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是怎麼形成的

  礦石是指從礦體中開採出來的礦物集合體。不過對於,可能很多人就不太瞭解了。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礦石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礦石的形成

  礦石一般由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組成。礦石礦物是指礦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屬或非金屬礦物,也稱有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鉻鐵礦,銅礦石中的黃銅礦、斑銅礦、輝銅礦和孔雀石,石棉礦石中的石棉等。脈石礦物是指那些與礦石礦物相伴生的、暫不能利用的礦物,也稱無用礦物。如鉻礦石中的橄欖石、輝石,銅礦石中的石英、絹雲母、綠泥石,石棉礦石中的白雲石和方解石等。脈石礦物主要是非金屬礦物,但也包括一些金屬礦物,如銅礦石中含極少量方鉛礦、閃鋅礦,因無綜合利用價值,也稱脈石礦物。

  礦石中所含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的份量比,隨不同金屬礦石而異。在同一種礦石中亦隨礦石貧富品級不同而有差別。在許多金屬礦石中,脈石礦物的份量往往遠遠超過礦石礦物的份量。因此,礦石在冶煉之前,須經選礦,棄去大部分無用物質後才能冶煉。

  礦石礦物按礦物含量的多寡可分為:

  ①主要礦物,指在礦石中含量較多、且在某一礦種中起主要作用的礦物。

  ②次要礦物,指礦石中含量較少、對礦石品位不起決定作用的礦物。

  ③微量礦物,指礦石中一般含量很少,對礦石不起大作用的礦物。礦石中某些特徵元素礦物,如鎳礦石中微量鉑族元素礦物,雖其含量甚微,但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這類微量礦物仍有較大的經濟意義。

  在研究礦石的礦物組成時,還應區分礦物的成因***原生的、次生的、變質的***和礦物的工藝特徵***易選冶的、難選冶的***等。

  礦石中除主要組分外,還伴生有益組分和有害組分。有益組分是可回收的伴生組分或能改善產品效能的組分。如鐵礦石中伴生有錳、釩、鈷、鈮和稀土金屬元素等。有害組分對礦石質量有很大影響,如鐵礦石中含硫高,會降低金屬抗張強度,使鋼在高溫下變脆;磷多了又會使鋼在冷卻時變脆等。

  礦石的概念是相對的,隨著人類對新礦物原料要求的不斷增長和工藝技術條件的不斷改進,無用的礦物也可成為礦石礦物。確定礦與非礦的主要因素是對礦石品位的要求。

  礦石的品味

  礦石中金屬元素或有用組分的含量。它的表示方法不同,大多數金屬礦石,如鐵、銅、鉛、鋅等礦石,是以其中金屬元素含量的重量百分比表示;有些金屬礦石品位是以其中的氧化物***如三氧化鎢、五氧化二釩等***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大多數非金屬礦物原料是以其中有用礦物或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如鉀鹽、明礬石等;有些非金屬礦物則取決於礦物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如水晶及寶石類;貴金屬礦石以克/噸表示;原生金剛石礦石以克拉/噸或毫克/噸表示***1克拉=0.2克***;砂礦以克/立方米或千克/立方米表示。在礦產勘查中,常用的邊界品位是劃分礦與非礦界線的最低品位。工業品位是指在當前能供開採利用礦段或礦體的最低平均品位,又稱最低工業品位。達此品位才能計算工業儲量。

  對不同礦種的礦石工業品位要求是不同的,礦種雖同,但礦石型別不一,工業品位要求也有差別。對礦石的工業品位要求是隨經濟技術進步而改變的,一般來說,工業品位取決於以下因素:礦床規模、開採條件、礦石綜合利用的可能性、礦石的工藝條件等。

  礦石的開採

  應特別注意開採礦石需辦理正規手續。

  礦石是指從經過礦山中採下來含有某種有價值的礦物質的石塊,礦石經過破碎、粉磨等逐級加工後可以應用在金屬礦山、冶金工業、化學工業、建築工業、鐵***公***路施工單位、水泥工業及砂石行業等工程領域中。

  用來加工礦石的裝置通常有顎式破碎機,反擊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錘式破碎機,輥式破碎機,衝擊式破碎機、球磨機等裝置。

  對於礦石破碎中,西蒙斯圓錐破的使用效果更為明顯:

  1.由於礦石破碎機的生產能力在600~800t/h之間,是礦石破碎機能力的25~40倍,有效解決了原來礦石破碎機因產量低導致的運轉率高、無檢修時間的問題。

  2.可完成大塊礦石的破碎。最大破碎粒徑為1000×1200mm,有效解決了原來的一邊是礦石供應緊張、一邊儲存大量的大塊礦石無法使用的問題。

  3.成品粒度小,僅為2~15mm,有效解決了原來的礦石粒度大,經常堵溜子甚至影響磨機臺時產量的問題。

  4.兩種物料的混合均勻性好,脫硫礦石的摻加量大幅提高。的摻加量可以達到60%,有效降低了原燃材料的成本。

  5.電力消耗有所下降。每噸礦石電耗下降1~2KWh/t,每年可節約電費10萬元。6.有效改善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工作環境。由於礦石破碎機的自動化程度高,不需要人工接觸物料,工人的勞動條件大幅改善。

  礦石的建造

  指一種由一定成因或地質成礦作用以及特徵的礦物集合體構成的礦石型別。又稱礦石族。它是礦床型別進一步分類的單元名稱。礦床除由單一成因外,也可由不同成礦作用疊加和改造而成,因而每一礦床可由單一或一種以上礦石建造型別構成。例如,火山熱液礦床按成因可分為4類:陸相火山-噴氣礦床、陸相火山-熱液礦床、陸相次火山-熱液礦床、海相火山***次火山***-熱液礦床。根據建造不同將其中海相火山***次火山***-熱液礦床分為:

  ①綠色凝灰岩建造中的“黑礦”礦床

  ②細碧角斑岩建造中的含銅黃鐵礦型礦床

  ③流紋岩-安山岩建造中的菱鐵礦礦床

  ④基性巖中火山岩建造中的赤鐵礦-磁鐵礦礦床。根據礦石建造主要組分不同又可將細碧角斑岩建造中的含銅黃鐵礦型礦床分為:黃鐵礦礦床、黃鐵礦型銅礦床、黃鐵礦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將礦床型別細分為礦石建造型別進行研究,有利於礦床地質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

  礦床則是指: 一定的成因或地質成礦作用以及一定特徵的物質成分是建立礦石建造的基礎。建造表現的形式包括礦石的礦物組成、化學成分、結構構造、地質產狀、礦石與建造、建造與圍巖、建造與建造的關係等。國內外地質專家提出了10餘種礦石建造的分類方案,每種分類中劃出的建造型別也不相同,多者達200餘種,少者不超過30種。多數學者認為分類太繁,應做到繁簡適宜,符合實際,便於利用。而礦床則是礦床***mineral deposit***:地表或地殼裡由於地質作用形成的並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開採和利用的礦物的集合體。也叫礦體。由地質作用形成的、有開採利用價值的有用礦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質的和經濟的雙重含義。礦床是地質作用的產物,但又與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經濟價值。礦床的概念隨經濟技術的發展而變化。19世紀時,含銅高於5%的銅礦床才有開採價值,隨著科技進步和採礦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銅0.4%的銅礦床已被大量開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