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止利率和匯率損失

  據瞭解,近日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屢創新高。雖然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的動力不足,未來有升有降將是常態,但5月以來持有美元的外幣投資者明顯遭遇了一定的匯率損失。那麼?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

  為此,交行一位外匯分析師提示,手中持有外匯並在1年內將有美元使用需要的投資者可以考慮“保本”策略,即購買一些外匯理財產品,以保證年2.5%左右的收益率。而相較於美元,歐元、英鎊和加元在9月份實現了小幅的升值,故此策略也並非針對所有的外幣持有人。

  然而遺憾的是,外幣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或許並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回報。據普益財富統計,外幣存款利率7月份以來的陸續下調引發了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接連下滑。下半年以來,各外幣幣種不同投資期限型別的理財產品對於預期收益率的定價均出現了下調趨勢。

  以中國銀行為例,根據該行官方網站顯示,其在8月27日對美元、歐元和港幣存款利率進行了調整,活期存款利率從0.10%、0.10%、0.02%分別下調至0.05%、0.01%、0.01%,而在10月8日,歐元的活期利率再次下調至0.005%,與兩次調整前比,歐元的利率前後變化20倍。

  眾所周知,銀行不定期會推出投資於貨幣債券的外幣理財產品,而這類產品的特點即收益穩定且收益率稍高於同期外幣存款利率。而在利率下滑的情況下,類似產品的收益率也很不樂觀,甚至有銀行斷檔此類產品的發行。

  為此,專家提醒,對於手中持有外幣並在1年內沒有使用需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將外幣換成人民幣,併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或選擇其他理財渠道,一方面以免手中的外幣持續貶值帶來的損失,同時人民幣的同期限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明顯高於歐元、英鎊、美元等。

  同時,對於具有一定外匯儲備並有時間和專業經驗的投資人,可以進行一定的實盤操作和保證金交易來實現外幣的保值增值。目前,多家銀行開通了外匯實盤交易,同時交行、中行和民生銀行等也早開通了外匯保證金交易可供選擇。

  拓展閱讀 利率理論

  一般來說,利率根據計量的期限標準不同,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特別重視各種變數的關係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凱恩斯認為儲蓄和投資是兩個相互依賴的變數,而不是兩個獨立的變數。在他的理論中,貨幣供應由中央銀行控制,是沒有利率彈性的外生變數。此時貨幣需求就取決於人們心理上的“流動性偏好”。

  而後產生的可貸資金利率理論是新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是為修正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而提出的。在某種程度上,可貸資金利率理論實際上可看成古典利率理論和凱恩斯理論的一種綜合。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希克斯等人則認為以上理論沒有考慮收入的因素,因而無法確定利率水平,於是於1937年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論基礎上的IS-LM模型。從而建立了一種在儲蓄和投資、貨幣供應和貨幣需求這四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的利率與收入同時決定的理論。

  根據此模型,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儲蓄供給、投資需要、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四個因素,導致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利率水平。這種理論的特點是一般均衡分析。

  該理論在比較嚴密的理論框架下,把古典理論的商品市場均衡和凱恩斯理論的貨幣市場均衡有機的統一在一起。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是從利息的來源和實質的角度,考慮了制度因素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的利率理論,其理論核心是利率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一種轉換形式。

  利息的獨立化,對於真正顯示資金使用者在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能動作用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