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知識大全問答

  翡翠是珍貴的玉石品種,有“玉石之王”的美稱,純正濃豔的綠色具有很高的價值。那麼你對翡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翡翠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翡翠基本知識

  1、翡翠生成的地質條件有哪些?

  翡翠生成的地質條件十分苛刻,它須要一個高壓低溫的地質環境***壓力5×10***3***-7×10***3***kpa,溫度在150-300℃***。首先硬玉巖在整個地殼中非常難於形成,並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圍巖一一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見。有了以上二個條件為前提,還須有微量鉻離子一一色素離子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在漫長的時間裡,不間斷的進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綠硬玉。

  若要成為特級硬玉——翡翠,還須具備以下條件,翡翠圍巖必須是高鎂高鈣低鐵岩石。這種環境產出的翡翠更純淨,少鐵使底不發灰。儘管低鐵但還是有鐵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純淨無雜質,還須在強還原條件下即在還原環境中生成。因為在缺氧環境中,它所含的Fe會形成磁鐵礦而析出,而不進入翡翠的晶格內,可使翡翠綠更正。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後的地質作用及多次強烈的熱液活動,把翡翠改造得綠正、水好、底純的特級翡翠。翡翠成色過程是伴隨著熱液活動進行的,為多期強度不同的成色過程。而且緩慢分解成鉻離子的致色元素,要長時間處在150-300℃,最佳溫度是在212℃左右下,鉻離子才能均勻不間斷地進入晶格,在這種條件下生成的翡翠綠色非常均勻。完全生成特級翡翠後,還不能有大的地質構造運動,否則將會產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紋而影響質量。以上各條件很難同時具備,這就是為什麼特級翡翠稀少的原因。

  2、翡翠生成的大致時間?

  從侏羅紀***約1.8億年***的緬藏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並向歐亞大陸板塊之下俯衝,到第三紀的漸新世***約3500萬年***前、印巴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緬藏板塊碰撞,並俯衝於歐亞緬藏板塊之下。這兩次的碰撞,尤其是第二次的碰撞,不但使青藏雲貴高原上升隆起,還造成了世界屋脊。使原殘存的緬藏板塊更加支離破碎,造成大大小小的斷裂,超基性岩及其它岩漿岩沿斷裂帶侵入。這些超基性岩是生成硬玉礦床的母體。是一個高壓低溫變質帶,主要發生在喜瑪拉雅山運動期,這些超基性岩主要由蛇紋岩、橄欖岩、角閃石等組成。侵入於藍閃石片岩內。

  根據野外地質關係及絕對年齡測定,超基性岩的侵入時間應為白堊紀晚期至第三紀早期***7000萬年-6500萬年之間***前後,並見有稍後生成的***第三紀***花崗岩及更後期的輝長岩等***其內含金***。由以上可判斷,硬玉巖生成的時間應為開始侵入的蛇紋岩化橄欖岩形成之後生成。於第四紀的更新世後已有大量硬玉巨礫侵蝕搬運再沉積了。

  3、什麼是翡翠?

  從廣義上講翡翠是指具有商業價值,達到寶石級硬玉巖的商業名稱,是各種顏色寶石級硬玉巖的總稱。狹義的翡翠概念石單指那些綠色的寶石級硬玉巖。地質學稱翡翠為以硬玉礦物為主的輝石類礦物組成的纖維狀集合體,並以鉻為致色元素的硬玉巖。達到寶石級的翡翠單從組分上講,非常接近硬玉的理論值。

  4、什麼是翡翠的種?

  指翡翠的結構和構造,是翡翠質量的重要標誌。新“種”***也稱新坑新廠等***的翡翠,質地疏鬆,粒度較粗且粗細不均,雜質礦物含量較多,裂隙及微裂隙較發育,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差,比重硬度均有下降。老“種”***也稱老坑老廠等***的翡翠,結構細膩緻密,粒度微細均勻,微小裂隙不發育, 它的硬度比重最高, 是質量較好的翡翠。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好。新老種翡翠介於新種和老種翡翠之間,是殘積在山坡原地的翡翠,未經自然搬運或短距離自然搬運的翡翠。新種翡翠是製作翡翠B貨的原料。

  5、什麼是翡翠的地?

  “地”的含義是翡翠的綠色部分及綠色以外部分的乾淨程度與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間的協調程度,以及“種”、“水”、“色”之間相互映襯關係。民間稱“地”為“地張”或“底障”等。翠與翠外部分要協調,若翠很好,但翠外部分水差雜質髒色多,稱“色好地差”。翠的“水”與“種”要協調,如“種”老色很好,水又好,雜質髒色少,相互襯托,強烈映襯出翡翠的情麗,潤亮及價值來。“地”的結構應細膩,色調應均勻,雜質髒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應方能稱“地”好。好的“地”稱玻璃地,糯化地,蛋清地。不好的“地”稱石灰地,狗屎地等。水不好的翡翠稱“底幹”。

  6、什麼是翡翠的水?

  翡翠的水是指它的透明度,也稱水頭。翡翠的水與翡翠的結構構造有關,也就是說與“種”有關。還與雜質的含量有關,那些“種”老,雜質少,粒度大小均勻,純淨度高的翡翠水就好。

  7、什麼是翡翠的霧?

  翡翠的霧是指翡翠的皮***已風化或氧化***與翡翠內部***無風化或氧化***或稱肉之間的一種半氧化微風化的硬玉。實質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從風化殼到未風化的肉***翡翠***的一個過渡帶。霧的顏色和存在能說明翡翠內部雜質多少,“種”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壞及其內部的乾淨程度等。但它不能說明其內是否有綠,與綠無關。霧分白、黃、紅、灰、黑等。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淺的白色稱白霧,說明其內雜質少“地”乾淨,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霧之下有綠,就是非常純淨的翠綠,與地互相搭配價值連城。白霧也說明“種”老,一般人都喜歡賭白霧。黃霧顯示其內的鐵元素和其它元素正在漸漸氧化,但還沒有嚴重氧化。若為純淨的淡黃色的霧,顯示雜質元素少,常出現高翠,但有時因鐵離子產生的藍綠色調可能進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現微偏藍綠色調的綠。紅霧說明其內所含鐵元素己嚴重氧化,可能翡翠內部出現灰“地”。黑霧主要為大量雜質元素氧化所致,顯示翡翠內部雜質多,透明度差。個別黑霧也會出現高翠,但有時水很差。並非所有翡翠均產生霧,有些玉石場所產翡翠並無霧。一般來講能產生霧的翡翠原料多產在老廠及新老廠的礦山上。

  8、什麼是翡翠的癬?

  癬是指翡翠表皮或內部見有黑灰黑色的斑塊、條帶等,癬的形狀大小各異,這些黑色癬的主要礦物為角閃石、蘭閃石片岩、鉻鐵礦及一些氧化物組成,因為這些黑色礦物與致色的鉻離子有親源關係,以及黑色礦物——癬內的鉻鐵礦源源不斷地釋放出致色鉻離子,在適當的條件下使翡翠致綠。故癬與綠關係密切。民間稱“黑隨綠走”、“癬吃綠”等。但有癬不一定有綠,有綠不一定有癬,要看癬的生成環境與時間,與癬內是否有鉻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間又有“死癬”與“活癬”之說。在生成翡翠的過程中及以後的多次地質運動、多次的熱液活動中,有鉻元素釋放的地質環境,可使翡翠致綠。這時不一定有癬,癬與綠關係不大。若癬與翡翠共生,有利於鉻元素釋放的地質條件、熱液活動,癬內的鉻不斷釋放致色,當地質環境改變時不利於鉻元素釋放致色時,終止致色,就會產生黑隨綠走的現象,稱活癬。

  生成翡翠以後,產生的“癬”,沒有鉻元素釋放的地質條件產生的癬稱死“癬”。根據翡翠原料上的綠與癬,小構造與瘤,翡翠礦物與癬的穿插關係,可準確判斷活“癬”與死“癬”。癬與綠之間的關係可分,癬與綠相互包容不易分離,癬與綠逐步過渡或界域分明,綠與癬相隔一段距離、各方單獨存在的三種。有時癬旁有“松花”顯示,這指示其內有綠,但其內綠有多少、形狀是無法判斷。

  9、什麼是翡翠的“蟒”?

  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見與表皮一樣或深或淺顏色的風化、半風化沙粒呈帶狀環狀塊狀等有規律有方向性的排列現象,說明原石區域性受方向性的動力變質與熱液蝕變作用的共同強烈影響,使其內部有可能使鉻元素釋放而致綠。有臍帶的地方不一定有綠,一定要有“松花”的出現,才能說明其內可能有綠。有鱗說明“種”老。蟒帶一般平行綠色的走向,綠的走向***脈***或稱綠的形狀,大多為原生裂隙充填了鉻離子而致色。

  10、什麼是翡翠的松花?

  翡翠表皮隱約可見的一些像幹了的苔蘚一樣的色塊,斑塊、條帶狀物稱“松花”。是指原來翡翠原料上的綠經風化已漸失色留下的痕跡。根據松花顏色的深淺、形狀、走向、多寡、疏密程度,可推斷其內綠色的深淺,走向,大小,形狀等。觀察時要上水於原料上仔細研究。

  11、什麼是翡翠的綹?

  也稱裂綹,裂開的稱裂,複合或充填了物質的稱絡。裂綹分為原生裂綹,即與原石同時生成。後期裂綹,即成巖後生成的。原生裂綹有些已被後期熱液活動修復,有些其內充填了後期礦物。後期裂綹大多肉眼明顯可見,對翡翠原石整體性破壞很大。裂綹可分大裂綹、小綹、井字綹、細綹等。有些裂綹會把綠色條帶切斷,錯位。有些綠色條帶本身就是裂綹,後被綠色充填了的。要根據裂綹的分佈頻率估計做什麼來估價。在原石上那些低凹部分就是裂綹存在的部位。

  12、什麼是翡翠的白棉?

  白棉是指翡翠內部見有斑塊狀、條帶狀、絲狀、波紋狀的半透明、微透明的白色礦物。白色礦物的主要成分為納長石,次為霞石,方沸石等及一些氣液態包體組成。是翡翠內的雜質物,嚴重影響翡翠的質量與美觀。它的存在將大大影響翡翠的價格。還有綠與綠之間的白棉。也可能是硬玉本身,這屬於綠色分佈不均勻而造成的。

  13、什麼是翡翠的皮?

  絕大多數翡翠原料均有皮,特級翡翠也有皮。翡翠的皮是翡翠原料在搬運過程中的風化作用而形成。皮的顏色有,黑、灰、黃、褐、淺黃、白等色,皮的顏色的形成是兩種地質作用的綜合,即由翡翠外部氧化作用使鐵的氫氧化物滲透到翡翠皮面的細小微裂隙中,再與表皮下正在氧化的雜質元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皮的顏色、緻密程度、光潤度、凸凹度大致可估計出翡翠原料內部的色彩、水頭好壞、地的好壞、種的老嫩及裂結的多少。如皮上表現緻密細潤,通常顯示其內部透明度好雜質少,皮表面表現為不明顯之苔狀物,常反映顯示其內可能有綠,皮面凸凹不平粗糙者,顯示其內裂維多,質地疏鬆、水差。再如翡翠皮上顏色變化大,且有黑癬之類的條帶斑塊者,就應注意有綠出現的可能。黑皮烏砂含鐵等雜質很多,即使其內有綠,絕大多數為偏藍的綠。黃白沙皮上水後有手感細沙脫落者、一般水頭足。褐色皮稱之黃鱔皮,一般種很老,若皮細嫩並見苔辭狀及黑色條帶蓋其內水好可能有高翠。翡翠的皮學問很多,要綜合判斷估計其內情況。

  14、什麼是翡翠的翠性?

  翠性也稱“蒼蠅翅膀”,是翡翠的特有標誌。是指組成翡翠的礦物晶面及解理面在翠面的片狀閃光。當組成翡翠的礦物顆粒粗大時,特別明顯。這就是翡翠的“翠性”。若翡翠的礦物顆粒顯微粒狀時,少見“翠性”,這是因為雙晶面及解理太小所致。如玻璃地的翡翠肉眼難見“翠性”。

  15、硬玉與軟玉的區別?

  軟玉也稱和田玉。主要產於我國新疆和田而得名。歷史悠久,質量最佳。礦物屬透閃石、陽起石系列。主要組分為透閃石的一種建密堅韌的變種。比重2.9-3.02,硬度6-6. 5,折射率1.62-1.655。顏色有白、青、黃、紅、黑等。屬矽酸鹽類,故化學性穩定。而硬玉則是以輝石族納鋁矽酸鹽礦物的纖維狀集合體。比重3.33,硬度6.5-7,折射率1.66。顏色有綠、紫、藍綠、紅、藍、黃、黑等。特級硬玉比軟玉價格高出千倍。

  16、中國產翡翠嗎?

  世界上地質構造最為複雜的地區,位於高黎貢山以西,雅魯藏布江的裡嘎、南英以南,印緬邊界的印加山脈以東、八莫以北不大範圍地區。這裡從侏羅紀以來,經歷多次大的構造運動、幾次板塊的碰撞,各種岩漿活動頻繁。在全世界範圍內這樣特有的產優質翡翠的地質條件是少有的。幾十年來許多專家預測過翡翠可能出現的地帶,也組織地質人員尋找過,但至今沒有結果。故在目前還未在我國發現翡翠。但在緬甸翡翠礦帶的北延,在進入我國西藏境內,沿雅魯藏布江以南地區,這裡有相同的地質條件,可望找到翡翠礦床。

  17、翡翠的綠是什麼元素所致?

  翡翠的翠綠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其內含有萬分之幾的三氧化二鉻所致。翡翠除綠色最可貴外,還產生藍、黃綠、藍綠、紫、紅、黃、黑等色,它們的致色元素大多為,鐵、錳、釩、鐵等。但這幾種致色元素對鉻所產生的綠來說,是有害元素,對綠色調產生致藍致灰的影響。

下一頁更多有關“翡翠的知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