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債券信用

  債券增信,是增加債券的信用資質的舉措。債券增信最直接的結果是為債券發行人的到期還本付息增加了一個保障。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增信方式有第三方擔保、抵質押擔保和流動性支援。

  第三方擔保包括企業擔保和擔保公司擔保兩種。當企業為發行人進行擔保時,擔保的效力主要取決於擔保人本身的信用資質,以及其與發行人之間的行業相關性,通常擔保人信用資質越好,與發行人行業相關性越低,增信效力則越強。而在互保時,也就是兩家公司互相為對方發行的債券提供擔保,擔保的增信效力即大打折扣。擔保公司的擔保效力同樣取決於它的實力,實力越強的擔保公司,擔保效力就越高。中小企業發債通常採用第三方擔保進行增信。

  今年以來,城投債信用風險暴露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通過債券市場幫助中小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籌集資金,必須建立起市場化的風險分散、分擔機制,防止信用事件的發生。在此背景下,債券信用增進業務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債券作為一種信用產品,其發行、流動和定價主要依賴於發行主體的還本付息能力,以及信用增進措施的保障能力。債券信用增進,旨在通過各種增信手段和措施,提高債券信用等級,降低債券違約率或減少違約損失率,從而降低債券持有人承擔的違約風險和損失。債券增信,能夠使信用等級較低的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大大節約融資成本;能夠為債券投資者提供多重保障,即使發生違約也可通過追償擔保人、處置抵質押品等方式來獲得補償;能夠有效分散市場風險,提高債券市場融資效率。從國際經驗來看,債券增信的手段多樣,其中第三方擔保、抵質押擔保、債券保險、債券信託、信用準備金等最為常見。

  債券信用增進業務的開展與債券市場發展的深度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債券品種不斷豐富,信用風險也日益積累且型別不斷增加,識別和防範各種信用風險成為投資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在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信用增進作為減少、分散風險的手段,成為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特別是今年以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用等級呈現明顯下移趨勢,極大地催生了對信用增進業務的需求。資料顯示,以中期票據為例,2010年發行的AAA級中票佔比約為50%,而今年***截至9月21日***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36%。當前,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趨同,信用增進措施能夠在幫助低信用等級的企業發債融資的同時,還可有效降低投資者承擔的風險。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信用增進業務取得了一定進展:一是經過信用增進發行的債券逐漸增多,增信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如中期票據自2009年以來開始採用第三方擔保、股權質押擔保的增信方式發行;二是專業化的債券增信機構開始運作,並探索債券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推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等創新產品。但總體看來,我國債券增信業務滯後於債券市場的發展速度,面臨幾個突出的問題:

  一是債券增信方式較為單一,增信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體現。目前市場上最常用的增信方式仍然是第三方擔保和抵質押擔保,創新產品較少,且經過增信的債券存在明顯被溢價的現象。這種情況的產生,一方面是由於部分投資者的投資特點造成的***如商業銀行內部著重考察發債主體的信用評級***,另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對信用增進業務缺乏充分認識,因而對增信產品的定價存在一定分歧。

  二是增信主體普遍規模較小、信用等級較低、承保能力弱。近幾年來,我國擔保公司的數量增長很快,但95%左右的擔保公司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下,實力薄弱、擔保能力有限。較小的資金規模決定了擔保公司自身信用級別不高,目前市場上擁有AAA評級的僅中債信用增進公司一家。擔保公司普遍不具備債券增信的能力、缺乏債券增信的經驗。

  三是增信行業管理不規範,資訊披露不充分。目前,由於信用增進行業缺乏統一、明確的監管要求,擔保公司沒有進入與退出、業務範圍和種類、從業人員資格等標準,整體執行不規範。與此同時,增信主體資訊披露不充分,投資者無法瞭解其資產負債、槓桿率等資訊,因而無法識別和控制其中的風險,對債券增信業務認可程度較低。

  進一步推動信用增進業務的發展,需從增信主體的運作規範性、增信方式的業務創新性兩方面出發,發揮信用增進業務推動債券市場發展的作用:首先,要規範擔保公司等信用增進機構的運作,建立市場進入與退出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其次,應加強信用增進機構的資訊披露,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市場對於增信業務的認可度;再次,應積極推動信用增進產品創新,進一步探索債券保險等信用增進手段;最後,應儘快完善有關擔保、破產等方面的基礎環境和法律體系建設,為信用增進業務的開展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