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創業動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自身健康看得越來越重要。保健行業也漸漸熱門起來,現狀如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王士嶺代表:搭建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及醫養保健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蘭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士嶺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建議搭建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及醫養保健平臺、為科技工作者雙創發展保駕護航。
王士嶺說,去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教授一舉摘取諾貝爾醫學獎是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實力的集中體現,振奮了民族精神,也極大激勵了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高峰的勇氣和熱忱。他認為,當前我國雙創平臺和醫養服務體系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
雙創平臺建設滯後於科技進步需要。目前我國在各個高科技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但是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創新創業環境和雙創平臺建設水平還不能適應。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專門的創新創業平臺,大部分創新創業平臺都是以開發區、高科技園區和新區的名義執行,政策扶持力度還有所欠缺;二是產學研結合的孵化機制滯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效率不高,不少好的科技成果找不到合適的企業轉化生產力,一些高科技企業又由於缺乏平臺支援導致找不到好的專案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科研團隊和科技企業以及融資平臺之間資訊不對稱的現象還相當明顯。
科研骨幹和高科技專業人才醫養保健水平不高。科研工作有別於一般勞動和普通行業,其成長期較長,成果高產期較晚,導致科研骨幹和高科技專業人才的年齡普遍較大。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科研骨幹人才的黃金年齡大致在45歲-65歲之間,科研成果的高產期年齡大約在50歲-60歲之間,一些基礎學科和重大科技創新、理論突破的成果其主要承擔者平均年齡還要推遲。這些科技工作者大多承接國家及企業的重要課題研究及科研生產的重任,是我國科技戰線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但是,長期大負荷工作和巨大的科研壓力也對他們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了影響,由於醫養環境和保健水平的滯後,不少科技精英和科研骨幹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英年早逝,給我國的科技事業造成重大損失。
王士嶺指出,為進一步改善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環境和醫養保健水平,建議儘快搭建面向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中老年科技工作者的雙創及醫養綜合示範平臺,以孵化中心,研發中心,展示中心,推廣及科技服務中心作為核心,以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為支撐,建設以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工作者成果創業孵化基地,諮詢服務及科學技術轉讓交易平臺為主要內容,涵蓋醫療保健、養生養老服務功能結合的綜合保障體系,全面為科技工作者雙創發展保駕護航。
為此,王士嶺建議:
儘快建設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產品孵化的大資料平臺系統。大資料系統應當按照國家提出的“網際網路+”戰略要求,著力解決目前科研團隊和科技企業以及融資平臺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通過資料整合和系統設計,打破科研成果轉化的傳統壁壘,實現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和高效率轉化。
加強科研成果轉化的金融和政策扶持力度。要為科技工作者提供優質研究環境,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加大政策的支援和金融助推,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在市場開發推廣及資本運作環節,提供資本運作的全鏈條和企業管理的全要素服務,根據科技工作者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提供針對性的階梯式“管家”服務。對於創新程度高、創業前景好的高科技企業,要在資金、土地、稅收、教育醫療保障等各個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和優惠,搭建政策平臺。同時,科技工作者可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引領青年創新創業者實現雙創的夢想。
提高醫養服務水平,搭建健康管理平臺。針對中老年科技工作者的經濟條件及身體狀況,整合先進的醫療保健平臺,建立完整的中老年科研工作者醫療保健保障體系。探索滿足中老年科研骨幹需求的醫養服務供給體系,為我國應對老齡化社會和養老醫療體系建設提供先行先試的探索。
全面發揮聚集效應,儘快建設和試點雙創及醫養綜合平臺示範專案。應當鼓勵各地政府和社會力量,從政策和資金角度給予支援,儘快建設一批雙創及醫養綜合平臺示範專案並儘快投入試點。例如北京中旭集團發起敬老工程,倡導養老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通過敬老工程的試點示範經驗,出版了《敬老工程與老齡社會制度藍皮報告》一書並擬在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打造一個雙創及醫養綜合平臺示範園區,這種模式適應我國當前科研事業和養老事業的發展要求,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試點專案,希望各級政府給予更好的支援與幫助,同時建議在國內有條件的其他地區打造更多的科技工作者雙創及醫養綜合平臺,待時機成熟後推出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需要的供給體系,為我國科研事業和高科技產業的長遠發展注入更大活力。
創業者湧進養生保健行業
近期創業匯欄目對餘女士的經營管理經驗進行報道之後,她的三條經驗:“嚴格定價,不搞集中促銷和推廣宣傳;?分項負責,保證服務水準的穩定和效果;?製表建檔,結合顧客需要制定調理套餐”讓不少開養生保健調理店的老闆受益匪淺,但他們同時也表示“方法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並沒那麼容易”。在人們日漸追求健康養生的當下,在養生保健行業爆發出的巨大市場需求的市場背景下,加上養生保健的投資成本相對不算高,很多個體創業者紛紛進入該領域創業,但由於養生保健行業入行門檻低,從業者素質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個體經營店獲得市場認可和消費者的依賴並非易事。
前情回顧
本報12月19日46版《店經營也講門道 培養好人才再擴規模》一文,追蹤報道了創業匯欄目持續關注的創業者餘榮民女士穩抓穩打在養生保健行業創業,靠獨到經營贏得市場和顧客認可的創業經驗。她40多歲才開始創業,花費幾萬元脫產到外地學習臟腑調理手法,學成後自主創業開養生保健店,從最初的一個人的店發展到3個人,未來她計劃走規範化、規模化經營路線,目前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她認為,在沒有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之前,很難保證服務的水準,盲目擴大規模反而不利。
記者調查:
養生保健店客戶流失是常態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一些小規模的保健養生調理店,客源主要還是靠“老帶新”的方式,生意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看老顧客買不買賬。但顧客對養生的認識程度不一,養生觀念變化大,因此客源流失情況比較常見。
做瑤藥養生保健連鎖經營的黃女士,自主擁有瑤醫瑤藥配方,通過泡腳和泡浴可以緩解身體各種病症,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她在老家金秀不僅開了銷售瑤藥泡浴用品的門店,同時也開了養生館,生意還算不錯,因為當地對瑤醫瑤藥擁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因此市場推廣相對順利,老顧客帶新顧客進店消費的情況比較普遍。但目前消費者對養生概念的理解還比較粗放,只有身體出現嚴重的不舒適感才做養生保健,做完保健調理舒服一陣子,再出現不適症狀時再去做保健調理,這樣周而復始,把養生保健當成救急措施,因此沒有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很難對哪一家或某一種調理手法特別信任,更別談忠誠度。
另外一種情況是,因為養生保健並不是治病求醫,並非剛需,養生保健被當成一種時尚來包裝,因此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養生保健的重要性,把養生保健當成一種時尚消費。而且現在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特別多,顧客可以選擇的範圍非常廣,很多顧客並不看重效果,哪裡有低價促銷體驗就去哪裡,對門店忠誠度也不高,因此客戶流失比較頻繁。
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給該領域的創業者帶來不少難題,引入會員制***會員卡預售***是一些成熟的養成保健企業為了鞏固顧客群、培養顧客忠誠度的一種手段,但對於個體經營的創業者來說,要培養顧客的忠誠度,還需要不斷探索推出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不斷影響和改變消費者的理念。餘榮民女士認為,這對他們來說是挑戰,但也是機會。
開店經驗:
低價體驗促銷不利於樹立品牌
“我做養生保健很多年了,客戶很穩定,但數量上很難突破,勉強維持經營。”自主創業開養生店的李女士表示,她餘女士的創業經營分享之後,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為她日後發展提供了借鑑和指導。
李女士介紹說,她原來有肩周頸椎病,後來通過中醫熱敷外加推拿按摩緩解了症狀,此後她辭去工作自主創業,代理這種中醫熱敷法,在居民小區開了一家養生保健加盟店。“我就是想把這種好的調理方法介紹給更多人,幫助別人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李女士說,開店的代理加盟費不貴,但養生保健調理店開起來之後,因為店小,且在居民小區中,很難獲得顧客信任。為此,她不斷推出低價體驗活動吸引顧客上門,但每次活動開展期間就有顧客上門,活動一結束又門庭冷落了。
“餘女士的經驗介紹,我才知道頻繁搞低價體驗促銷對自己是很不利的。”李女士說,她非常認同餘女士說的“健康理療行業是服務行業,手法好、服務質量好才是核心競爭力,如果靠低價拉攏客人,這樣的生意不會長久”,未來她計劃加強服務,樹立品牌,靠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來吸引顧客。
跟李女士有同樣經歷的創業者還有不少。悅和堂外服減肥保健店的老闆黃女士曾經也為了吸引顧客上門而不斷推出低價體驗活動,結果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把自己的品牌拉低,給顧客留下“這個店收費那麼低肯定不怎麼樣”的印象,後來經過調整之後,黃女士嚴格定價,而且重新開了新店,對新店進行裝修,從服務環境、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提升,目前品牌樹立起來之後,生意也逐漸旺起來。黃女士說,個體經營做養生保健,最難的就是樹立自己的品牌,因為沒有實力與大牌的連鎖經營店競爭,只有靠用心和貼心服務,做大牌店做不到的細微關懷和服務,才能爭取到客戶的信任和認可。
導師建議:
服務內容儘可能標準化、規範化
在服務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是小規模和個體養生保健經營店的共同難題。因為店內人員缺乏統一培訓,顧客每次進店時得到的服務都不一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不信任感,影響到店內生意。
在這個問題上,餘榮民女士認為,很多養生保健小店因工作人員數量少,所以沒有嚴格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在服務程式上也沒有進行規範,因此導致服務水準不一,直接導致顧客得不到始終如一的服務,產生心理落差。她在創業之初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顧客會當面提出來,比如有的顧客會問:上次來是先做背部按摩再做腹部按摩,為何這次來是先做腹部按摩再做背部按摩,其實先按背部還是先按腹部,調理的效果是不會有差異的,但是顧客在享受服務時感受的差異化就特別明顯。
對於養生保健領域個體創業者難以提供始終如一的服務這個問題,創業匯導師範偉認為,因為養生保健行業大多提供的是手法調理,而且這個行業准入門檻很低,從業者素質有差別,因此同一個服務專案,不同的技師來操作也會有差別,加上每個服務人員與顧客之間的溝通效果不一樣,就會給顧客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一些使用中藥外敷的養生保健店裡,這些外敷材料配方已確定,但每次配方使用的原材料也會有所區別,這就導致了顧客在感受上會有差異。這些都是這個行業難以避免的。此時,創業者需要做的就是在可以控制的服務內容上儘可能地做到標準化、規範化,比如顧客進店後的茶飲、換裝更衣、按摩部位先後順序、手法輕重等方面進行規範,此外,對顧客進行建檔,瞭解每個顧客的切實需要和不同需求,也是做好服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