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急救與護理
在急救過程中呼吸是每個患者的最最重要的一環節,當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的時候,我們的醫護人員要懂得基本的救治和護理。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呼吸衰竭方面的急救與護理,供大家參考。
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有哪些?
明確診斷需依據動脈血氣分析,即表現為在海平面正常大氣壓、靜息狀態、呼吸空氣條件下,PaO2<60mmHg或SaO2<90%,伴有不伴有PaO2>50mmHg,並排除心內解剖分流和原發與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按性質分類可分為幾種型別?
根據動脈血氣分析可分為兩型。①、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僅有缺氧PaO2<60mmHg,無CO2瀦留,PaCO2降低或正常。②、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PaO2<60mmHg,又有CO2瀦留PaO2>50mmHg。
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根據發病機制分為泵衰竭和肺衰竭。
呼吸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血管外水腫增多 見於肺水腫、肺炎、肺不張、誤吸和ARDS。
通氣異常。
肺內通氣異常;見於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尤其是繼發敗血症、感染、肺栓塞或氣胸時。
肺外通氣異常;見於胸廊和胸膜病變、神經及傳導系統病變、氧消耗量增加等。
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呼吸系統 早期表現為呼吸困難,呼吸頻率、節律和深度發生改變,患者可出現異常呼吸模式,呼吸輔助肌肉參與呼吸,使通氣量增加,後期表現為抑制狀態。
迴圈系統 急性輕度呼衰時表現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壓升高;急性重度缺氧可出現發紺,在舌、口脣、指甲處較明顯;貧血則發紺不明顯;休克患者由於末梢迴圈障礙,出現外周性發紺,可伴有面紅、多汗和波動性頭痛。晚期出現迴圈衰竭表現,如低血壓、心律失常,甚至出現室顫和心搏驟停。
中樞神經系統 急性嚴重缺氧可出現精神錯亂、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狀;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力障礙;CO2瀦留出現失眠、煩躁、躁動等;CO2瀦留加重表現為神志淡漠、肌肉震顫、間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消化系統 噁心、嘔吐、腹脹、轉氨酶升高、晚期出現上消化道出血。
營養狀態 肌肉無力、水腫、體重下降。
酸鹼和電解質 出現乳酸和無機酸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細胞內酸中毒和高鉀血癥;體內碳酸增加,PaCO2升高。
腎臟組織 早期為尿量增多,尿鈉的排出增加;後期出現少尿或無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增加,出現蛋白尿,尿中出現管型和紅細胞。
如何區別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 即缺氧性呼吸衰竭,僅有缺氧PaO2<60mmHg,無CO2瀦留,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 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PaO2<60mmHg,又有CO2瀦留PaO2>50mmHg。
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氧療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進行氧氣治療及護理?
氧療的目的為糾正低氧血癥,予以鼻導管或鼻塞持續低流量<35%=吸氧,控制PaO2於60mmHg或SpO2於90%左右,氧療過程中密切觀察療效,防止發生氧中毒和二氧化碳麻醉,保持吸入氧氣的溼化,以免乾燥的氧氣對呼吸道刺激及氣道痰栓形成。
呼吸衰竭的處理原則有哪些?
通暢氣道;合理氧療;增加通氣量,減少CO2瀦留;酸鹼平衡失調和電解質紊亂;抗感染;合併症的防治;營養支援。
呼吸衰竭患者發生功能、代謝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低氧血癥。2、高碳酸血癥。3、酸鹼平衡紊亂
預防呼吸衰竭發生的措施有哪些?
減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氣管痙攣,消除支氣管黏膜水腫,減少支氣管分泌物,排除積痰,降低氣道阻力,減少能量消耗。
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 增強營養,提高糖、蛋白及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量,必要時可靜脈滴注氨基酸、血漿、白蛋白。
堅持每天做適當的體操運動,增強呼吸的功能。
必要時使用體外膈肌起搏器,鍛鍊膈肌從而增強膈肌的活動功能。
呼吸衰竭患者的體徵有哪些?
呼吸衰竭患者可有發紺、意識障礙、球結膜充血、水腫、撲翼樣震顫、視盤水腫等。
呼吸衰竭患者應怎樣清除積痰?
清除積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維護呼吸功能的重要環節。具體方法:1、對清醒患者鼓勵並指導其用力咳嗽排痰;2、對咳痰無力患者定時給與霧化吸入治療後拍背,邊拍邊鼓勵患者咳嗽,使痰易於排出;3、對無力咳嗽或昏迷患者,可用吸引器協助吸痰,吸痰動作須輕柔,負壓不宜過大,並密切觀察痰液的性狀及患者的什麼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