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祕密洩露的保護方法是什麼
商業祕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資訊和經營資訊,包括設計資料、程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等。你對商業祕密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商業祕密的相關法律知識。
商業祕密洩露的保護方法
第一、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解決。
如果此前企業與侵權人之間簽訂了商業祕密保護合同,並且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的,可依據《仲裁法》向雙方仲裁協議中約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第二、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企業與職工***包括離職的***之間因商業祕密引起的糾紛或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期限未滿,擅自跳槽,帶走企業商業祕密,侵犯企業利益的,企業可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是必經程式。
第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5條規定了相應的行政責任,即對侵犯商業祕密的行為,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企業的商業祕密被侵犯後,可以向縣級以上工商機關投訴,並提供商業祕密及侵權行為的有關證據。
第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企業的商業祕密被侵犯,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要弄清人民法院的管轄範圍,一般講應向被告所住地人民法院或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起訴。訂立合同的,應向被告所住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刑事訴訟程式。
侵犯商業祕密行為構成犯罪時,權利人應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偵查終結的案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院認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的,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對於犯罪行為尚未對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造成嚴重危害的案件,權利人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在刑事公訴或自訴程式中,權利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賠償自己遭受的損失。
商業祕密的特徵
1、非公開性
第一,商業祕密的前提是不為公眾所知悉,而其他智慧財產權都是公開的,對專利權甚至有公開到相當程度的要求。
2、非排他性
第二,商業祕密是一項相對的權利。商業祕密的專有性不是絕對的,不具有排他性。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一內容的商業祕密,他們就和第一個人有著同樣的地位。商業祕密的擁有者既不能阻止在他之前已經開發掌握該資訊的人使用、轉讓該資訊,也不能阻止在他之後開發掌握該資訊的人使用、轉讓該資訊。
3、利益相關
第三,能使經營者獲得利益,獲得競爭優勢,或具有潛在的商業利益。
4、期限保護
第四,商業祕密的保護期不是法定的,取決於權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對此項祕密的公開。一項技術祕密可能由於權利人保密措施得力和技術本身的應用價值而延續很長時間,遠遠超過專利技術受保護的期限
相關閱讀:
商業祕密的權利人
根據中國法律規定,商業祕密的權利人包括商業祕密所有人和經商業祕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祕密使用人。當商業祕密遭到侵犯的時候,所有人和使用人都有權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並承擔法律責任。
這裡我們主要講一下技術祕密的歸屬問題,因為經營祕密的歸屬問題通常是容易確定的,而技術祕密的歸屬確定情況比較複雜。這裡主要講僱傭關係、委託開發關係和合作開發關係中商業祕密的歸屬問題。
1.僱傭關係下商業祕密的歸屬
僱傭關係下商業祕密的歸屬分兩種情況,即職務技術成果的歸屬和非職務技術成果的歸屬。
職務技術成果的歸屬
根據合同法第326條,職務技術成果屬於單位所有,由單位擁有並行使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
所謂職務技術成果是指執行單位工作任務,或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技術成果。
非職務技術成果的歸屬
如果技術成果與職工的工作任務和責任範圍沒有直接關係,而且不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的,就屬於非職務技術成果。
非職務技術成果的屬於職工個人,其使用權、轉讓權由完成技術成果的個人擁有和行使。
2.委託開發關係下商業祕密的歸屬
公司除了自行研究開發之外,往往也會出資委託其他公司或科研機構研究開發生產技術。合同法規定,委託開發關係下商業祕密的歸屬由當事人自行約定,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約定委託關係下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委託人,也可約定屬於被委託人。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委託人和被委託人都有使用和轉讓的權利,也就是說由當事人共同擁有。
但是,被委託在向委託人交付研究成果之前,不得轉讓給第三人。另外,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以外,委託開發中完成的技術成果的專利申請權屬於被委託人。
3.合作開發關係下商業祕密的歸屬
有時企業也會和其他公司和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技術專案,以取長補短。合作開發關係下商業祕密的歸屬由當事人自行約定,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約定委託關係下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參加合作的任何一方或幾方。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歸全體合作人共同擁有,共同行使使用權、轉讓權和專利申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