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措施

  自從2008年以來,進入中國的外匯有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我們賣商品得到的,很大一部分是第二種和第三種錢……更要命的是,這部分熱錢,經過最近幾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價格暴漲,再加上人民幣本身的升值,這些熱錢都已經變為原來的好幾倍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有三種途徑

  1***是我們自己生產商品賣給別人,然後別人用美元或歐元支付給我們就是外匯儲備,因為這種情況下的外匯儲備代表著你創造了真實的財富,所以這種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常常意味著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和貨幣的堅挺。

  2***是所謂的生產性資本,就是說外商來我們這裡投資實業,他們要建一個工廠,或者建立一個什麼公司,通過生成商品或提供服務來掙錢——但你要注意,這個掙到的錢,如果這個外國人不想永遠呆在中國的話,他最終還是想要把這些錢兌換成美元,而且是兌換成更多的美元帶走的。

  3***是別人純粹的想從你這裡賺錢,進來的資金不是為了買你的某種商品,而是通過兌換成人民幣,然後購買資本市場的股票或者房地產,或者就是純粹的貸款給國內企業,獲利後就丟擲,這種資金通常被稱之為“熱錢”,也是各國政府聲稱要防範的外匯。為什麼要防範?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錢的目標是“以錢生錢”,並不產生實際的財富。

  然而,以我的觀點來看,第二種外匯和第三種外匯其實沒有什麼區別,除了我們賣商品得到的錢,其餘的外匯,人家都是追求資本收益的,全心全意為中國服務的“活雷鋒”送給中國錢的國際友人根本沒有——所以我不認為有什麼熱錢和不熱的錢之分。

  只有你本身的經濟體系和制度出問題了,買房子的收益比辦實業要高,買股票比辦實業更賺,人家外國人自然也知道用錢來買房子、買股票更賺——而且人家賺了錢,更是要兌換回美元歐元,絕對不會保留人民幣,你非要說買房子和買股票的錢是“熱錢”,非要讓人家辦賺錢少又不討好的實業,這不是有病麼?

  舉例來說,如果中國賣商品得到1萬美元,這1萬美元完全屬於中國;但如果有人拿1萬美元來中國投資,1年賺了5000美元,那麼第二年當他離開中國的時候,他帶走的將是15000美元——不管他的投資是開工廠還是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