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養生的特點是什麼

  中醫上認為,經常練習太極可以身心俱健,不僅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心中的鬱悶,還可以外強筋骨,內調精氣神等功效。練習太極的特點是什麼?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太極養生的特點

  太極特點1、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太極特點2、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太極特點3、圓活自然

  太極拳的動作不同於其他拳術,它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避免直來直往。通過弧形活動進行鍛鍊,使動作圓活自然,體現出剛柔相濟的特點,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均勻的發展。

  太極特點4、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

  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範,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準,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範,才有利於“意動身隨”;

  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鍊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範,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養生的保健作用

  一、練太極拳要求心靜體鬆,用意不用力,動中求靜,意識引導動作,思想上要高度集中,心無雜念,意識貫穿於動作當中,是動中求靜的一種氣功導引狀態。當你按套路動作要求進行螺旋圓弧、鬆柔緩慢、均勻舒適的作運動,不得不靜下心來進入忘我的狀態,促使大腦內雜念而歸於寧靜,從而緩解心理緊張,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身心得到放鬆。對治療、緩解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頭暈耳鳴、心煩氣燥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練太極拳要求以心行氣、呼吸自然,氣沉丹田,太極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細、深、長、勻、緩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節奏的進行開合折疊運動,使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迴圈;深長細緩的呼吸特點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通過“氣沉丹田”進行腹式深呼吸的運動方法輕柔的按摩體內臟腑,有效地增強了:吸收功能、排洩功能,經絡氣血得到暢通,體內微迴圈增加,可有效的減少動脈硬化、血栓、高血壓、 心臟、腸胃、呼吸等方面的疾病。

  三、練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鬆腰斂臀,主宰於腰而帶動四肢,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研究發現許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亂、錯位、椎矩縮短等。而太極拳最基本的動作要求是撐直脊椎,背部拔長,腰如軸立,立身中正,頭上頂而減輕脊椎的壓力,腰部帶動全身,腰肌、脊柱在運動中緩慢的進行拉伸、旋轉,從而防止脊柱退化性變化,緩解頸椎、胸椎、腰椎疼痛、變形,腰肌勞損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