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肉對肝臟好
想要肝臟好,不能只吃青菜,適當攝入肉類有益於肝臟健康。那麼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一、魚肉
魚肉中富含維生素A、鐵、鈣、磷等,常吃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髮的功效。魚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如黃魚含17.6%、帶魚含18.1%、鮐魚含21.4%、鰱魚含18.6%、鯉魚含17.3%、鯽魚含13%。魚肉所含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而且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適合人體需要,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推薦食譜:木瓜帶魚湯
材料∶木瓜、帶魚、黑木耳、排骨、薑片。
做法:木瓜洗淨去皮,剖開去籽,切塊;黑木耳洗淨,用溫水泡軟,去蒂,撕成大小適中的塊狀;排骨洗淨切塊,汆水撈起;帶魚洗淨,腹內黑膜一定要刮淨,瀝乾水,切5釐米的塊狀。熱鍋放兩湯匙油,待油燒至七成熱,下帶魚塊和薑片,小火煎至兩面微黃剷起;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鐘,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品嚐。
二、蝦
蝦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是魚、蛋、奶的幾倍到幾十倍,而且還含有豐富的鉀、碘、鎂、磷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氨茶鹼等成分,這些營養物質有助於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對肝臟修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蝦的肉質和魚一樣鬆軟,易消化,適合肝病患者食用。
推薦食譜:香椿炒蝦仁
材料∶香椿、蝦仁各適量、鹽、料酒、水澱粉、蛋清、蔥薑末各少許。
做法:香椿洗淨,去除根部,切成約1釐米長的小段備用;蝦仁洗淨,用刀從蝦背部切開,不要切斷,挑出砂線;將處理好的蝦仁放入容器中,加少許料酒、水澱粉、蔥薑末、蛋清少許上漿;鍋中倒油燒熱,下蝦仁滑炒至8分熟;倒入香椿杆,加鹽炒軟;再倒入香椿葉略炒下出鍋裝盤即可。
三、雞肉
在中醫看來,雞最重要的藥用功效,就是補虛,只要是由身體虛弱而引起的乏力、頭暈等症狀。或者是由腎精不足所導致的小便頻繁、耳聾、精少精冷等症狀。都可經常食用雞肉來補虛止損。雞為什麼具有補益作用,最主要體現在補肝血方面。在中醫看來,雞肉是入肝經,因此具有補肝血的作用,女人在順產的時候,會出很多血,肝是藏血的器官,這時候燉點雞湯,便可達到補肝血的功效。雞肉是女性養生要常吃的肉類。
推薦食譜:香菇雞湯
材料∶土雞半隻、香菇若干。紅棗若干。姜1塊、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土雞洗淨切大塊,紅棗、香菇泡發去蒂,薑切片;將土雞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出洗淨瀝乾;將土雞塊、紅棗、香菇和薑片一同放入砂鍋內;鍋內倒入沒過所有材料的開水,武火燒開,文火慢燉;燉至肉爛,加入精鹽調味即可食用。
四、牛肉
《韓氏醫通》在書中說道,“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牛肉的營養價值高,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凡體弱乏力、中氣下陷、面色萎黃、筋骨痠軟、氣虛自汗者,都可以將牛肉燉食。中醫認為,牛肉入脾、胃經,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的功效,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是一道補脾胃的佳品。秋冬季養生不妨多吃牛肉。
推薦食譜:土豆燉牛肉
材料:牛肉300-400g、土豆200-300g、食鹽、胡椒粉。
做法:將土豆削皮切塊,牛肉切塊後放入沸水中焯10分鐘撈出洗淨;鍋加熱後倒入油燒熱,下土豆塊大火煸炒至表面微黃盛出;另起油鍋下1中的牛肉塊炒,加入土豆和清水沒過牛肉,燒開後轉小火慢燉1-2小時至牛肉酥軟、土豆熟透,加入食鹽和胡椒粉調味即可。
五、鴨肉
中醫認為,鴨肉有滋陰養胃、養肝護肝、利水消腫等作用。在《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鴨肉富含蛋白質、脂肪、少量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鴨的營養價值很高,經常吃些鴨肉,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薦食譜:山藥老鴨湯
材料:老鴨1只、山藥4小節、生薑1塊、小蔥3-4根。鹽適量、胡椒粉少許、料酒。
做法:將斬件老鴨洗淨瀝水備用;生薑分做兩份,刀背拍鬆,小蔥洗淨挽成兩個蔥結備用;大鍋坐水加熱,放入生薑1份蔥結1個,大火煮沸後淋入料酒小勺,下鴨塊氽燙至血腥浮沫泛起撈出沖洗乾淨,瀝乾水備用;將山藥洗淨颳去外皮,切滾刀塊狀,清水浸泡備用;將氽水後的鴨塊放入湯煲中,一次性加入足量清水,湯煲內投入生薑1份蔥結1個,中大火煮開,將湯滾後泛起的浮沫再次撇清;去皮山藥控幹水分投入湯煲內,再次滾開鍋後,轉小火煲至山藥軟糯鴨塊肉可用筷頭戳透***約2個鐘***,調入精鹽,少許胡椒粉即可熄火。
每天吃多少肉才算健康
“膳食平衡寶塔”中明確指出,一個人每天攝入瘦肉75克,即一副撲克牌大小的一塊。而蔬菜,每天最好攝入500克左右。但現實是不少人剛好反過來了,肉吃的多,蔬菜攝入明顯不足。每天吃多少肉才算健康?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日食肉類不超三兩
肉是人類的必備食物,每天食用一兩瘦肉是基礎數量,但總量一般不要超過三兩,葷素搭配的飲食才健康合理。一味吃素,會造成人體營養素缺乏;但過量地吃肉,則會導致能量偏多、飽和脂肪偏多、血脂偏多、膽固醇偏多。所以,吃肉要控制在合適的數量範圍內。
2、“四個一”是基礎
一兩瘦肉、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兩豆製品,這“四個一”構成了我們一天基本的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但是對於一些身材高大、運動量大的人來說,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大,擴大到每天三兩瘦肉,二至三兩豆腐,兩袋牛奶。
3、豆腐和肉可以等量替代
在日常膳食中,豆製品和肉可以有一定量的等量替代,多食用了豆製品就可以相應減少肉的攝入,豆製品和肉加在一起,一天不超過五兩。不提倡一天吃五兩肉或者一天吃五兩豆製品,肉和豆製品作為蛋白質的動物性和植物性兩大最好的來源,要混搭著吃才健康。
不同人群應食用肉類不同
肉類有紅肉、白肉之分。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屬於此類。白肉則是指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包括鳥類***雞、鴨、鵝、火雞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
體力勞動者適合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則多吃些白肉;男性對紅肉需求大,女性對紅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多吃紅肉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還是吃白肉的好;小孩子為了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兩種肉都要吃。
我國營養學會對膳食營養物質的供給有科學合理的營養攝取標準:成人每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應攝取1.2克蛋白質,成人體重平均以60千克計算,每天應攝取70餘克蛋白質。肉類中蛋白質的含量平均在17%左右,一個人一天攝取的蛋白質,肉類應占25%上下,摺合成肉就是100克左右為宜,其餘的蛋白質可以由攝取的其他食物來供給。
兒童生長髮育階段和體力工作者,吃肉的數量應該有所增加。如4~6歲為100克,7~10歲為110~120克,11~13歲為130克,14~18歲為140~150克,18歲以上可以和成年人一樣;成年輕體力勞動者140~150克,重體力勞動者可增加到180~190克。老年人應當減少,應保持在90~100克。以上是參考數字,有的人很少吃肉,有些牧民以肉為主,這些則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