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運動保健方法有哪些

  生命在於運動,瞭解一下運動保健方式,對於健康是很有幫助的,?下面是的常用的運動保健方法,歡迎閱讀。

  常用的運動保健方法

  1、面壁蹲牆

  蹲牆有鬆腰調氣之功效,長期鍛鍊有助於鬆腰和鬆動全身關節,疏通全身的經絡氣血,糾正體內紊亂的氣機,是調整氣血的良方,只要堅持鍛鍊,每日多蹲數次,一定能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姿勢要求面對牆壁,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兩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內心喜悅兩腳尖離牆的距離可根據本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逐步靠到牆根,下蹲時體內用力,兩肩前扣、含胸,頭不可後仰,腰向後突,初學者蹲和起都要慢,身體直起後,兩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門穴”第十二軟肋端,其餘四指按於胯上,行深呼吸一次,然後按姿勢要求再蹲,要逐漸達到一次連續蹲30下,最好日蹲兩次,按照上述姿勢也可在任何一地蹲,還可多次蹲。

  2、散步跑步

  古代多贊成散步,筋舒健四肢,飯後緩行數百步,散其氣與輸其食,則磨胃而易腐化,閒暇散步養神,睡前散步以動求靜,有助於入睡。

  現代人多推崇跑步,跑步對人體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興奮劑,是一種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於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適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認為改善機體功能的跑步應根據情況進行,持續跑步3~4分鐘後,安靜時脈搏次數不應少於跑步時的一半。

  散步與跑步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方法,但無論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貴在堅持,適量,這能達到養生效果。

  3、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是指在自己身體上某些部位或穴位運用一定的按摩手法進行按摩的一種方法,適於各層次的人群進行防病治病。有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增強肌力、滑利關節、促進氣血流暢、調節脾胃功能等作用。

  操作前準備先靜坐3分鐘,排除雜念,思想清靜,全身放鬆,然後意氣相隨,與動作相結合,進行自然按摩。

  1摩耳兩平掌按壓耳孔,再驟然放開,連續做十幾次後,用雙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拇指在耳廓後,食指在前。再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覺發熱為度。早晚各一次,可強身祛病,益壽延年。此法如能配合“鳴天鼓”運動更佳。即:用雙手掌心緊緊地按住兩耳孔,五指置於腦後,然後用兩手中間三指輕輕叩擊後腦部十數次,或將兩手食指各壓在中指上,用食指向下滑彈後腦部十數次。“鳴天鼓”時,自始至終要閉目養神,手法由輕至重,堅持下去,可收到強壯元氣,醒腦強力,防治耳病等功效。

  2浴面先將手搓熱,然後兩手掌由鼻翼迎香穴按摩至雙眼睛明穴,再上擦至印堂穴,兩額太陽穴,過兩耳前下擦回到鼻翼。如此上下左右按摩,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3揉太陽以雙拇指或食指分別吸定兩側太陽穴上,作小幅度的環旋轉動,使著力部分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作反覆不間斷地、有節律的輕柔緩和的迴旋揉動。具有醒腦作用,並可治療感冒、眼疾。

  4摩腹以單掌或疊掌摩脘腹,以中脘為中心,作順時鐘環形節律的撫摩,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運動的種類

  1、耐力訓練專案

  適用於健身、改善心、肺及機體代謝功能、恢復體能。如醫療步行、健身跑、騎自行車、游泳、划船、登山、跳繩、跑步平臺、上下樓梯等屬於週期性、節律性反覆的運動及球類運動專案。

  2、力量性訓練專案

  適用於增強肌力、改善關節功能和消除區域性積聚的脂肪,可選用各類專門的肌力訓練裝置進行。

  3、放鬆性訓練專案

  適用於放鬆精神和軀體,以消除疲勞和防治多種身心疾病。可以選用散步、太極拳、放鬆體操、保健操、氣功及按摩等。

  4、矯正治療性專案

  適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和傷殘的患者,有針對性的醫療體操及按摩。如呼吸體操,用於治療哮喘、肺氣腫。鍛鍊腹肌的體操用於治療內臟下垂。脊柱矯正體操,用於脊柱側彎的矯治等。

  5、改善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的訓練專案

 

  適用於關節活動障礙和關節慢性疼痛及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如關節的伸展運動體操、關節鬆動術、各種關節活動訓練器訓練等。

  運動後不宜做的事情

  1、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劇烈運動後覺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為運動後多吃甜食有好處,其實運動後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慾不振等,影響體力的恢復。因此,劇烈運動後最好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不宜吃糖

  2、不要蹲坐休息。

  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運動結束後感覺累了,就蹲下或坐下認為能省力和休息,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健身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迴流,影響血液迴圈,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會產生重力性休克。

  因此,每次運動結束後應調整呼吸節奏,進行一些低熱量的活動,例如慢步走走,做做幾節放鬆體操,或者簡單深呼吸,促使四肢血液迴流心臟,以利於還清“氧債”,加快恢復體能、消除疲勞。實在體力不支時也可讓同伴攙著走走。

  3、不能飲酒解乏。

  劇烈運動後人的身體機能會處於高水平的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甚。長期如此可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潰瘍、痴呆症等等疾病。運動後喝啤酒也不好,它會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使關節受到很大的刺激,引發炎症。

  4、不要貪吃冷飲。

  運動往往使人大汗淋漓,尤其是在夏天,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過後總會有口乾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以年輕人為主,大多喜歡買一些冷飲解暑解渴。然而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消化功能低下。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並誘發腸胃道疾病。所以,運動後不要立即貪吃大量冷飲,此時適宜補充少量的白開水或鹽水。

  5、不要“省略”放鬆整理活動。

  實踐表明,放鬆性的整理活動不僅可使運動者的大腦皮層興奮性及較快的心跳、呼吸頻率,通過適宜的放鬆徒手操、步行、放鬆按摩、呼吸節律放鬆操等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而且,還有助於恢復肌肉的疲勞感,減輕酸脹不適,並可避免運動健身後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眼花等不良現象。所以,每一次健身後要充分做好放鬆運動,以利於身體的恢復和健身效果的提高。

  6、不要立即吃飯。

  運動時,特別是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0-30分鐘後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7、不要吸菸。

  運動後吸菸,吸入肺內的空氣混入大量的煙霧,一方面除減少含氧量,不利還清“氧債”,難以消除肌體疲勞;另一方面當人體吸入這樣帶霧空氣,將影響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導致人體在運動後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暈乏力等。

  8、不要驟降體溫。

  運動時肌體表面血管擴張,體溫升高,毛孔舒張,排汗增多。倘若運動後立即走進冷氣空調房間或在風口納涼小憩,或圖涼快用冷水衝頭,都會使面板緊縮閉汗而引起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瀉、哮喘等病症。

  9、不要立刻洗澡。

  許多運動員在練習或比賽後立即去洗澡,以為這樣既可去汙又可消除疲勞。其實,這種做法並不科學。因為在運動時,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回憶。停止運動後,這種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這時立即洗熱水澡,就會使血液不足以供應其它重要器官,如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就會感到頭昏、噁心、全身無力,嚴重的還會誘發其它疾病,因此應格外注意。

  而運動後立即洗冷水澡更是弊多利少。由於運動的時候身體新陳代謝過程加強,皮下血管擴張,並大量出汗。運動後馬上洗冷水澡,使體內產生的大量熱不能很好地散發,形成內熱外涼,破壞人體的平衡,這樣容易生病。正確的方法是運動後休息一會兒,等脈搏平穩後再洗澡,洗溫水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