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成功經歷

  因為舉步維艱,因為四處碰壁,因為創業本身就是從苦澀中創造生活的經歷,看看那些殘疾人創業的經歷,感受他們身殘志堅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廣西桂平盧忠全身殘志堅開辦的竹籤廠的勵志創業故事

  他,右腳殘疾,卻從不輕言放棄。30年來,打工、辦廠、種樹,創業路上永不停步。如今,他開辦的竹籤廠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安排了55位殘疾人就業,讓這些殘疾人自食其力,找到了生活的尊嚴。他,就是廣西桂平市木根鎮中盛竹製品加工廠老闆盧忠全。

  來講述盧忠全自食其力,身殘志堅的勵志創業故事。

  2015年7月30日,記者一行前往該鎮木根村古城屯採訪盧老闆。走進屯裡,只見道路兩邊環山繞水,溪流旁翠竹成行,滿眼綠色。走進該廠,這邊竹子堆滿空地,一臺臺機器轟隆隆地運轉著,一根根牙籤整齊地從機器裡滑出,新加工出來的牙籤、竹籤裝滿了紙箱,正等待打包外銷;那邊正在發放工錢,幾位殘疾人員工拿著工資,笑不攏嘴,廠房裡笑聲一片。

  身殘志不殘

  盧忠全是木根鎮古城屯人,今年52歲,五、六歲的時候不慎摔入水坑摔斷了腿,在水坑裡泡了幾個小時沒人發現,天黑之後,家人才在水坑裡發現奄奄一息的他。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導致他右腳殘疾,走起路來一拐一瘸的。但長大後的盧忠全,並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疾而自卑,而是勇敢的面對現實,笑對生活。

  1984年,二十出頭的盧忠全看著年邁的父母和貧窮的家庭,決心要改變命運,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和當時大多數人一樣,選擇前往廣東“闖世界”。

  由於身體的缺陷,盧忠全找了幾個廠家都沒有人願意接收,只好到一家磚廠打工。磚廠的老闆看著他瘦小的身板和瘸著的腿,眼睛充滿疑問:“磚廠這活,你幹得了嗎?”盧忠全胸脯一拍說:“讓我試試,幹不好,我不拿工錢。”老闆被他的勇氣和熱情感動了,決定留下他。在磚廠裡,他和普通人一樣,挖泥、推車、打磚、壘磚、燒窯,從不拈輕怕重,甚至比正常人幹得更加賣力。老闆看著這個年輕人,暗地裡認可了他。盧忠全平時除了幹活,還向磚廠的師傅學習制磚、燒窯等技術,遇到不懂的打破砂鍋問到底,師傅被他求知的熱情所感動,把技術傾囊相授。經過三年的摸爬滾打,盧忠全不僅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磚場老闆、師傅的認可,更學得了一身本領。1987年,他通過各種關係,拉起了自己的施工隊伍,做起了工頭,專門為磚廠提供勞動服務,在這裡,盧忠全撈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回想起這段經歷,他說:“身體的缺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只要堅強面對,捨得付出,就會有收穫。”

  創業路上不停步

  1993年,盧忠全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開辦自己的磚廠。當時他在廣東已經站穩了腳根,每年有著不錯的收入,日子過得挺滋潤。自己辦廠面臨著未知的變數和風險,家裡人都勸他謹慎選擇,但盧忠全決定幹下去。由於資金不足,他先與他人合夥在木根鎮辦起了一家磚廠。經營中,盧忠全管理到位,講誠信,磚廠很快盈利。1996年,盧忠全又和朋友到柳州柳北區新開一家磚廠。正當盧忠全信心滿滿的時候,柳州的磚廠因為另一位合夥人的問題,生意越來越差,不斷虧損,最終關門了事。盧忠全一下虧了幾十萬元。

  面對困難,盧忠全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果斷轉行。2006年,當時建築行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板材加工的發展,盧忠全來到梧州市的蒙山縣、藤縣一帶,與他人合夥承包山地種植速豐桉。在承包山地的過程中,他看到山嶺上有許多竹子,因為需要清表而被砍伐燒掉,殊為可惜。何不利用這些竹子來加工竹籤?說幹就幹,他立即買來機器,租借場地,2007年,在蒙山縣辦起了竹製品加工廠。然而,辦廠的曲折卻超出了他的想象。先是有村民看到盧忠全賺了錢,萌生了“攔路打劫”的念頭,不斷伸手要錢,後來工廠用地又因為權屬問題發生了糾紛,導致他的竹籤廠沒辦法正常生產。而這時,他已經在廠房建設上投入了30多萬元。雪上加霜的是,他個人承包的1500多畝山地已經清了表,煉了山,開好道路,正打算挖坎種樹,村民卻單方面撕毀合同。這樣一來,除去竹製品廠的利潤,盧忠全在蒙山總共損失27萬元左右。回想這段經歷,他說:“異地創業辛酸多。”

  但這並沒有阻止盧忠全創業的步伐。2012年,在外闖蕩多年的盧忠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把竹籤廠搬回木根鎮,再次創業。他的決定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殘聯部門的支援。桂平市殘聯對其扶持兩萬多元的創業經費,並積極向上申報,最終,他的竹籤廠在2014年7月被列為桂平市“陽光助殘扶貧基地”,並獲得上級扶持資金40萬元。

  二:

  殘疾人自強不息創業成功的故事

  回鄉創業一直是我們重點關注的話題,在江蘇宿遷的宿城區屠園鄉,有這樣一位殘疾人,他自強不息、創業成功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他叫杜雲山,文漢資通配件有限公司負責人,該公司主要生產電腦視訊線、音訊線等,年產值逾千萬元,帶動就業百餘人。

  當初,杜雲山初中畢業,家中兄妹較多,父母身體不好,自己還因麻痺症一條腿殘疾,平時要依靠一根柺杖才能正常行走。由於家境貧寒,身為家中長子的杜雲山,主動放棄學業,挑起養家的重擔。

  到蘇州打工,由於身體殘疾,很難找到工作,通過老鄉的介紹,才得到一個試用的機會,不會做的活,他主動學,偷偷學;會做的活,他總是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杜雲山就由一名普通操作工成為一名流水線的管理員。四年後,杜雲山帶著多年打拼積累的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屠園,創辦油嘴廠。經過2年的打拼,油嘴廠便由5名工人發展到30名,業務遍及周邊縣區的機械廠,固定資產發展到80多萬元。

  “當時我進入蘇州一家外資電子廠,剛到的時候,由於我身體殘疾,員工對我歧視,認為我不能幹這份工作,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幹下去,工作、生活中我吃了很多苦。”杜雲山回憶起自己打工的日子。

  現在的杜雲山一有空就下車間和員工們親切交談,看看流水線,檢查產品,對新員工總是手把手的教技術,他常說以前刻苦學來的不能丟。

  他們下班了,我卻繼續加班學習技術,不懂的去問老員工,查技術書,每天都這樣堅持,平時運用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效率,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把車間流程全部學會了。

  2011年,杜雲山看出了電子產品周邊配套市場的前景,賣了油嘴廠,籌集了100多萬元資金,於2012年與同學共同註冊成立了宿遷市文漢資通配件有限公司。工廠全部投產後實現產值超3000萬元,實現利稅500萬到800萬元,解決勞動力600人左右,帶動百餘名周邊群眾就業,月工資1800——3000元。

  我下一步打算要擴大經營,現在已經和常州一個電子廠談好了,就是今年10月份啟動電機濾波器專案,需要擴招300多個員工。

  作為回鄉創業人員,杜雲山在自己致富的同時能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不忘帶領周圍的群眾提高收入。他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扶貧幫困、回報社會等活動。

  我要回報社會和地方百姓,我一個人富了,要帶動大家都富起來,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