子、獼猴桃、蘋果等。
推薦食譜:烏梅生地綠豆糕
做法:烏梅50克,生地30克,綠豆500克,豆沙250克。將烏梅用沸水浸泡3分鐘左右,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細,與烏梅拌勻。綠豆用沸水燙後,放在淘籮裡擦去外皮,並用清水漂去。將綠豆放在缽內,加清水上蒸籠蒸3小時,待酥透後取出,除去水分,在篩上擦成綠豆沙。將特製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襯以白紙一張,先放一半綠豆沙,鋪均勻,撤上烏梅、生地,中間鋪一層豆沙,再將其餘的綠豆沙鋪上,撳結實,最後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塊。
功效:生地有清熱涼血,滋陰涼心火的功效,烏梅具有滋陰養血,善補肝體的作用,綠豆能消除炎症,降火滋陰,解毒斂瘡。三者結合做成的小糕點,不僅味道可口,是一道開胃的小零食,還能有效治療由肝膽鬱熱,脾胃積滯引起的口腔潰瘍。
3、咽喉腫痛
很多人在進入秋冬季後就經常性的出現咽喉腫痛的情況。這是最為常見的上火現象,多半為實火引起。多喝水及其他飲料可滋潤乾燥的喉嚨組織。但有些飲料應避免:濃稠的乳品飲料容易使喉嚨的黏液增多,進一步刺激組織;柳橙汁可能刺激已發炎的喉嚨;含咖啡因的飲料有利尿作用,使體內流失水分。
推薦食譜:百合生地粥
做法:百合50克、生地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百合也可用市售百合粉25克代。將生地切碎後加水煮汁,去渣,以汁煮百合、粳米成粥,加白糖服食。
功效:養陰潤肺、清熱利咽。
4、鼻塞難通
鼻塞難通、鼻腔乾燥流血等,這些都是上火的表現。如左鼻孔不通,可行俯臥位或右側臥位,右手撐住右後頸,掌根靠近耳垂,托起頭部,面向右側,肘關節向右上方伸展,伸得越遠越好。由於經絡的舒展作用,少則十幾秒,多則幾十秒,即可使鼻孔通氣。如右側鼻塞,可以相反動作治之。兩側同時鼻塞,可先後輪換動作治之。
推薦食譜:蔥白湯
做法:將白色部分的蔥切成細絲,放入碗裡,注入熱水,加入少量味噌,每天二至三次飲用。或者只是加入味噌服用也很有功效。
功效:蔥除了能散風寒、通鼻塞,還能消炎殺菌、抗病毒,預防感冒、支氣管炎等。
5、嘴脣乾裂
很多女性容易出現嘴脣乾裂的情況,除了乾燥的因素之外,上火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去撕咬死皮,否則的話不但會導致乾裂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破皮出血。由於身體缺乏維生素B2、維生素A等容易造成嘴脣乾裂,而補充這兩種維生素,最好從天然食物中獲取。雞蛋黃、菠菜、胡蘿蔔、香菇、紫菜、橘子、茄子、芹菜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維生素B2。而青椒、南瓜、紅心甜薯、魚肉、動物肝臟、牛奶等食物,則富含維生素A。
推薦食譜:黃瓜獼猴桃汁
做法:黃瓜200克、獼猴桃30克、涼開水200毫升、蜂蜜兩小匙。黃瓜洗淨去籽,留皮切成小塊,獼猴桃去皮切塊,一起放入榨汁機,加入涼開水攪拌,倒出加入蜂蜜於餐前一小時飲用。
功效:黃瓜性甘涼,能入脾胃經,能清熱解毒,利水。可治療身熱、煩渴、咽喉腫痛。而獼猴桃性甘酸寒,能入腎和胃經,功能解熱止渴,所以兩種合用能潤口脣。其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也可以使用,如西紅柿、柚子等。
6、面板幹癢
面板幹癢同樣是秋冬季上火的表現之一,甚至還有些人會出現一粒粒的小紅點,這個時候不僅僅是上火,同時還是過敏的症狀。多喝水是秋季養肺最簡單的一招,也是保持面板潤滑柔軟的首要前提。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秋冬季節燥邪當令容易傷肺,而治燥之法“以潤為貴”。所以解決面板幹癢問題應從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潤肺、養血潤膚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百合、芝麻等。
推薦食譜:桑葚芝麻膏
做法:黑桑葚100g、黑芝麻100g、黃精50g、麥冬50g、生地50g、蜂蜜300g。將黃精、生地、麥冬同入沙鍋,加適量水煎煮,每30分鐘取藥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覆3次,藥汁合併備用。將藥汁與桑葚、芝麻同入沙鍋,大火燒沸,小火煎煮至黏稠時,放入蜂蜜攪拌均勻,稍煎沸即可,待冷卻後,貯瓶備用。每次10~20g,沸水沖服,早、晚各飲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