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健身有哪些誤區

  健身器材能夠在我們健身的時候起到輔助的作用,很多健身人士也喜歡使用這些器材,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啞鈴了,啞鈴健身的效果非常好。那麼使用啞鈴該如何鍛鍊才合理呢,有哪些誤區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啞鈴鍛鍊誤區

  誤區一、用啞鈴鍛鍊效果不明顯

  少數人用啞鈴來鍛鍊,效果卻非常不明顯,因此心灰意冷,啞鈴也被束之高閣,成為錘子的替代品。其實,只要掌握要領,加以堅持,你肯定能收到效果的。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目的:我向往力量與健美,還是提高身體素質?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鍛鍊方式,有時甚至是互相沖突的。

  增加肌肉力量一般用比較大的重量進行練習,比如類似舉重運動員的專項練習;增加肌肉體積***長粗***的練習,一般需要選擇65%~85%負荷的啞鈴,所謂負荷是指所能舉起的最大重量。

  舉個例子,如果每次能舉起的最大重量是10千克,就需要選擇重量為6.5~8.5千克的啞鈴進行鍛鍊,鍛鍊時每次舉6~8組,每組重複8~12次,動作速度不宜過快,每組間隔2~3分鐘,適合於健美運動員及大眾健身者;提高身體素質則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誤區二、啞鈴只練上肢

  一些不瞭解啞鈴的朋友認為啞鈴只能鍛鍊上肢,不能全身鍛鍊,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只要設計得當,啞鈴完全能夠鍛鍊到全身。鍛鍊上肢肌肉是啞鈴的優勢,但是啞鈴同樣可以鍛鍊腰腹肌肉、下肢肌肉。

  如在仰臥起坐的時候在頸後,雙手緊握啞鈴,或者抱一個啞鈴在胸前,可增加腹部練習的負荷,提高鍛鍊效果;持啞鈴進行弓步蹲起、側弓步蹲起、單腳蹲等,能有效的鍛鍊大腿前面的肌肉;持啞鈴進行提重練習能鍛鍊小腿肌肉等。

  誤區三、啞鈴不適合老年人

  老年人經常選擇慢跑、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很少人會主動拿起啞鈴去進行力量訓練。其實老年人由於力量開始下降,神經系統功能開始退化,更應多進行力量鍛鍊。

  適當的力量鍛鍊,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人肌肉萎縮,保持肌肉質量和總量,提高體質健康水平,防止身體過早衰退。啞鈴具有以下特性:重量選擇自由、運動軌跡自由,需要用大腦進行有效的控制等,是老年人進行力量鍛鍊的首選。

  進行啞鈴練習時,如果有意識地用意識去控制肌肉的活動、控制啞鈴的運動軌跡,還能很好地保持大腦的功能,防止大腦萎縮,有效預防老年痴呆症等問題。

  有效的啞鈴鍛鍊方法

  喜歡鍛鍊的朋友,常常會在家裡備一副啞鈴,隨時可以拿出來練一練。用啞鈴能進行的訓練動作中,最常見的就是“啞鈴彎舉”,也就是雙手或單手持啞鈴,收縮上臂肌肉帶動小臂舉起啞鈴。

  啞鈴彎舉主要鍛鍊的是上臂前部的肌肉,也就是肱二頭肌。標準的動作是:身體直立,雙手持啞鈴垂於身體兩側,掌心向前,上臂夾緊肋部,保持肘部不動,彎曲小臂舉起啞鈴,直到肱二頭肌完全收緊,稍作停留再緩緩下放,不等胳臂完全伸直就立即進行下一次動作。一般健身者用合適的重量,每次做3-4組,每組8-12次即可。

  這個動作很平常,但很難做規範,不正確的動作,會削弱了啞鈴訓練效果,而且還容易造成訓練傷害。常見錯誤有:上身晃動、肘部來回移動,會使其他肌肉過多參與用力,造成肱二頭肌得不到應有的鍛鍊;還有腕關節鬆弛,如果重量較大,會對腕部造成很大壓力,導致韌帶受損;肌肉被動發力同樣有很好的鍛鍊效果,所以下放時速度不能過快,否則會銳減鍛鍊效果,而且有可能受傷。總之,如果想取得最好的鍛鍊效果,就必須嚴格規範的進行訓練,而不要盲目追求重量或隨意加快動作頻率。

  啞鈴彎舉還有許多不同的練法,比如雙手輪流彎舉,或在舉起的同時旋轉小臂,或始終拳眼朝前做彎舉,還有支撐著肘部進行訓練等等,適當變換訓練動作,可以更全面的鍛鍊到臂部肌群,讓你練出炮彈一樣的二頭肌。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