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營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特點***2***

  下一步是要設計一個徽標。在圖形設計師的幫助下,他們設計了一個徽標,以曲線為邊,藍色為背景,中間是3條線條柔和的曲線,使人聯想涓涓流淌的小溪。他們認為在設計徽標時利用曲線表明了醫療服務更加溫柔和人性化的一面,而現實中醫療領域正變得越來越高科技而且非人性化。而流動的溪流進一步強化了醫務所名字所表達出來的那種讓人寬慰而且平靜的意味。

  他們的平面廣告也改變了。一則廣告展示了新徽標並配有一行標題“家庭醫生的迴歸”。通過這句簡單的話,廣告把人們帶回到過去的時代,那時看醫生不是像流水生產線一樣,而是去請教一位年長而且值得信賴的朋友。有時醫療服務機構會讓人感覺恐怖而又非人性化,後來豪和鮑勃醫務所製作的廣告中使用了很多醫生的照片,逐步展示出醫療服務的人性化的一面。即使一家相對較小的公司,而且處於傳統上對營銷不敏感的行業裡,也同樣能夠從體驗營銷中獲益匪淺。

  隨著醫療服務機構變得越來越商業化而且利潤驅動化,對於更大型的醫療服務機構而言,比如衛生維護組織***HMO***,體驗營銷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顧客們將會繼續期望醫療服務能夠體現人性化接觸並感受到與此相關的體驗。如今醫療服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商品,而且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醫療服務提供者可以通過向顧客提供不同的體驗從而實現差異化,而帶給顧客不同的體驗不僅是在辦公室裡還能通過宣傳材料來實現。

  傳統營銷的分類

  感官營銷

  感官營銷就是利用各種感覺,通過訴諸於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創造感官體驗。感覺營銷能用來實現公司和產品差異化、激勵顧客還能為產品帶來增值。

  情感營銷

  情感營銷就是充分利用顧客內心的感覺和情感創造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可能是對某種品牌持有的略微好感***比如非耐用品牌或服務或工業產品***,也可能是非常強烈的自豪感和歡樂情緒***比如耐用品、技術產品或社會營銷活動***。眾所周知,大多數影響發生在消費過程中。因此千篇一律的情感廣告常常是不可取的,因為不能在顧客消費時激發出他們特定的情感。情感營銷所需要的是深刻理解哪些刺激因素能夠激發出顧客的某些特定情感和意願,吸引顧客作出選擇決策。

  思考營銷

  思考營銷訴求於智力為顧客創造認知和解決問題的體驗。通過讓人出乎意料、激發興趣和挑釁促使顧客進行發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高科技產品通常比較普遍採用思考營銷方式。但思考營銷並不侷限於此,如今很多其他產業也開始在產品的設計、銷售和與顧客的溝通中採用思考營銷方式。

  行動營銷

  行動營銷的目的是影響身體體驗、生活方式並與消費者產生互動。行動營銷通過昇華顧客身體體驗,向顧客展示不同的故事方式***如在B2B和工業市場***、生產方式並與之互動。

  關聯營銷

  關聯營銷包含了感官、情感、思考、與行動營銷的很多方面。然而,關聯營銷又超越了個人感情、個性,加上“個人體驗”,而且使個人與理想自我、他人、或是文化產生關聯。關聯營銷訴求於自我改進***例如,期望中的未來的“理想自己”***的個人渴望,希望別人***例如,親戚、朋友、同事、戀人或是配偶***對自己產生好感。讓人和一個較廣泛的社會系統***一種亞文化、一個群體等***產生關聯,從而建立個人對某種品牌的偏好,同時讓使用該品牌的人們形成一個群體。

  體驗營銷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經說:“商業行為惟一有效的目標就是創造顧客。”同理,營銷行為惟一有效的目標就是創造有價值的顧客體驗。這是一筆很不錯的生意:你的顧客會因為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而對你充滿感激,對你的產品或服務保持忠誠並願意為此支付相應的代價。

  體驗是個體對一些刺激***比如,售前和售後的一些營銷努力***作出的反應。人的一生離不開體驗。體驗常常來源於直接的觀察和/或參與一些活動——不管這些活動是真實的、夢幻的還是虛擬的。就像哲學家梅洛-龐蒂***Merleau-Ponty***在《感覺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世界並不是按照我所想象的規則執行的,世界是自然生成的,我所有的思想和感覺都來源於客觀的世界存在。”換句話說,為了讓顧客獲得所期望的體驗,營銷人員需要提供合適的環境和設施。

  體驗通常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被誘發出來的。或者像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在現象學中所解釋的那樣,體驗附屬於某些事物或與某些事物相關聯,是一種有參照物而且有意識的東西。語言能夠非常清楚地反映出體驗的這些基本要素。就像心理語言學家羅傑·布朗***Roger Brown***和戴博拉·菲舍***Deborah Fish***曾經闡述的那樣,描述體驗的動詞***比如,“喜歡”、“渴望”、“憎恨”、“吸引”***都非常典型地描述了誘發體驗的刺激因素而不是體驗擁有者本人。為了論證這一點,他們還列舉了一些簡單的句子,如“X喜歡Y”,並提出問題:“這是因為X是那種比較容易喜歡別人的人,還是因為Y是那種大家都喜歡的人呢?” 布朗和菲舍發現答案通常都是後者,不僅僅“喜歡”是這樣,大多數體驗動詞***比如,“羨慕”、“憎恨”、“吸引”等等***都是一樣的。語言反映出了這種假設:這些體驗動詞的派生詞,比如“可愛的”、“令人欽慕的”、“可恨的”和“有魅力的”,都提到了刺激因素——而不是擁有體驗的人。語言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不僅英語,還有很多其他很多語言也是如此。

  營銷人員應該提供誘發顧客體驗的刺激因素:你要選擇“體驗媒介”。你需要控制整個過程。你的所作所為以及如何去做將決定公司和品牌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會被顧客認為是可愛的、絕妙的或是有吸引力的。這並不是說顧客是被動的。而是說你必須首先採取行動。這就是世界執行的規則,而且已經作為一種整體體驗模式融入到了我們的語言中。

  還有關於體驗的最後一點。大家可能認為體驗結構比較複雜而且是新興的。新興的結構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我們稱之為“永恆的新鮮感”。也就是說,沒有哪兩種體驗是完全一樣的。

  但同時,我們也能夠根據體驗所表現出來的總體特性把它們劃分成各種不同型別的體驗。因此,作為管理者不應該只關注某種特定的個人體驗,而是需要關注更為重要的戰略性問題,如打算提供什麼型別的體驗以及如何提供這些體驗並讓它們具有恆久而又新鮮的吸引力。

傳統營銷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