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及法律的小故事都有哪些
在生活中,為了降低我國犯罪率,因此,越來越多有關於法律的小故事被百姓們發現並且閱讀,培養了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完善自身的法律知識體系。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律知識的小故事,希望能幫到你們。
法律知識的小故事一
上世紀80年代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發生了一個案件: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臺受重傷,一名男子在路過的時候發現了傷者。這名男子洗劫了毫無反抗能力的受傷女子,然後又不忍女子傷重而亡,於是報了警後離開。但事件的經過被附近的監控攝像頭拍攝下來,於是警察成功抓獲了這名男子,並予以起訴。
經過長達四周的激烈辯論和商討後,法庭做出該男子無罪釋放的判決。當時法官給予的判決宣言是這樣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脆弱和陰暗的一面,對於拯救生命而言,搶劫財物不值一提。雖然單純從法律上說,我們不應該為了一個人的善行而赦免其犯下的罪,但是如果判決他有罪,將會對整個社會秩序產生極度負面的影響。我寧願看到下一個搶劫犯拯救了一個生命,也不願看見遵紀守法的無罪者對於他人所受的苦難視而不見。
法律知識的小故事二
哈佛大學老師給同學們一個案例。多年以前,美國的一個小鎮接連發生了多起行人闖紅燈引起的重大交通事故。對此,不少有識之士提出要立一個法規,規範人們如何通過紅綠燈,同時讓人們知道發生了類似事故後各自需負什麼責任。結果,小鎮上的人就立法之事爭論起來。
老師說完案例後問同學們應該如何處理此事。有的同學立刻回答:“紅燈本是禁止行人通行的,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要承擔全部責任。當然也可以出於人性化考慮,讓駕駛員適當賠償。”緊接著有同學反駁:“行人闖紅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些故意闖紅燈的,確實該自己負主要責任;但也有可能是行人在綠燈時開始行走,走到中間突然轉紅燈,就怪不得行人了。”
大家各抒己見討論良久後,老師說道:“大家的意見都很好。小鎮上的人討論的結果和你們一樣,不過他們是討論了十年,在報刊上刊登文章發表針鋒相對的意見,在電臺組織喋喋不休的辯論,但意見都難以統一,最終也就不了了之,沒有立法。”
老師接著問:“十年討論,都沒有立法,是不是很沒有效率?”大家都沉默了。老師最後說:“十年討論,交通規則早已深入人心,闖紅燈的事再也沒有發生過,不需要立法。大家回去思考一下這個案例,我這節課上完了,下課。”
法律的基本常識
1、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法規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祕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第五十四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4、凡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5、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訊自由和通訊祕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查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式對通訊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訊自由和通訊祕密。
7、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8、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是指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物,尚不夠刑事處罰,依法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
9、治安管理處罰的普通程式包括:受理、立案、傳喚、訊問、取證、稽核、告知、聽證、裁決等程式。
10、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有3種,從輕到重的順序為:警告、***、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