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野葡萄的基本方法

  目前野葡萄的種植有很大的市場 ,那麼野葡萄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野葡萄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野葡萄種植技術

  繁育方法

  野間採集,後經人工進行繁殖,以供大田栽培種苗之用。從採集到的種苗中,經過種植觀察,發現它們個體中差異較大,在形態及特性方面,不僅是片葉大小及形狀有不同之外,而且在開花結實習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別。

  繁殖的第一種方法——壓條法

  將生長中表現較老熟的藤蔓,即枝條表皮呈褐色,把藤條平拉置於地面,在每個節眼壓上泥土,待根芽長出後,進行逐個離體培育成幼株。

  第二種方法——扦插法

  同樣把老熟的藤蔓切成每節帶有兩個葉節位的小段,讓切口自然晾乾,再用生根劑加殺菌藥劑溶液浸泡後撈起晾乾水分,然後進行扦插。苗床應選擇土壤鹽分低,有機質含量較低的壤土為宜,這樣的土壤條件有利於扦插枝條早生出根。因肥沃的土壤鹽分含量往往較高,加之土壤中微生物生長活躍,而對扦插枝條生長髮育不利。從而影響其成活率。苗床起成畦狀,大小根據實際需要而定。畦面要平展,嚴實,保持適宜溼度。做到雨天不積水為宜。等幼苗長出至10-15釐米時即可移栽大田進行栽培。

  植株生長勢強。結果枝佔芽眼總數的60.9%,每一結果枝上的平均果穗數為1.8個,但因穗粒均小,產量低。從萌芽到果實充分成熟的生長日數為137天,活動積溫為2985℃,在北京8月中旬、吉林9月中旬成熟,屬中熟種。抗病、抗溼力強,嫁接親和力亦強,是優良的抗寒砧木,但枝條的髮根力極差,嫁接成活後易出現小腳現象,是其缺點。為了克服髮根力差的缺點,一般採用種子播種,先培育好砧木苗,再行嫁接。也可用歐山***1代***F1***的黑山***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育成***、公釀1號、北醇等為砧木嫁接,它們根系的抗寒力雖比山葡萄稍差,但扦插髮根力均強,嫁接後的小腳現象都輕。適於黑龍江、吉林一帶應用。

  栽培技術

  園地選擇及種植規格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土層深厚、耕性佳、土壤疏鬆、排灌方便的田地更適合於山葡萄的生長,是高產栽培的有利條件。不論旱地與水田均適於山葡萄的栽種。

  種植規格畦寬1.5米包溝作壟,株行距0.6米×1.5米,畝栽約750株。

  棚架的設定方式

  搭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平面棚架式,棚架長寬的大小可根據土地面積大小和實際地形情況而定,但山葡萄生長空間面積最大限度只能與土地面積相等。而採收藤蔓時較為費工。另一種搭架形式即為直立籬笆式。也就是畦的頭尾各豎起一根粗10×10釐米高2米以上的水泥柱,中間以2-3米間隔加豎數根竹木柱,上下平行拉上3-4道鐵線固定成立式籬笆。立式籬架有兩大優點:一是採割藤蔓比平面棚式方便快捷省工;二是二米高籬式比平面棚式藤蔓生長空間面積可增加30%以上。這樣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個是有關籬式棚架的走向問題,是東西走向好,還是南北走向優?經過實踐證明,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在山葡萄的主要生長季節是每年的3月至12月份,夏秋季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是颱風雨,出現颱風雨時,在當地經常刮東風,所以東西走向的籬式栽培有較強的抗擊能力,損失較小,所以,東西走向架式也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措施。

  冬季修剪。山葡萄的結果枝在90%以上,有的品系可以高達100%。冬季修剪時應採取短梢修剪,留芽2∽3個,作為結果母枝。為了更好地進行小更新和調節架面負載量,側蔓上的新梢也可剪成由兩個短梢組成的結果小組,作為雙枝更新。山葡萄果穗較小,要想提高產量,冬季修剪時就應適當多留結果母枝,使單位面積上的果穗數增多。如"長白9"冬季修剪時每平方米的架面上留35個芽較合適,可保證每平方米果穗數不少於50個,每畝產量可以達到1000公斤。

  夏季修剪。由於冬季修剪時留芽量較大,山葡萄的葉片大,生長量也大,架面易鬱閉,影響結果。花後5∽7天,對新梢反覆摘心,除留1個副梢外,其餘的副梢全部剪除,這樣可以保證每平方米的架面上保留約180個葉片,對產量的形成和枝蔓的成熟都較適宜。  提高坐果率。增加坐果率的主要途徑:配備授粉樹,完全花山葡萄和雄株的定植比例以5:1或3:1,自然授粉效果好。花期噴0.3%的硼酸水溶液,可以提高坐果率66.7%.

  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 施肥一般在收割藤蔓後進行,第一次施肥約在每年的二月底至3月初施下,這時氣溫開始回升,新芽開始長出,是最佳的施肥時期。肥料種類可

  以用農家糞肥與複合化肥混用,每次化肥用量約每畝15公斤左右即可。第二次施肥5月底至6月初進行,施後結合清溝培土。第三次施肥應放在8月份施下,這時雨量較多,注意排除田間漬水。雜草防治 每年在12月份最後一次採割後,畦面進行淺鋤晒白培土,防止根部裸露,以利來年生長。進入夏季,雜草生長迅速,可在每次收割藤葉後,畝用20%克無蹤200-300毫升兌水噴除,使用時注意低噴,避免濺灑著山葡萄植株而造成藥害。

  病蟲防治

  抗性較強,病害基本很少發生,主要防治蟲害,春梢芽期注意防治蚜蟲及食葉性害蟲,如金龜子等,可用固態敵百蟲或氯氰菊脂類藥1000-1500倍液噴殺。

  及時採收

  山葡萄果實在東北9月上、中旬成熟,含糖量8%-15%,含酸量1.5%-3%。每枝平均有果穗2-3個。栽培畝產800-1500公斤。

  野葡萄種植的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米至1,200米的地區,山葡萄及其***可在土溫5-7℃時開始萌芽.隨著氣溫增高,萌發出的新梢便加速生長,最適於新梢生長和花芽分經的溫度是25-38℃。氣溫低於14℃時不利於開花授粉。漿果成熟期最適宜的溫度是28-32℃,氣溫低於16℃或超過38℃時對漿果發育和成熟不利,品質降低。根系開始活動的溫度是7-10℃,在25-30℃時生長最快。

  葡萄種植流程

  冬季修剪:每年生長季節結束後,在冬天來臨之前,要將葡萄藤的主幹上的大部分的枝條剪除,也就是將上一個生長季節裡所生長的枝葉去除,只留下少數枝芽,以待明年生長季節的即時生長。冬季修剪枝芽的動作,是葡萄農戶控制第二年產量和葡萄質量的一個重要方法。

  嫁接:農戶可以利用嫁接的技術,將品質較好的葡萄枝條嫁接到已經被修剪過的既有葡萄藤的樹枝上,經過一年的生長,就可以將原有的葡萄藤所生產的葡萄品質提高,開始生產所嫁接的葡萄品種。利用這種技術,農戶可以將品質良好但是不抗葡萄蟲病的葡萄嫁接到抗病品種的根上,種出可以抗病又具有良好風味品質的葡萄藤。

  插枝:當冬天過去,大地回暖,同時不要再擔心霜害的時候,可以開始整地種植新的葡萄藤。現在的做法,新種植都要採用插枝的方法,以保障所得到的葡萄品質和原本種植的葡萄一致。

  施肥:現在由於環保意識的加強,農戶大多儘可能的不再使用化肥肥料,改採用一些有機的肥料,例如將一些所謂的綠肥植物,定期整地,將這些植物埋入土中成為肥料,製造酒之後的酒槽和葡萄枝芽等也回填到葡萄園裡,讓土地生生不息。

  修剪莖葉:修剪莖葉的動作,在葡萄藤生長的季節應該要持續進行,否則過度茂密的葉子,反而會造成遮蔭的效果,讓葡萄的生長不均勻,同時照不到陽光的葉部溼度也容易過高,而招致病蟲害。所以時常進行莖葉的動作可以讓葡萄均勻健康地成熟。

  防止動物掠食防病蟲害:聯合好的田間衛生雖然可以避免病蟲害的發生,適度的農藥噴灑,對某些病蟲害發生率較高的地區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做法。對於怡園來說,延續了法國人特有的種植傳統,在田間種植玫瑰。這樣如果葡萄種植中發現了病蟲害的隱患,最先可以感知到的是玫瑰,所以在怡園的葡萄園裡還有大量美麗的玫瑰,既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也是一道阻礙病蟲害的防火牆。此外,葡萄成熟時,各種動物有可能來覓食,也要採取措施驅趕。

  灌溉:對於周圍環境蒸發率較高的地區,定期噴水或滴水灌溉系統,可以節約用水量和人工成本。

  夏季修剪:為了避免產量的過多,影響葡萄的品質,因此在夏天裡也應該採用較大幅度的修剪枝芽的做法,去除過剩的枝葉。

  採收:當葡萄糖度達到預期的水平,葡萄就可以採摘了。採摘葡萄的過程,大多數都還是借用人工,也有采用機械採收的,但是品質不如人工採收良好。葡萄成熟後,釀酒師必須決定什麼時間是採收的最佳時期。在大數地方,通常要等到葡萄園裡的葡萄的平均含糖量達到22%以上,最好是24%左右,含酸量也必須達到標準才可以採收;另一種方法就是在葡萄還未成熟,酸度尚高的時候先採集部分的葡萄制酒,等其它葡萄成熟後所制的酒完成後再互相混合,所以釀酒師還要在葡萄含酸量與含糖量適合的時候,很快採收。

  準備過冬:無論何時,當葡萄採收完成以後,葡萄園的工作人員要開始準備過冬,新一輪的冬季修剪作業開始。較寒冷的地方,為了保護葡萄藤的根部,此時必須在葡萄藤的根部以稻草覆蓋後,培土覆蓋,當這個葡萄園面臨非常嚴寒的天氣時候,只要根部未凍死,明年還會有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