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的功效和吃法有什麼

  燕窩是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和絨羽等凝結所築的巢窩,燕窩不是直接採摘下來就能吃的,是需要經深加工後可供人食用的部分。那你知道燕窩的形成過程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燕窩是什麼形成的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燕窩形成的過程

  燕窩,顧名思義,即是燕子的窩。不過它不是普通燕子的窩,而是一種特殊的燕子一一金絲燕的窩。

  金絲燕屬鳥綱,雨燕科。是候鳥,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從西伯利亞等地飛到熱帶沿海的天然山洞裡繁衍後代。金絲燕比我們通常所見的燕子要小些,背部羽毛呈灰褐色,帶有金色光澤,翅膀尖而長,四個腳趾都朝前生長。此燕喉部有很發達的粘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可在空氣中凝成固體,是它們築巢的主要材料。金絲燕每年三四月份產卵。產卵前,它們每天飛翔於海面和高空,有時可高達數千米,穿雲破霧,吸吮雨露,攝食昆蟲、海藻、銀魚等物。經消化後鑽進險峻、陰涼、海拔較高的峭壁裂縫、洞穴深處,吐唾築巢。大約要20多天才能築成。燕巢呈半月形,形狀好像人的耳朵,直徑6一7釐米,基底厚,廓壁薄,重約10一15克。燕巢外圍整齊,內部粗糙,有如絲瓜網路。整個燕窩潔白晶瑩,富有彈性,附著於岩石峭壁的地方。

  年長的金絲燕築的巢完全是靠它們喉部分泌出來的大量粘液逐漸凝結而成的,質地純潔,這種燕窩的質量最佳,是燕窩中的上品。在封建皇朝時代,常常被選出來作為進獻的貢品,因此取名“官燕”,也就是“白燕”。

  年幼的金絲燕做的巢,由於築巢經驗不足它們築得巢比較粗糙,含有雜質和羽毛較多。此時採收的燕窩原料稱為“毛燕”。

  另有一種燕窩被所附紅色岩石壁滲出的紅色液體滲潤,燕窩靠近巖壁的部分逐漸變為紅色,也叫“血燕”或“紅燕”,含有若干礦物質,營養好,產量很少,被視為燕窩中的珍品。

  燕窩的分類

  一、按燕窩採摘地不同分為洞燕和屋燕

  洞燕是採摘於野外山洞、沿海峭壁的燕窩,這是最原始的燕窩的存在形態。洞燕色灰色或黃色,羽毛及雜質較多,口感較為爽實。因早期的濫採,金絲燕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洞燕的產量逐年下降,洞燕出產量很低。隨著環保呼聲高漲,人們積極改變了金絲燕生存環境和燕窩採摘環境。隨後,洞燕逐漸被屋燕取代。屋燕只是採摘的環境由山洞、峭壁變成了人工搭建、適合金絲燕築巢的人工屋,而並沒有改變金絲燕的生活習性。大自然的原始森林環境和人工屋技術的結合,有效解決了金絲燕保護和燕窩產量的矛盾,形成了獨特的原生態屋燕,屋燕色較白,質鬆,毛少口感較滑軟。如果燕子屋的衛生條件控制得好,屋燕窩會相對乾淨,色澤也較理想,而洞燕窩則可能會有較多的沙粒、泥土及其它物資。

  二、按燕窩的顏色為白燕、黃燕和血燕

  燕窩是經過金絲燕喉部有很發達的粘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在空氣中凝結成固體所形成的,是金絲燕攝食的昆蟲、海藻、銀魚等物經消化後,吐唾築建的鳥巢,呈白色,故稱白燕,又稱官燕,整個燕窩顏色較為白色,此白色為自然白且白中帶點黃。黃燕:整個燕窩或燕窩大部分的地方顏色偏黃色,這是自然現象。從山洞採摘的燕窩也有部分呈現出不均勻的褐紅色、血色、棕色或棕黃色,底部顏色較深,中間和邊緣較淺。應該澄清的是此顏色並非來自燕子口中的血。其形成原因主要被認為是燕窩所處的環境如空氣、溼度、岩石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尤其來自燕子棲息的環境及築巢的燕洞壁含有高量鐵質物質向燕窩的滲透。這部分燕窩被稱為血燕。一般認為血燕的礦物質含量豐富,營養價值高於白燕,但並非所有礦物質都一定對人體有益。

  三、按燕窩的出產形態分為毛燕和草燕

  毛燕的名稱是由於燕窩採摘後,未經過加工或處理,呈現出夾雜一些燕毛的形態而來的。毛燕主要被加工成燕盞、燕條和燕角。而草燕主要以尼龍草為主,可食用部分的燕窩多有雜質,口感粗糙。草燕主要被加工成燕碎、燕餅等。

  四、按燕窩銷售形態分為燕盞、燕條、燕碎、燕餅、燕角

  燕盞是毛燕經過清洗、挑毛、定型和乾燥後達到少有雜質、可正常燉食標準的燕窩,其基本上保持燕窩最初的形狀。由於燕窩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商家將燕盞按品質分為不同的等級,如龍牙盞、龍頭盞、一級燕盞、二級燕盞、A級燕盞、官燕等。

  燕條、燕碎、燕餅、燕角有些是毛燕或燕盞在清洗、挑毛、定型或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其營養價值與燕盞相當;而有些是由草燕經過加工製作的。其營養價值與燕盞相當,只是賣相不同。

  五、按採集的季節來區分

  燕窩的採收季節一般為每年的2月~10月。

  2月~4月採收的燕窩,因雨水多,適合昆蟲繁殖,金絲燕食物充足,唾液分泌多,故燕盞完整、光澤度好、少毛、我們常稱之為“頭期燕”。

  5月~10月採收的燕窩,稱之為"二期燕"、“三期燕”,此時是金絲燕的換毛期,故所築出的燕巢較為疏鬆,盞形亦不及頭期的燕盞,絨毛雜質亦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