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對國家利益的影響

  國家利益與外匯儲備的結合十分緊密,外匯儲備增加得過多或者是下降得過快都容易導致國家利益蒙受損失,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外匯儲備跌破三萬億美元對國家利益的影響

  首先明確一點,外匯儲備是資本流出,境內主體***人民銀行***持有的外國資產。巨量外儲來自經常賬戶長期大量的盈餘與外國來華投資。強制結售匯制度下經濟主體取得的每一筆外匯收入***外貿收入或招商引資***都交由商業銀行代理結售匯,由人民銀行發行一筆人民幣,這也是我國過去十餘年貨幣投放的主要方式。採用強制結售匯與資本專案管制制度則是蒙代爾三元悖論中的不同選擇***自主的貨幣政策、自由的資本流動與穩定的匯率只能三擇其二***。

  2015年811匯改之前及以來,受美元升值與資本回流美國的影響***因為2008年GFC之後美聯儲的非常規貨幣寬鬆政策向全球提供了大量流動性,挽救了資產價格的同時沒有引起過多國內通脹,也是美元世界貨幣地位的一個方面***,人民幣受資本外流的影響一直有貶值壓力。基本面的資本外流壓力主要來自4個方面:1. FDI撤出,由於中國產業升級人力成本上升環境監管嚴格其他經濟體競爭力上升等等原因,一部分外國投資轉向其他國家投資;2. 遊資撤出,當中美利差高企的時候不少資金低成本借入美元進入中國博取高收益,如今利差收窄,反向退出中國的資金構成了資本外流;3. 本土企業對外投資的需求,出於靠近原材料或市場或其他目的,本土企業對外投資也屬於資本外流;4. 居民的對外投資需求和其他需求,這個佔比比較小***PS:一般人根本沒必要進行海外資產配置,純粹的賭人民幣將要貶值而進入這一交易,沒有判斷其收益與風險是非常不值得的,個人炒匯謹慎為妙***。

  上述基本面資本外流壓力,以及對人民幣的投機性攻擊,導致人民幣積累貶值壓力。811匯改之後貶值釋放了一些壓力,同時央行採用加強資本賬戶管制措施***如增加審查***,暫緩人民幣國際化程序***如先後兩次抽走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逼空***來減少虛假資本外流與對人民幣的攻擊,但資本外流的趨勢無法逆轉,外儲自然就在不停的消耗。由此來說,不是因為保匯率而造成外儲下降,而是資本外流導致外儲下降,不論匯率是否貶值,且貶值能節省美元外儲。當然,對於空頭的回擊也會消耗一部分外儲。並且其實至少一部分資本外流之後不過是從央行手裡到了其他主體手裡***上述基本面資本外流第3類,本土企業對外投資。因為外匯儲備是央行持有的外國資產,轉移到其他主體比如國有企業或福耀玻璃持有的外國資產,會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所謂“藏匯於民”就是這個目的***。

  因此此輪匯率貶值與外儲下降源於資本回流美國,本質是由於美國經濟復甦與貨幣政策開始收緊,以及中國經濟產業升級過程中投資回報率下降。也就是說,外儲是肯定要下降的,人民幣對美元肯定是要貶值的。央行的外匯干預不過是延緩這一過程,做市場上其他人的對手方,使人民幣的貶值不要過於劇烈。

  目前來看,資本外流的壓力雖有減小但仍沒有本質改變,外儲在這一過程中勢必下降,人民幣也將可能繼續貶值。

  有什麼影響

  外匯儲備下降對於國內經濟的直接影響就是外匯佔款減少,亦即通過外匯渠道投放的貨幣量減少,如果不想被動收緊貨幣政策,就需要其他渠道加大投放來彌補。而從央行的操作來看,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已經從2016年9月開始,到十二月債券市場有了劇烈反應。現在大家都在去槓桿,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於降低經濟融資成本效果有限,反而會使資產價格騰高,增加系統性風險。更有效果的寬鬆將是通過匯率貶值來促進出口***沒錯我就是覺得央行該採用川普抨擊的那種政策***。而這是經濟增長的利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

  外儲跌下三萬億?一個整數數字而已,對於市場預期有些意義,但守住這個數字並沒有什麼必要。帶來的人民幣貶值壓力目測並不會顯著的大。

  至於合適的外儲的數字,依照各種經濟體不同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和不同的外匯政策和不同的國際環境都不一樣,很難提出一個具體的數字或者標準。

  外匯儲備過多引發負面影響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閒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巨集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佔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佔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巨集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巨集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7. 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高額的外匯儲備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8.引致流動性過剩高額的外匯儲備規模是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就是貨幣供應量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