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始於什麼朝代
中秋節的起源是經過多年的積累,你知道中秋節起源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中秋節起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秋節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由此可見,在戰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有了中秋節的雛形,民以食為天,當時的人們在中秋這一天已經開始注意飲食。 中秋節的起源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西漢時期是我國非常注重禮儀的朝代,在此時精神文明和文化已經非常豐富,因此人們有更多的精力講究禮節。拜月祭月的傳統由此產生。 中秋節的起源中,第二種說法認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這一說話的淵源可能更為久遠,在民間代代相傳後為文字所記載。
中秋節習俗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如今,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少數民族的中秋節習俗
中國民俗專家表示,中秋節在中國是全民性的重大節日,不但漢族過中秋,侗族、苗族、壯族、傣族、黎族、滿族、朝鮮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但風俗各異。
壯族習慣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並演唱優美的“請月姑”民歌;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後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1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稱為“8月節”;布依族在中秋節當天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飯的習俗。
他們將偷來的老瓜用紅布包好,一路放炮到缺子女的人家。這家的主人要請他們吃酒消夜,據說這樣可以給這家人帶來子女。而被偷的人家也不會責怪偷瓜的人,反而認為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好的收成。
苗族男女青年則在中秋夜跳起苗家舞蹈,這一風俗被稱為“跳月”。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吐露愛慕之情。
- 中秋節始於什麼朝代
- 銀行普法考試的多選試題都有哪些
- 如何畫好簡筆畫蝴蝶的畫法教程
- 勝利的造句例子
- 五分鐘演講故事大全
- 小學生數學日記範文六年級10篇
- 學校交流合作協議書
- 高中英語常考的高頻單詞大全
- 六年級法制教育手抄報圖片
- 客戶溝通口才技巧
- 怎樣吃木瓜能豐胸
- 養殖鳳尾魚的技術
- 行測邏輯填空模擬練習及答案解析
- 關於樂觀向上的名言
- 早安勵志語錄大全
- 行測邏輯填空強化練習附答案解析
- 兩顆牙齒不齊怎麼矯正
- 十六畫五行屬水的字
- 行測選詞填空強化練習附答案解析
- 黨員關於踐行四爭四創做合格黨員發言稿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