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後為什麼會腳踝痛

  跑步是最常見的健身方式,但是很多人在跑步時都會出現一些小狀況。那麼各位熱愛跑步的朋友知道跑步之後為什麼會出現腳踝痛的情況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跑步後腳踝痛的原因

  缺乏運動鍛鍊

  在平時不進行運動鍛鍊,偶爾參加一次跑步,可能會出現身體關節韌帶一時無法適應跑步需要承受的壓力,從而出現像腳腕疼、膝蓋疼這樣的情況。

  沒有事先熱身

  很多人在跑步之前往往會忽略熱身這個步驟,使得身體的關節、韌帶、肌肉等都沒有活動開就進行到跑步這個強度比較大的運動中,容易導致關節韌帶的拉傷,從而引起腳踝疼。

  跑步穿的鞋子不合適

  跑步穿的鞋子不合腳或者鞋帶系得過緊,容易導致腳的血液迴圈不暢;而像穿拖鞋或高跟鞋等去跑步,容易導致腳腕扭傷,從而產生疼痛。

  跑步的場地不合適

  選擇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跑步,可能會導致跑步時因道路不平而扭傷腳腕;又或是選擇在場地較硬的硬水泥地等彈性較差的地方跑步,也會對腳腕部位產生大的衝擊,從而引起疼痛。

  落地姿勢不對

  在跑步過程中,跑步的落地姿勢不正確,過重的落地或大跨步的落地,都可能使得腳腕部位受到過大的衝擊,從而容易產生腳踝部疼痛等不適感。

  運動強度過大

  跑步強度過大,運動量超過自身的負荷,容易使得肌肉、關節部位極度疲勞,從而出現腳腕痠疼等不適現象。

  正確跑步的方法

  1、定一個具體目標

  不妨報名參加一次5公里比賽。這會成為你的動力,讓你能夠堅持定期跑步,堅持不懈。你要知道,學會如何跑步需要一段時間。如果你不夠積極,態度怠惰,一開始便跑跑歇歇,不如找位同伴一起鍛鍊,相互督促。

  2、在跑步時傾聽身體的聲音

  鍛鍊分為兩個階段:有策略的訓練磨礪身體,及在休息中得到恢復。有的人跑得太多太快,以受傷告終;要是你能及時感受疼痛或疲勞的訊號,停下休息幾天,調整一下訓練計劃,這些就不會發生。

  3、遵循三週定律

  鍛鍊需要耐心,培養一個新習慣需要21天的時間。只要能每天堅持跑步,它便會成為一種習慣,通過鍛鍊而塑造有活力的身體。剛開始跑步的前三週是最大的挑戰,這時,你要把這件事置於生活中的優先地位。三到四周後便能有不一樣的體驗。

  4、控制你的步伐

  要學會在跑步中控制速度,先在家附近用各種速度跑上1公里。你將能體會並摸索到以不同速度跑或走的不同之處。開始跑步的前幾分鐘放開速度,然後就要運用控速方法,這會使你事倍功半。

  5、記錄跑步日誌

  寫下你的跑步時間、里程甚至心情。當沒有動力的時候,想想之前跑完每段路程後的喜悅及輕鬆心情。猶豫的時候,只管往前跑。大多數情況下,一旦你開始跑動了10分鐘,便自然會完成整段路線,並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6、樂對跑步

  樂趣越多,便能更容易堅持。自己找些樂子吧,穿著合適的跑步鞋、排汗襪,帶上運動手錶,叫上你的同伴,嘗試不同的路線或者在奔跑中去發現新的小徑。

  跑步健身的誤區

  不穿鞋或穿錯鞋

  有些人在家裡使用跑步機時光腳跑步或只穿襪子。實際上,光腳跑步時,跑步機的震動會對膝、踝等關節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腳底出汗還容易滑倒。

  一上跑步機就猛跑

  上跑步機前應先做熱身活動,壓腿、下蹲、拉伸肌肉、屈伸關節等能提高肌肉的溫度,使肌肉變得更加柔軟而不易拉傷。上跑步機後應從慢走、慢跑等“動態”熱身開始,逐步加大運動量,此過程通常以10~15分鐘為宜。下跑步機時也應該逐步減慢速度,以免出現眩暈感。

  跑步時間太長

  跑步時機體能量物質的供應,是從糖到脂肪,再到蛋白質。慢跑半小時以上才會消耗脂肪,而超過1小時又會消耗蛋白質。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