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小故事看國外吃魚的西餐禮儀
張某是江南人。確切地說,是富春江上游一戶漁民的兒子。他從小吃江鮮,包頭魚、鯉魚、鯿魚、鯽魚……凡是這富春江裡的魚,他幾乎都吃過。
但從德國回來後,他就不會吃魚了。吃一次,喉嚨卡一次,痛苦得不得了。一個漁民的兒子,因為吃魚被魚刺卡牢,這就像一個游泳高手在浴池溺水那樣可笑。但他確確實實不會吃魚了。張某的母親慈眉善目,做魚的手藝一流。現在她老人家迷惑了,她從小為兒子烹魚,兒子還抱在手上的時候,就會吃魚了,從來沒有發生過魚刺卡喉的事情。她一直相信漁民的兒子的口腔與其他孩子不一樣,有一種特殊的“抗魚刺基因”,是不是兒子在德國呆了幾年,把這“抗魚刺基因”給弄丟了。
結果還真被張某的母親給猜對了,在江邊長大的張某不會吃魚,就是因為在德國的幾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引起的。在德國,市民以肉食為主,那裡也有魚,烹食魚肉也很多。張某在德國求學過程中出過一次“大丑”,還差點和教授交惡。
一次,張某參加一個宴會,自助餐上就有魚塊,張某就取了不少魚塊,美美地享用起來。但吃著吃著,旁邊的人全部端著盤子走開了,他們還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張某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對。但他還是顧自吃著魚,終於將盤中魚塊吃完,桌上留下了一小堆魚骨和魚刺。這次宴會後,張某覺得一些德國朋友似乎對他冷淡了不少,但沒有發現其中的原因。第一學年結束,他去拜訪教授,教授請他在家中用餐,餐桌上又有魚,魚炸得又香又脆,讓他想起在中國老家母親也是這樣炸魚給他吃,他很感動。他和教授一家一邊喝著紅酒,一邊吃著魚,相談甚歡。但吃著吃著,教授和家人全都看著他,最後,教授的妻子站起身來,臉上有些不快地走開了。
張某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但還是把自己盤中魚吃完了。用完餐,教授看著他,用十分生氣的語氣對他說:“張某,你太不文雅了,希望你在德國多學一點禮儀。”
張某當時就懵了,不知教授何出此言。張某追問自己哪裡做錯了,教授說,你吃魚的時候,一邊吃,一邊吐骨頭,這非常不禮貌。張某說他在中國,就是這樣吃魚的,難道還有吃魚連骨頭和魚刺一起吞下去的?教授更加生氣了。教授說,在德國用餐時,你把吃進嘴裡的東西再吐出來,讓人覺得非常不衛生,也缺乏最基本的禮貌。張某這才恍然大悟。後來,張某瞭解到德國人用餐時,如果是肉食,很少吐骨頭、魚刺。因為他們烹飪時,一般都會先行剔除骨頭、魚刺。如果用餐時吃到骨頭和刺,他們也不會吐出來,而是嚼碎了吞下去。他們認為在餐桌上不從口腔中吐東西,是一種禮儀。而張某這樣的吃魚方法,把細如髮絲的魚刺不斷地從口腔中吐出來,這對德國人來說,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張某回國後也像在德國一樣吃魚,而他母親做魚,從來不會剔除魚刺,他的喉嚨因此被魚刺不斷卡住。
關於吃魚的禮儀,我們很少去關注,但張某的故事給我們上了一課。如果回頭看看我們的用餐禮儀,的確顯得“粗”和“俗”了,因為身在其中,一些不雅的東西,我們熟視無睹,不知道去改變。
以前還聽到一個故事:內地有位老總到韓國去談一個專案,韓國客戶親自開車送他。但那位韓國客戶非常不解,這個專案談得非常好,雙方合作愉快,為什麼他還那麼不滿意。韓國客戶詢問了,老總一時莫名其妙,說自己沒有什麼不滿意的。經過溝通,老總才明白,每次客戶送他,他下車時總是用力關門,這在中國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在韓國,用力關車門,就是表示憤怒和不友好。
說這兩個故事,並不是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我們同住一個地球村,美好的東西就像陽光一樣將普照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美好的東西總是美好的,醜陋的東西總歸是醜陋的。如果“以醜為美”,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過美好。
現在已不用懷疑,也無法抗拒,一切文明的、美好的東西,必將影響我們,慢慢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生活品質和更加美好的感覺。
吃魚為什麼忌翻?
在很多國家***地區***的餐飲禮儀當中,都講究吃魚時不要把魚翻過來,而是在吃完魚的上面一面後,把魚大骨拿掉,再繼續***的魚肉,忌諱“翻”。
吃魚時忌諱“翻”,這種忌諱始於漁家,翻魚讓人聯想到翻船,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有時客人不知道這種忌諱,在吃魚的時候把魚翻了一面,主人會很生氣,還要把魚拿去重煮一遍。
有的地方忌諱“翻魚”的動作,有的地方忌諱說出“翻”字,當人們用筷子將魚翻過來時,會說“順魚”***把魚順過來***,還有的地方會說“正魚”。有的地方,動作和語言都忌諱“翻”。
內陸少水少魚地區,從前多半並不講究,可是後來開汽車的人多了,也漸漸開始忌諱翻魚了。和翻船無關,和翻車有關。
在某些地方,人們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是出海安全回來的意思。
有的地方吃魚,還有魚頭朝屋裡的講究。因為魚頭朝外,“餘”就從門口溜出去了。
但是聽說有的做股票投資的人喜歡“翻魚”,果真如此的話,那是不是請他們吃飯的時候,不要點“跳水魚”這道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