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大棚長豆角種植技術

  長豆角是人們通食用的蔬菜,那麼大棚長豆角如何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大棚長豆角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大棚長豆角種植技術

  1.培育壯苗:有經驗的菜農認為,長豆角直播莖葉旺盛而結莢少,育苗移栽豆莢多。春豆角,特別是春提早栽培的,直播後,氣溫低,發芽慢,遇低溫陰雨,種子容易發黴爛種,成苗差,遇霜凍又易死苗,故以育苗為宜。

  育苗可在溫室、大棚、小拱棚、陽畦等設施中進行。用營養缽或營養塊育苗均可,營養土的配製參見茄果類育苗的有關內容進行。

  ①播種期:一般於驚蜇前後進行。

  ②播種:預先精選種子,將蟲傷、秕粒種子剔除,然後每缽或每營養塊播種3-4粒。播種後澆水保溼,但澆水不宜過多。再蓋1釐米營養土後,蓋地膜及小拱棚。出土以前不揭地膜,以保溫保溼。

  ③育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後,用代森錳鋅、百菌清等藥劑噴霧,防苗期病害發生。出土後揭去地膜,蓋小拱棚。管理重點是調控溫度,棚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即當小拱棚內溫度低於20℃時,拱棚以蓋為主,棚門以關為主;當小拱棚內溫度高於20℃時,揭小拱棚,開大棚門,有利降溫降溼。早春出現2-3級以上北風時不要揭膜,以免嫩葉和生長點受傷。

  2.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層深厚的土壤,播前應深翻25釐米。關鍵是要施足底肥,菜農有“三追不如一底”的說法,特別強調基肥的重要性,所以要結合翻地鋪施土雜肥5000—10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15—25公斤。整地後作畦,畦寬1.2—1.3米,每畦移栽兩行豆角,穴距20釐米左右。

  3.適時定植:春分後,當第一複葉展開前,可選擇冷尾暖頭天進行定植。採用地膜覆蓋和小拱棚生產,能明顯的提早上市和提高早期產量。要隨時觀察田間情況,當地膜與幼苗將要相互接觸時破膜放苗,並注意將苗四周膜邊壓實,風雨天氣過後要仔細觀察,膜上有積水要排除積水,被損壞的膜要及時壓土或重新覆膜。

  定植密度,行株距60-65×20釐米,667平方米栽5500穴,每穴2-3株。定植後,用1:1000倍敵克鬆藥液淋穴,每穴淋藥300克左右,既可作定根水,又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一舉兩得。然後蓋小拱棚,密閉5-7天,有利緩苗。

  4.田間管理:

  ①水肥管理。豆角從移栽到開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為主,進行適當蹲苗,促進開花結莢;座莢後,要充分供應肥水,使開花結莢增多。具體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澆定苗水和緩苗水後,隨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溫,促進根系發育,控制莖葉徒長。出現花蕾後可澆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澆水。當第一花序開花座莢後,幾節花序顯現後,要澆足頭水。頭水後,莖葉生長很快,待中、下部莢伸長,中、上部花序出現時,再澆第二次水,以後進入結莢期,見幹就澆水,才能獲得高產。採收盛期,隨水追肥一次,667平方米用尿素15公斤,、二銨25公斤或磷酸二氫鉀22—25公斤。

  ②整枝、摘心、打杈。

  一是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節位的側芽全部抹掉,促進早開花。

  二是蔓腰打杈,蹲苗期應及時將各混合節位上的小葉芽摘除,促進花芽生長,在側枝長出的情況下,也可留一葉摘心,利用側蔓第一節形成花序。

  三是打群尖,中後期,主蔓中上部長出的側枝,應及早摘心,促進豆角生長。

  四是主蔓打頂,主蔓2米以上時打頂,促進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採收豆莢。

  ③及時搭架引蔓:及時抽蔓後,應及時搭架引蔓。搭架方式有“人字架”、“籬形架”和“鳥窩架”。搭架材料有竹竿、樹枝和纖維繩。

  5.及時採收:春提早栽培的目的是早上市,獲高效,加上豇豆又以其嫩莢為商品,因此應及早採收,一般在開花後5-7天可採收上市。採收時不要損傷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連花序柄一起摘下。應該按住豆莢基部,輕輕向左右轉動,然後摘下。

  長豆角種植技術

  一、地塊選擇

  以選擇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並與豆科作物輪作2-3年,粘重土壤或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選用。

  二、良種選擇

  特早30:特早熟品種。分枝少,主蔓結莢為主。常規露地栽培,播種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採收豆莢,採收期長達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節位低,平均3節左右即可普遍結莢。同期播種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總產量略高於之豇28-2。嫩莢淡綠色,勻稱,長約60釐米,單莢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中早熟,株高約2.5米左右,分枝少,葉片較稀。主蔓4-6節開始結莢,結莢多,莢綠白色,一般莢長60-80釐米,橫莖0.9-1.1釐米,單莢重25克。肉厚、纖維少,不易老化,品質佳。耐高溫、乾旱,抗花葉病毒病。生育期90-100天,畝產2000-2500公斤。

  三、適期播種

  春播豆角立春後可以播種***2、3月***,適宜溫度20-32℃;

  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實際上其播期較長6、7、8月都可以播種***

  四、綜合管理

  1、豆角施肥技術:

  ***1***重施基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適當配比的復混肥料,如晉開硝基複合肥***15-15-15、16-16-16***磷、鉀含量比較高的復混肥,一般建議使用量為50-60kg/畝,並深翻入土;

  ***2***巧施追肥: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長,為控制莖葉徒長,促進生殖生長,防止生長過旺導致花、果少,應適當控制肥水供應。苗勢較弱時可衝施晉開液體起苗肥,畝施5kg。進入到結莢期,豆角需肥量開始加大,可以在花後追施晉開硝基複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每採收兩次豆莢追肥一次,追施晉開硝基複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10kg。

  為防止植株早衰,在生長盛期,適時用0.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施肥,並注意肥水管理,促進側枝萌發和側花芽的形成,並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繼續開花結莢。

  2、合理密植

  播種時間應根據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採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的,可於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有條件的可採用營養缽育苗。苗期適當加強通風降溼,防止苗床溼度過大形成高腳苗,或發生猝倒病。3月上、中旬定植於大棚內,定植密度為每畦兩行,株距15-20釐米,每穴3株,定植後澆適量定根水,及時用土密封定植口。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釐米,每穴播種3-4粒。露地栽培的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種為宜。

  3、田間管理

  加強棚溫,促進早緩苗。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後,先密閉大棚5-6天,維持較高棚溫,促進早緩苗,如遇寒流,必須在小拱棚上加蓋草簾,以防凍害,當棚溫超過30℃時,應及時通風降溫。

  及時搭架,合理整枝。當蔓長到20釐米時,應及時搭架引蔓,並將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全部抹除。在側枝長出的情況下,也可留1葉摘心,利用側蔓第1節形成花序。

  中後期主蔓中上部長出的側枝,應及時早摘心。若肥水條件充足,植株生長健旺,這些側枝不要摘心過重,可酌情利用側蔓結果。當主蔓長到2.2米以上時,及時打頂摘心,控制生長,促使側枝花芽形成,以免消耗養分。如肥水足,植株營養生長過旺、通風不良時,可摘除過多的葉、枝、老葉、病葉。

  五、及時採收

  豇豆從開花到採收約需10天左右採收時,注意不要損傷其他花序。豇豆採收要及時,特別是基部的豇豆要及時採收,若採收過遲,影響中上部結果。採收以早晨和上午為好,2~3天採收1次。

  長豆角種植要點

  1、品種及土壤選擇

  秋季豆角種植應選擇抗寒抗溼性強,翻花能力強的春柳、揚州邦達1號、2號等品種。土壤應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酸鹼度適中且未種過豆科作物的砂壤土為好。

  2、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秋季豆角應選擇在8~9月播種。播種方式以直播為宜。合理密植,畝用種量1.25~1.5公斤,行距50~60釐米、株距8~10釐米,雙行植,每穴播2粒種子。

  3、田間管理

  ***1***?插竹引蔓:一般苗長到30~40釐米時進行插竹引蔓。引蔓應在睛天氣候涼爽時進行,以每支籬竹引蔓4條左右為宜。

  ***2***?肥水管理:豆角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在結合起畦時施入優質土雜肥1500~2000公斤和複合肥20公斤,在初花期結合培土時在畦兩側施入複合肥30~40公斤。幼苗期追肥應薄施淡施,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增加施肥濃度,每次追肥應在睛天進行。收成期間看長勢酌情補施追肥。

  豆角在整個生長期都忌溼,土壤過溼容易引起徒長或爛根,尤其是播后土壤過溼,種子吸水過多而出芽過早過快,使幼苗的組織嬌嫩,抗逆效能減弱,容易引起徒長或死苗。因此播種應選擇睛天進行,並在播種前先在播種行間淋透水後再播種,播後2~3天內不要淋水。種子開始出苗時適量淋水,有利幼苗生長健壯。開花結莢時需水量較多,尤其是秋季氣溫高水分蒸發量大,早、晚間要淋水以調節田間小氣候。

  四、病蟲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豆角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鏽病、白粉病、***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1、根腐病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進行輪作制及田間管理,同時在播種時用50%多菌靈1公斤加細土400~500公斤拌均後蓋種,發病初期用37%根腐靈200~300倍液或敵克鬆1000~1500倍液淋根,3~5天淋一次,連續淋2~3次。

  2、鏽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葉柄和莢。發病初期,葉背面產生淡黃色的小斑點,後變鏽褐色,隆起呈小膿疤狀,後擴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後散發出紅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3、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害莖蔓及莢果。葉片染病,初期葉背出現黃褐色斑點,擴大後,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層稀薄白粉。病原為子囊亞門的真菌。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甲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瑞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4、***病:該病在莖上產生梭形或長條形病斑,初為紫紅色,凹陷,重者危害莢查,形成紅褐色病斑,屬真菌性病害。該病在多露、多溼條件下發病重。防治方法:種子處理用種子量的0.4%的多菌靈或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拌種或用60%防黴寶6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淨晾乾後播種。發病初期用70%甲託500倍液或***福美800倍液噴霧,施寶靈每瓶對水50—60公斤或特譜哩500倍液噴霧。5—7天,連續2—3次。

  5、枯萎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斑多角形至不規則形,直徑2—5毫米,初呈暗綠色,後轉紫紅色,數個病斑融合為病斑塊,致葉片早枯直至落葉。通常溫度高溼度大利於發病。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將病葉摘除銷燬。初期噴灑百菌清+甲託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錳鋅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後期克抗靈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噴霧,5—7天1次,連續2—3次。

  6、病毒病:病毒病分花葉病毒病和叢枝病毒病,一般在秋季發病較重。發病後會嚴重影響豇豆的產量和質量。此病除危害豇豆外,還危害豌豆、菜豆、扁豆、菸草、大豆等作物。

  症狀: 嫩葉上常出現明脈、花葉、褪綠和畸形等症狀,新葉濃綠部分稍突起,成為疣狀。有些病株的葉肉或葉脈會出現壞死,產生褐色下陷條斑,病株矮化,花器變形,結莢少,豆料產生黃綠花斑。

  發病條件: 用帶病毒的種子播種,苗期發病後形成中心病株***或病區***,並由有翅蚜蟲傳播,使病毒病在田間快速蔓延。通過其它途徑的汁液接觸也是重要的侵染方式。另外,多年重茬,夏秋季節乾旱,苗期缺水及蚜蟲數量大是病毒病發生流行的重要條件。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和無毒種子,如新疆8號、之豇28—2、青豐豇豆、穗豐8號、844長豆角、夏秋王等有一定的抗菌素病性及耐病性。自己留種的要在無病田或多年沒有種過豆科作物的地塊繁殖種子,大田種植時應選2——4年未種過豆科作物***至少是上年未發生病毒病***的地塊。

  ***2***加強田間管理。清除田間雜草,早期拔除中心病株。雨後排澇,防止田間積水,促進植株根系生長髮育,提高抗病能力。乾旱時灌水,有助於增加空氣溼度和降低溫度,減少和防止病毒侵染。

  ***3***注意及時消滅蚜蟲,減少蚜蟲的傳播。

  ***4***藥劑防治:苗高30釐米以後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其它藥劑還有病毒醯胺、病毒立克等。

  ***二***、主要蟲害

  危害豇豆的害蟲主要有蚜蟲、美洲斑潛蠅、豆莢螟等。但最為常見的是豆莢螟。

  為害特徵: 豆莢螟幼蟲蛀食嫩豆莢及莢內嫩豆粒和花,蛀孔外積有糞粒,常引起落莢落花,豆莢食味變苦,豆莢外形扭曲加上蟲洞會大大降低豆角的商品性。有時還能卷葉危害,對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生活習性: 豆莢螟對溫度適應範圍廣,7—31℃均可發育,以溫度28℃,相對溼度80—85%為發育的最適條件。每年6—10月幼蟲危害嚴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有清除落葉落莢,減少蟲源,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

  藥劑防治: 現蕾期開始噴灑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滅殺斃及40%氰戊菊酯6000倍液等。生物農藥如強敵312粉、蟲蟎克、阿維菌素、阿維·甲氰等大力推廣使用,但也應注意輪換使用。

  五、採收

  1.宜分期採收。豆莢基本定形時即可採收,注意及時採收,防止豆莢老化。

  2.採收過程中所用的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汙染。

  3.採收時要將所收蔬菜的地塊編號、管理人員姓名、採摘數量登記備案,以此來編制產品的批次號。

  4.有機食品的採收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單獨進行採收、運輸和儲存。

  六、留種

  留種地用種,選具有該品種特性、生長好、開花早、結莢多、無病蟲的單株作種,在單株上再選兩莢大小、長短、粗細一樣,籽粒排列整齊的豆莢留種。餘下的植株,經去雜去劣,取中、下部豆莢留種,供生產地用種。每畝***1畝=667平方米***可收種子75公斤左右。種子脫粒晒乾後要及時薰殺種子內的豆象,或在種子中混放少許樟腦丸防蛀。

>>>下一頁更多精彩“露天長豆角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