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什麼大陸

  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什麼嗎?

  歐亞大陸世界上最大的大陸

  歐亞大陸是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的合稱。從板塊構造學說來看,歐亞大陸由歐亞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地形複雜、氣候多樣,自然景觀銜接過渡,經濟與社會發展各有特色。歐亞大陸構成了世界歷史的“中心地帶”,佔有世界陸地的五分之二,囊括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是人類最早、最先進的文明的發源地。

  概述

  亞歐大陸又稱歐亞大陸,是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的合稱。這是因為,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塊大陸,佔陸地面積的1/3以上。

  從板塊構造學說來看,歐亞大陸由歐亞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

  另外,歐亞大陸亦有其他意思。它亦可以是前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域的雅稱。而傳統上,歐亞大陸這一塊大陸地有不同的種族居住,組成了歐洲、西亞、南亞、東南亞及東亞等多個不同的文化圈

  形成

  歐洲大陸的形成是以前寒武紀古陸塊為核心,通過不同地質時期與相鄰陸塊結合、分離的漫長過程,伴隨多次地殼構造運動,古陸塊外圍相繼形成加里東、海西、烏拉爾、阿爾卑斯等褶皺帶,逐步地奠定了大陸的構造基礎。

  亞洲和歐洲陸地相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在地質構造上亞歐大陸原來並不是一個整體構造的陸塊。早在二疊紀烏拉爾洋的最終閉合使俄羅斯地臺與西伯利亞地臺鑲接,其間形成南北走向的烏拉爾褶皺帶,從此歐亞大陸連為一體。

  地質劃分

  亞歐大陸原非一塊完整的陸塊,它經歷著從小到大,從分散到聚合的成陸過程。亞歐大陸的分界線從北到南依次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根據各區地質基礎和地質發展史的差別,可分為6大構造單元:

  1、南亞大陸區。

  2、中軸大陸區。

  3、北極大陸區。

  以上三個大陸區經過多次強烈的褶皺運動,奠定了亞洲古陸臺的基礎。

  4、南亞陸間區。

  5、北亞陸間區。

  6、環太平洋區。

  亞洲大陸輪廓是上述構造單元通過各地質時期的構造運動不斷髮展演化的結果。

  地理位置

  歐洲部分

  在地理上是從亞洲向西伸入大西洋的幾個半島。兩洲之間無明顯分界,劃分是文化而非自然地理上的。傳統上以烏拉爾山和高加索山為界。

  俄羅斯地理學者將烏拉爾山劃入歐洲,歐亞大陸歐洲部分的西部,北瀕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部從文化上來劃分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作為亞歐大陸的分界線。歐洲大陸處於中高緯度,最南點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馬羅基角***北緯36°***,最北點是挪威北部諾爾辰角***北緯71°08′***,最西點為伊比利亞半島的羅卡角***西經9°30′***,最東點在烏拉爾山北端***東經66°10′***。大陸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

  亞洲部分

  歐亞大陸亞洲部分的東部,東、南、北3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亞的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最北點在泰梅爾半島的切柳斯金角***北緯77°44′***,最南點為馬來半島的皮艾角***北緯1°15′***;島嶼的最北點在北地群島***北緯81°***,最南點在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羅地島***南緯10°45′***。亞洲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大陸最東點為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5′***,最西點為小亞細亞半島的巴巴角***東經26°10′***,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11小時。

  地形地貌

  亞洲地形

  複雜多樣,地勢起伏很大,山地和高原為主,高原和山地從中部向四周輻射延伸,中間高,四周低。 帕米爾向西伸出的主要有興都庫什山脈、蘇來曼山脈等。從帕米爾向東伸出的有崑崙山脈,向東北伸出的有天山山脈,向東南伸出的有喜馬拉雅山脈。在這幾條巨大的山脈和它們向外延伸的山脈之間分佈著很多高原和盆地,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等。此外,亞洲的北部有中西伯利亞高原,亞洲的南部有阿拉伯高原和德干高原,亞洲的西部有安納托利亞高原。

  歐洲地形

  複雜多樣,地勢起伏很大,山地和高原為主,高原和山地從中部向四周輻射延伸,中間高,四周低。 帕米爾向西伸出的主要有興都庫什山脈、蘇來曼山脈等。從帕米爾向東伸出的有崑崙山脈,向東北伸出的有天山山脈,向東南伸出的有喜馬拉雅山脈。在這幾條巨大的山脈和它們向外延伸的山脈之間分佈著很多高原和盆地,主要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等。此外,亞洲的北部有中西伯利亞高原,亞洲的南部有阿拉伯高原和德干高原,亞洲的西部有安納托利亞高原。

  氣候型別

  亞歐大陸幅原遼闊,縱跨寒帶、溫帶和熱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內部有地中海;另外還有世界屋脊。正是這些的存在使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表性質等表現出了不同的形式,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帶:

  溫帶季風氣候

  處在溫帶的亞歐大陸東岸,冬季受溫帶大陸氣團控制,夏季受溫帶海洋氣團控制,季風發達,也就形成了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如我國的華北和東北,朝鮮半島,日本北部及俄羅斯遠東地區。

  溫帶海洋性氣候

  西岸終年盛行西風,受海洋氣團控制,全年溼潤,冬暖夏涼。這就形成了溫帶海洋性氣候。如歐洲西北部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地。

  地中海氣候

  同在西岸的地中海沿岸地區,夏季受副熱帶高壓中心控制,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受西風帶影響,氣候溫暖潮溼。這就形成了很特殊的地中海氣候,也就是副熱帶夏幹氣候。

  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

  分佈在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的內陸平原地區,也受溫帶季風影響,但不明顯,它形成的是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

  高地氣候

  處在內陸的高山高原地區,因其海拔高的特點而形成了高地氣候。如青藏高原。

  熱帶季風氣候

  處在亞熱帶的亞歐大陸東岸和南亞地區,熱帶季風發達,熱帶氣旋活動頻繁,也就形成了終年氣溫高,幹、溼季並存的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乾旱氣候

  終年受到熱帶高壓控制的阿拉伯沙漠形成了炎熱乾燥的熱帶乾旱氣候。

  赤道多雨氣候

  處在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印度尼西亞,終年受赤道低壓槽控制,並且太陽高度角較大,也就形成了赤道多雨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