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的種植技術是怎樣的呢

  紅棗別稱棗子、大棗、刺棗、貫棗等,為鼠李科棗屬落葉小喬木,生長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其原產中國,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具有很高的種植價值。那麼棗樹如何種植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棗樹怎麼種植

  1、園地選擇:棗樹的適應性比較強,對土壤的條件要求不嚴,各地可以充分利用荒地和鹽鹼地進行栽培。但是,為了達到較高的經濟效益,生產出優質、無公害的產品,應儘量選擇空氣、水源、土壤等環境沒有受到汙染,地勢平坦開闊,排水條件好,土壤滲透性強、通氣效能好,地下水位較高,土質肥沃的園地為好。山區和丘陵地帶種植棗樹,應選擇土層深厚的陽坡,陰坡則不宜種植。

  2、種植品種:棗樹的品種頗多,一個優質品種,一定要樹勢好、抗病蟲能力強,果實耐裂、果形好、果色好、營養成分含量高、口感好。目前用於乾製的優良品種有金絲豐、金絲蜜、無核紅、無核1號、無核3號、贊黃大棗等。早熟品種中,用於鮮食的優良品種有早脆王、涇渭鮮棗、早熟梨棗等,用於加工的優良品種有梨棗、贊黃大棗等。晚熟品種主要用於鮮食,優質品種有涇渭大雪棗、冬棗等。新特品種,有果形奇特的磨盤棗、葫蘆棗等,樹形奇特的胎裡紅、龍鬚棗等。

  3、栽培模式:一是矮化密植型栽培,主要適用於結果早、樹型小的品種,株行距以2米×3米或3米×2米為宜。二是間作型栽培,主要適用於樹型中等或較大、結果較晚的品種,行距8~10米。株距3~5米。樹間早期可間種其它作物。

  4、栽培時間:棗樹自落葉到第二年萌發前的整個休眠期都可栽培,分為春栽和秋栽。根據多年的栽培經驗,以2年生及2年以上生的根櫱苗種植,春栽的立即澆透水,成活率很容易達到90%以上,而秋栽的即使定植後澆水成活率也很難達到90%以上。但是,秋栽的定植後即使不澆水成活率也能達到70%以上,而春栽若不澆水則成活率明顯不如秋栽。

  怎麼提高新植棗樹的成活率

  棗樹栽植也同其他果樹一樣,以大穴栽植為宜,穴的寬度和深度均不能小於70釐米,或方或圓均可。挖定植穴時,表土與底土要分別堆放,穴底要平,避免呈鍋底形,以防窩根。每穴施有機肥30千克左右,與表土混合後填入穴內踏實,使之成中間高、四周低的丘狀。之後植入苗木,使根系舒展,最後填入剩餘的表土。填土時,要向上輕輕提苗,並將底土放在上層,以利於風吹日晒,加速熟化。同時,要注意踏實,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埋土不宜過深或過淺。如果埋土過深,穴內下部地溫較低,不利於根系發育;如果埋土過淺,根系容易外露,妨礙成活,也不利於苗木抗旱。操作時,以與原來入土深度一致為好。多餘的土則可用做樹盤,以便及時灌水沉實,進一步使根系與土壤密接。灌水滲下之後,可覆蓋鬆土,培成丘形,以保持水分和防止苗木搖動,有利於成活。

  栽植前如發現苗木失水,可將苗木根系放入水中浸一天,使其吸足水再行栽植。山西省陽曲縣林業局試驗,定植時,用0.1%濃度的萘乙酸或吲哚丁酸,或者生根粉0.05%濃度的溶液,浸苗木根系5~10秒鐘,對成活率有顯著提高,而且可以促進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長。近來有的地區在栽植棗樹後,隨即用1平方米左右的地膜覆蓋定植穴,上面撒細土,周邊壓實,不留縫隙,防止漏氣和被風吹走。這樣,可以保溼增溫,有利於根系傷口癒合,能大大提高成活率。

  對一時栽植不完的棗苗,要注意用溼土掩埋根部,防止苗根失水,影響栽植後成活。

  棗樹有“迷芽”、“回芽”現象。新植棗樹當年未出芽,不要刨除,來年這類棗樹還可能萌發。栽後萌發的芽過一段時間又枯乾的現象,叫“回芽”。上述現象的出現,皆因苗木質量差、根系不良或栽後管理不當所致。遇到這種情況時,如果苗木尚未枯乾變色,仍需繼續管理,施以肥水,並適當鬆土,促其萌發成活。

  苗木成活後,要加強管理。依據土壤墒情,適時灌水,鬆土保墒,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並注意除草,防止草荒。要使土壤表層鬆軟、溼潤、無雜草。

  山東和河北兩省的濱海地區,在鹽鹼地上提高栽植棗樹成活率,取得成功的經驗。其做法是,在雨季之前挖好栽植穴,借雨水淋洗,降低穴內土壤的鹽分含量。雨季過後再填平穴坑,防止泛鹼。翌年春栽種時,扒開穴土,在穴底多施有機肥料,並在苗根四周填入好土隔鹼。填土時,要使穴面較四周地面低15~29釐米。栽後要經常鋤鬆穴面,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以減緩穴內土壤的返鹽速度。採取這套措施後,鹽鹼地上所栽棗苗的成活和生長髮育情況均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