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甲魚飼料的利用率

  秋季是甲魚在一年中生長最快的時期,成了養殖甲魚最大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一些提高甲魚飼料利用率的方法。

  鑑別甲魚飼料的好壞

  看水色

  有些地方在水下投喂飼料,糞便很難看到,就可看水色判別,因糞便是直接改變水色的主要因子。通常鱉池的正常顏色為淡綠色,如是正常優質飼料的糞便汙染的水色先呈褐色,繼而嚴重時會呈黑色,並有很難聞的臭味。然而有的工廠化溫室的池水呈乳白色或淺黃色並有些腥味或發酵味,這也是吃了不易消化吸收的飼料後排出的糞便分解所致,應引起注意。

  觀察當天排出的糞便形狀

  一些甲魚排出的糞便很長,有的甚至一頭還粘連在肛門上,還有的呈捲曲狀。這說明飼料中不易被甲魚消化吸收的物質比例過多,如一些植物蛋白。特別是沒經過活化處理過的植物蛋白。再則是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飼料原料比例過多,如普通生澱粉,麵粉等。而質量好,易消化吸收的甲魚飼料被甲魚攝食後,拓出的糞便很短,更不會粘連在甲魚的肛門上。

  看糞便的顏色

  正常的糞便,如是優質動物性飼料為主的,糞便的顏色應是灰綠色或灰白色。如是澱粉或植物蛋白飼料比例過多,糞便就會呈乳白色。如飼料中有黃色素等新增劑,糞便還會呈淡黃色。

  提高甲魚飼料利用率的方法

  攝食環境要保持安靜

  投喂飼料後,大量的甲魚會到食臺上攝食,若此時遇驚擾甲魚則會立即潛入水中,造成飼料大量散落池中而浪費掉。因此,為確保甲魚能夠吃飽吃好,減少飼料浪費,投喂飼料後一定要保持甲魚池周圍環境安靜。

  設簡易投飼框

  為避免甲魚攝食時來回爬動造成飼料落入水中,可採用簡易投飼框投喂,框可用塑料或木材製成,框底板釘上竹製或木質釘,釘間距以甲魚脖子能伸入而身體不能進去為宜。飼料放入投飼框內,使甲魚只能將頭伸入攝食。

  飼料顆粒大小要適宜

  甲魚攝食首先咬住食物然後潛入水中吞嚥,若飼料顆粒過大則不便攝取,因而製作的顆粒飼料大小要適宜。甲魚體重不足10克時,要求飼料直徑小於0.5釐米,長度小於1釐米;甲魚體重10至50克時,飼料直徑小於0.7釐米,長度小於1.2釐米,甲魚體重50至150克時,飼料直徑小於0.8釐米,長度小於1.4釐米;甲魚體重150克以上,飼料直徑小於1釐米,長度1.5釐米左右。按不同規格投喂適口飼料,飼料利用率可達90%以上。

  新增黏合劑

  在飼料中新增黏合劑,如麵筋粉、藻膠、魔芋粉等,能增強飼料彈性和黏合性,遇水不易散開,可有效提高飼料利用率。

  按季節和規格確定投喂量

  稚甲魚飼料蛋白質含量要求在50%,幼、成甲魚為45%左右。全年投喂應掌握“兩頭輕,中間重”的原則,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中間投喂量多,一般夏季至秋初佔全年投喂量的70%至80%。一般幼甲魚人工配合飼料投喂量為其體重的5%至8%,成甲魚為其體重的3%至5%。若投喂新鮮動物飼料,則投喂量應占甲魚體重的10%至15%,以投喂後1小時內吃完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