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如何孵育蟈蟈

  孵育是蟈蟈的人工飼養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人工孵育蟈蟈的方法。

  蟈蟈的人工孵育:品種選擇

  蟈蟈的品種有北京鐵皮蟈蟈、天津綠蟈蟈、三青蟈蟈和草白蟈蟈。

  蟈蟈的人工孵育:取卵

  篩卵和布卵

  蟈蟈產卵後,將瓦盆中的沙土輕輕打碎,用籮將卵篩出,用清水淘淨晾乾,然後準備布卵,選擇高15釐米,口徑為20-25釐米約瓦盆重新放消過毒的沙土,土與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

  也可只用細沙土、厚5-6釐米,將蟲卵均勻地撒在土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勻排開,不要疊壓,然手用細沙土覆於卵上,土厚4-5釐米,然後往土上噴水,土的相對溼度為70%左右,最後用布矇住盆口,用繩紮緊。

  人工輔助取卵

  選擇大而健壯的雌雄蟈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蓋紗罩、雌雄蟲比例為2∶1或3∶1,即2、3只雌蟲配一隻雄蟲。盆中蟈蟈的總數不可過多,如擁擠不堪對交配不利,每日及時供食、雌雄相見,雄蟲便振翅高歌“彈琴”,雌蟲會以情相報很快交配。

  交配後約兩週,雌蟲就開始產卵,7月中旬以前所產的卵當年可以孵出若蟲,7月中旬以後所產的卵當年很難孵出若蟲來,可以留做明年孵育。6月底到產地引進的蟈蟈中,一次如引進二三百頭雌蟲,再配一百餘頭雄蟲,可產卵數萬粒。

  蟈蟈的人工孵育:技術

  卵的人工孵育

  將布好卵的瓦盆放在日光下照晒、即“長眼”。使土溫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陽光過強時要以物遮陽、防止土溫過高。每日要及時往盆中噴水,保持盆土溼潤。

  白天可受熱10餘小時,晚間放在室外接受夜露,至9月中旬,當夜間氣溫低於22℃時,要將卵盆移入暖房繼續加溫,白天保持在30℃。夜間保持在25℃。

  一個月以後,中部兩側出現一對黑色眼點。

  二個月後,卵明顯膨脹變粗,眼逐漸移出卵的一端,兩個眼點的距離也隨之縮小。眼點的一端將發育為頭部、另一端正由黃褐色逐漸變綠,這一端是若蟲的尾部。兩個半月後、發育較快的卵已全部變成綠色,若蟲背部的橫腹節及六足已隱約可見。

  出孵

  當蟈蟈的胚胎髮育完全成熟以後,若蟲就會破殼而出。若蟲在出殼前會在卵內輕輕裡動,此時卵殼已變得很薄很軟,在若蟲不斷蠕動下,有氣孔的一端會被衝破。

  若蟲先擠出頭部、再伸出前肢,卵殼便象脫裙子一樣脫至蟲體後面。剛出殼的若蟲為翠綠色,出土的幼蟲稍作休息,開始爬來爬去,這時可以將若蟲移至養蟲籠中、分籠飼養。

  將新孵出的若蟲移入養蟲籠中時,要用鵝或鴿子翅上的長羽毛綁上竹籤做成的羽刷,持盆斜著養蟲籠的口,將若蟲輕輕掃入籠中,然後蓋好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