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茶樹要怎樣施肥

  茶樹的施肥技術是很關鍵的,茶樹的施肥怎樣施肥才是最正確的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茶樹施肥技術,希望對你有幫助。

  茶樹施肥技術介紹

  春茶採摘以後,樹體營養物質大量消耗,新梢停止生長,而根系生長加強,因此要及時施肥補充樹體養分。據試驗,一般從茶園採收100公斤幹茶,應補償10公斤純氮,才能維持土壤原有肥力水平。如預計畝產150公斤幹茶,應施15公斤純氮,其中5公斤作基肥,10公斤作追肥。有機肥如菜餅、堆肥、廄肥、綠肥等,或每年或隔年作基肥,可作隔行施,並結合施磷、鉀肥。在茶園施肥中,追肥次數可適當多些,使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季節分佈比較均衡,在生長的各個高峰能吸收到較多的養分,以利增加全年產量。每年施兩次的為:春茶前施60%,夏茶前施40%。每年施3次的為:春茶、夏茶、秋茶前,分別施40%、30%、30%,或50%、25%、25%,氮、磷、鉀的配比為2~4:1:1。一般每畝茶園在夏肥中施用尿素15公斤,普鈣或鈣鎂磷肥11.5公斤、氯化鉀7.5公斤,結合茶園鬆土除草,在茶樹樹冠滴水線外緣,挖一條深12~15釐米深的小溝,深施後立即覆土,最好在6月上旬施完夏茶肥。

  茶樹用的農藥

  1.合理選用農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對茶葉及天敵安全、無不良影響,成本低廉的藥劑品種,掌握藥劑特點和防治物件,作到針對性用藥。

  2.合理選擇施藥時期。這是合理用藥的關鍵。如防治黑刺粉蝨一定要在幼蟲盛孵期施藥;保護天敵應避開寄生性天敵羽化盛期施藥;避免殘毒則要嚴格遵守施藥的安全間隔期。

  3.採用適當的濃度、用藥量和用藥次數。使用最低有效濃度、用藥量和最少的有效次數,才能符合經濟、安全、有效的要求,才能省藥、省工、省成本、減少殘毒,有利天敵。切忌隨意加大藥劑濃度和用量,切忌盲目施藥。

  4.採用適當的施藥方法。可根據農藥的劑型、茶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施藥方法。

  5.適當混用與輪用農藥。可以防止病、蟲產生抗藥性,同時起兼治和增效作用,並能減少用藥次數。輪用農藥應掌握選用具有不同毒理機制,不產生互動抗藥性的藥劑。另外還要掌握農藥混合後不應產生不良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對作物不應產生藥害。對於新的農藥品種,能否混合使用,應先作小區試驗,再行推廣。

  6.要正確看待防治效果。不要片面追求防治百分率,要從生態學觀點和農業生產經濟效益上去看待防治效果,不要單純依賴化學藥劑,不要片面追求高的防治百分率。

  種植無公害茶葉注意事項

  1. 加強茶園管理

  ***1***在茶園中提倡施用有機肥。冬季施用一次基肥,春茶前施用一次催芽肥,春茶後及時施用一次接力肥,以防茶樹營養不足而影響夏、秋茶質量。

  ***2***強調及時中耕除草,以利疏鬆土壤,清潔茶園,促進好氣性細菌——微生物活動,分解腐殖質含量,以助茶樹吸收有效營養,促進茶樹健壯生長,增強茶樹抗逆效能,有效預防植物病蟲害的發生。

  ***3***利用茶區邊緣地帶柴草豐富的自然條件。春茶前收割一次較嫩的柴草,鋪蓋於茶叢或茶行之間,既可避免雜草叢生,又可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有預防秋旱的作用。嫩草腐爛後,更有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提高茶園肥力的效果。

  2. 不用農藥噴殺害蟲,提倡保護天敵—益蟲,達到以蟲制蟲的目的。在茶區調研中,茶農紛紛反映,噴施農藥,好壞不分,益蟲一起殺死,而且效益也不夠理想。令人擔憂的是:精製出的成品茶中,還有不同程度的農藥殘留。這一點應引起高度重視。

  3. 化肥施用,在科學比較發達的國家是有嚴格管理制度的,因為多施化肥,會招致土壤板結,破壞土壤團粒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樹的正常生長和發育,茶葉品質也會因此而遜色。希望重施化肥的茶農應改施農家有機肥料,以確保有機茶品質的提高。

  4. 優化生態環境。茶園周圍,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尤其要保護高山茶園西北面的防風林帶、森林中的有益鳥類、動物,從不同角度為茶葉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5. 嚴格按照不同茶類的技術規範,進行採摘製造。尤其是初、精製工廠的機械裝置,以及堆放青葉等原料的場地,一定要清潔衛生,以防出廠產品的再次汙染,使成品有機茶達到色、香、味俱佳的標準,博得廣大消費者對中國茶葉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