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高中作文
作為高中生,關於重陽節,你有怎樣的感想和看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範文一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著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很執著,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說這麼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裡罷了。”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麼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餈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於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記節。一句問候,一個不長的電話他們都會會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關村,市場裡面忙忙碌碌,氣溫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覺並不是很舒服。他們有的坐在櫃檯,有的站著拉客,有的高聲吆喝……等等的。總之顯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帶孩子,老人出去溜達啊?”
“哪有時間啊!工作這麼忙,生意又這麼慘淡經營的,也沒心思。”這是一位在中關村幹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說的感到無奈的一句話。
禮拜一,中關村按道理也是一個比較安靜的時段。只是“九九”相對來說有點過於冷淡和平靜。我從E世界到海龍,從海龍到科貿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樣的平靜,也一樣的“忙碌”。只不見有關“九九重陽”的促銷活動。
範文二
呵呵,在公元2011年的重陽節,我又迎來了自己的生日。在柔和的陽光中,為讓自己的生日過得豐富而有意義,我特地起了個大早,不賴床。
早上六點,準時起床,洗漱完畢。背上揹包去跑步,你一定會很奇怪我為何揹包了,除了跑步之外,我還背水,山林中的泉水,甘甜而可口,可謂一舉多得哦。既呼吸了新鮮空氣,又鍛鍊了身體;既能聽鳥兒婉轉的歌唱,又能喝上甘泉潤嗓;更為難得的是,於安靜之中反省了自己——思想與行為!
我喜歡安靜,尤其是在大山的小路上行走,使自己可得到全身心的放鬆,吹吹口哨、哼小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一如偶遇久違的朋友般親切。在安靜中,驅除了我們的雜念,昇華了我們的思想,純潔了我們的靈魂。忘卻了功名世利,做一回真正的思考者。
跑步回來,可得準備去學校了,對於吃我從不講究,兩塊錢的包子作早餐便已很知足,上課很重要,你如果違規了可要被禮送出班的,再者也是對自己負責。
中午是照列午休,養好精氣神才能把生日過得有滋有味,展現了一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生機勃勃,而非滿目蒼容。你說呢?
下午的課我也是去了的,可聽進去多少,天知道。籌劃我們的酒會,雖早有打算,為安全起見,還是計劃周全點好,真有點地下黨在國統區的味道。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和幾個死黨溜了出來,我們晚自習縣令是不到堂的,只留了師爺負責班務。見機行事實乃是為官之道,兄弟我真是佩服啊,五體投地。
提了幾瓶小酒,買了長征,回到了革命根據地。開始了我們的狂歡,酒過三杯,我向兄弟們對我的關照表示感謝,先乾為敬,行酒令,玩地是不亦樂乎。大傢伙暢談理想、談人生、也聊美女,這永遠是男女生之間不可迴避的話題,我認為。但女朋友除外,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女朋友被別人放在口上不是,呵呵。
誰也沒注意聊了多久,大家都疲乏了,方才散去。只是又免費為他們做了次面膜。
散去後的深夜極為安靜,也可理解為一個人的孤單,可以清晰地聽到鬧鐘的嗒嗒聲響,甚至於我的心跳!任一個人在無邊的夜色中漫無目的的想像。房間裡依然煙霧繚繞,酒味十足。我起身去開啟窗戶,月光,雖然沒有中秋時圓、亮,卻也可見遠處的山峰的黑影。是你在對我微笑嗎?月亮女神。
躺在床上,回味著一年的“輝煌”,逃課、上網,倍感憂傷。墜落的自己又一次遠離了大學的懷抱,時至今日,依舊在為自己執著的夢而頑固地掙扎。憶往昔崢嶸歲月,有過迷茫、失望,有過陽光與志向。似乎明白:我是一隻正在成長的羔羊,亦或是野狼!
範文三
自古以來,中國便把“九”這個數字視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聚,便把這天定為“重陽節”,又因為“重陽節”是老年人過的節日,所以,又把這天稱為“老人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遠,插茱萸葉子,飲菊花酒,在歡笑聲中度過這一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的《九月九憶日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給我們描述了的先輩過重陽節的溫暖幸福的情形。可是,今日的重陽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儘管日曆上鮮紅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標註著“重陽節”,可是絕大多數人家中卻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的影兒。不少老人依舊呆在屋中,洗衣做飯,替兒女子孫分憂。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靜無聲,只有偶爾傳出的幾聲風吹樹葉的聲音記錄著昔日重陽的歡聲笑語。學生父母們口中吟誦著“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後卻連“茱萸”到底為何方神聖都不知道;孩子們像寶貝一樣捧在手裡的東西不是獻給老人們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語文書……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告訴華夏子孫正在淡忘這個中華的傳統節日。
如今,已經邁入資訊化社會的我們,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傳統社會的習俗了呢?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這些為我們身邊最親近、給予了我們最多關愛的人所設立的節日,真的不需要了嗎?恰恰相反,這些節日中所包含的親情倫理道德,這是我們這些人最需要學習的。孝敬長輩,為其分憂,是我們在重陽節這天最應該做的,也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因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陽節這天,仍有不少人還記得它——這個老人的節日。在大山裡側耳細細傾聽,還能聽見腳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老人的耳畔,還回想著女兒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陽臺上,撒著兩三顆茱萸杆和黃中帶青的茱萸葉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記本上,字跡中還能看見“歡度重陽,為爺爺奶奶做事”的記錄,在老人的床頭櫃上,慢慢的茶杯裡飄出了縷縷菊花的清香氣息……
重陽節,希望在不久之後的九月初九,會重新飄起菊花酒的氣息,響起老人們的歡笑,拾起兒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
看了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