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應該怎麼製作
油條又稱油炸果,是閩南福建等地的方言直譯。是潮汕地區等地的方言直譯,安徽地區有稱油條為油果子,浙江地區有稱油條為天羅筋的稱法,天津地區一帶稱呼油條的方言,由“油炸果”演化而來。那麼,油條怎麼製作呢?
油條材料:
麵粉300g***我用的普通麵粉、高筋麵粉也可以的***、奶粉20g、白糖20g、酵母粉5g、溫水190ml、食用油20ml、鹽5ml、小蘇打1ml、溫水15ml
油條做法:
1、麵粉***我用的普通麵粉、高筋麵粉也可以的***
2、奶粉+白糖+酵母粉
3、用溫水190ml攪拌均勻
4、用酵母水將麵糰攪拌成團
5、倒入食用油將麵糰揉成麵糰
6、蓋上保險膜,發酵***現在夏天室溫大概是30度左右,正合適發酵。如果是冬季應該延長髮酵時間並放在溫暖處,比如溫水鍋中***
7、一個小時之後麵糰發到兩倍大
8、麵糰內部細小均勻的氣孔
9、鹽+小蘇打混合,用溫水化開
10、用小蘇打水將麵糰再次揉勻
油條
11、蓋上保險膜繼續發酵
12、一個小時後,又發到兩倍大了
13、再看看可愛的小氣孔,放入冰箱冷藏以備早上用
14、從冰箱中取出面盆,案板上抹油,手上也要喲~將麵糰在案板上按壓成長方形
15、刀上也抹油,將大面片切成小條
16、兩根麵條疊在一起,壓扁,用筷子在中間壓道溝出來
17、這些是處理好的油條坯子
18、油鍋燒到七成熱,下油條坯子炸制,邊炸邊給它翻身
19、炸好的油條放在廚房用紙上吸油
油條食用禁忌
1、不宜經常吃油條
油條大家知道,油條屬於高溫油炸食品,油溫達190℃,並且油是反覆使用的,會造成油脂老化色澤變深,粘度變大,異味增加,油脂中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如必須脂肪酸、各種維生素等成分,基本或全部被氧化破壞,不飽和脂肪酸發生聚合,形成二聚體、多聚體等大分子化合物,這些物質不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在常溫下豆油的吸收率為97.5%,花生油為98.3%***。動物實驗證明,用含高溫加熱油脂的飼料餵養大白鼠幾個月後,就出現胃損傷和乳頭狀瘤,並有肝瘤、肺腺瘤。故認為高溫油脂有致癌的可能性,人們對此應引起高度的重視。許多學者認為:不飽和脂肪酸經反覆高溫加熱後產生的各類聚合物,尤其是二聚體等毒性很強,大量動物實驗表明,這些聚合物能影響動物的正常發育,降低生育機能,使肝功能異常、肝臟腫大。再說,油條麵糰中加入的鹼和礬又對面粉的營養成分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所以為防止油的老化,在炸制油條時,要經常更換新油,最大限度的降低或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
此外油條含有鋁元素,鋁是一種低毒、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引起多種腦疾病的重要因素。它是多種酶的抑制劑,其毒效能影響蛋白質合成和神經介質。鋁可使腦內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從而使精神狀態日趨惡化。因此,長期過量攝入鋁,可導致老年痴呆。因此,油條不要經常的作為早點食用,但為調劑口味,偶爾吃一次對身體也無妨。
2、恢復期病人和老年人不宜食油條
食物中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是維持生命、調節生理功能、進行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對於恢復期病人還可起到修補和恢復受損的組織器官,增加身體抵抗力。
《金匱要略》裡寫到:“所含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體為害,若得宜則宜體,害者成疾。”說明了飲食對身體的健康和疾病的發生與恢復有密切關係。
油條屬於高溫油炸食品,熔點高,在胃內停留時間長,難消化,還會影響睡眠。油條的營養素大部分被破壞,高溫油還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會影響身體的恢復及健康。老年人由於生理功能日趨減退,胃功能降低,腸道吸收能力差,不宜吃油膩及難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正常食量有所減少,代謝紊亂,易引起一些維生素缺乏,如VB1、VB2等,經過高溫油炸的油條恰恰對這兩種維生素破壞最大。再加上被油汙染所含有的有害物質,易使老年病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發病率高,影響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這對老年人增強體質、延年益壽不利。
3、孕婦及兒童不宜吃
孕婦及兒童處於增加營養、增強體質的階段,各種營養成分需求全而多。孕婦飲食要選配得當,避免進食有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而油條屬於不易消化的食品,不符合孕婦的飲食要求。經過高溫的油脂所含的必須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遭到氧化破壞,使油脂的營養價值降低,食用油條,難以起到補充多種營養素的作用,還會造成厭食,所以說孕婦不宜吃油條。幼兒也不宜食用高溫油炸的食物,除上述的不利因素外,還有高溫油脂中的脂肪酸在腸道內與鈣結合成皁鈣,從腸道中排除,影響了幼兒鈣的吸收,易引起幼兒偏食,影響幼兒的正常發育。綜上所述,油條是一種傳統食品,但經常食用,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