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東巡求不老神藥的故事

  秦始皇登基為皇帝之後,他曾經數次做出一個舉動,那便是東巡。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中國和日本都流行一個相同的故事那就是秦始皇東巡求不老神藥。秦始皇並非自己去尋不老仙藥,而是派徐福東渡為自己尋求不老神藥。傳說中的徐福是一個聰明,膽大的人物。

  《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便想要讓自己長生不老。這樣的想法被徐福知道後,便向秦始皇指明東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島,那裡有仙人居住,並且也有可能存在不老神藥。於是毛遂自薦,為秦始皇前去尋藥。秦始皇得知有人甘願赴湯蹈火為自己尋找,自然是應允。於是,徐福便帶著秦始皇給他的金銀珠寶,開始東渡尋不老神藥。

  第一次東渡回來,徐福並沒有給秦始皇帶回來什麼不老仙藥,而是向秦始皇撒了個謊。他告訴秦始皇,東方確實有不老神藥,但是那裡的神仙看不上他帶過去的金銀珠寶。神仙一定要三千童男童女和人世間的珠寶才能給他不老神藥。

  為了能夠得到不老神藥,秦始皇付出再高的代價也在所不惜。他下令蒐集各種珍寶,準備好充足的食糧物品。但是那三千童男童女卻一時半會兒很難湊齊。於是秦始皇在西南夷的部落中選擇了一些童男童女給他帶過去。

  一切準備妥當,徐福又一次東渡。數年過去了,他依舊沒有找到不老神藥。徐福推脫出海之後遇到了巨大的鮫魚以至於無法遠航。之後秦始皇派了射手前去對付鮫魚。之後徐福再次率人出海,然而這一去便再也沒有了音訊。這就是。

  秦始皇嬴政東巡幾次

  歷史上曾經將秦始皇東巡的事蹟講述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史冊上關於秦始皇東巡的記錄也不甚明細,有的說東巡過三次,有的則說東巡過五次,查閱過大量資料後,東巡五次的說法顯得更為可靠一些。秦始皇自從完成了統一全國的霸業之後,便開始了東巡,在他的一生中曾經五次東巡。

  第一次東巡,是發生在始皇統一霸業後的第二年,當時秦始皇東巡的目的是為了視察而已,所以這一次的東巡並沒有走很遠,只到了隴西、回中後便打道回府,畢竟建國初期,始皇手上的政務也是比較繁重的。

  第二次東巡,始皇去的路線顯然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較第一次長了許多,東巡一路直到泰山,並且進行了泰山的封禪之行為,並且在第二次東巡中,始皇相信了徐福長生不老之說,開始了一輩子的求藥之路。

  第三次東巡,行程顯得十分匆忙,因中途遇刺客後僅到達琅琊後便打道回府。

  第四次東巡,秦始皇一行人到達了碣石。

  第五次東巡,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行程,秦始皇在回程的路上病死。

  秦始皇的帽子介紹

  皇帝是天子,是至高無上的,是凡夫俗子所不同的存在。歷代帝王為了體現自己皇權的威嚴,都有一套特別的服裝,一般被稱為龍袍,而帽子則是與其配套的重要配飾。文字記載或者畫像或者影視劇中,秦始皇的帽子就是經典的樣式。

  帝王的帽子正式的稱呼是冕。“免”古時候有拖拉的意思,而“冒”與“免”合在一起,就是拉住帽子的意思,這是為了防止帽子被風吹走,因此“冕”就是用繩帶系在下巴上的禮帽。由此可知,冕最早並不只是帝王的帽子,諸侯和大臣也可以戴,直到南北朝以後,只有皇帝才可以帶冕,也就特指皇帝的禮帽了。

  冕據說是上古時期黃帝所發明的,至少根據孔子可描述可知周朝的時候的確已經有了冕,是最高禮儀的物品。之後各朝各代基本繼承這個制度,直到清朝,所以秦始皇的帽子也是冕。它的樣式是外面黑色,裡面紅色,頂部是一塊叫“綖板”的長板,前圓後方,取的就是“天圓地方”之意,而且前低後高。冕的前方是垂下的一串串玉珠,稱之為旒,所以冕也叫旒冕。皇帝的冕有十二串旒,據說是白玉所制,諸侯是九,大夫則是七個或者五個。垂旒據說是讓帝王可以不看不該看的東西。

  冕的兩側各有一個孔,是用來插玉簪的,用來使冕可以固定在髮髻上。而玉簪的兩端是用來繞到下巴系竹的紅色絲帶,稱之為紘。紘在兩隻耳朵的位置上又各有兩顆玉珠,稱之為瑱,因為好像是要塞住耳朵,所以又叫“充耳”,就是讓帝王不要聽信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