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科技興農帶頭人鍾愛東的奮鬥事蹟

  鍾愛東,百廟魚塘的主人,被評為省“巾幗科技興農帶頭人”。下面講述的是鍾愛東的奮鬥事蹟。

  生活中難免有痛苦和失落,但是我們不能總是用悲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而應該在艱難中給自己一點兒希望,讓自己堅強起來,再苦也要笑一笑。

  從一名普通的下崗女工到身價千萬的養殖大王,不惑之年的鐘愛東仍然勤勞淳樸。事業幾經起落,她說,只要橫下一條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1997年1月1日——鍾愛東不能忘卻的日子,這一天,本以為捧上“鐵飯碗”的她下崗了。在這家工廠工作了近20年,還成了廠裡的“一把手”,鍾愛東說,她把全部的心血、最好的青春年華都給了工廠,甚至沒有時間照顧年幼的孩子。“當時覺得,心裡有什麼東西被人硬掰了下來,”鍾愛東說,“那天,我哭了。”

  下崗後,她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是花都區婦聯打來的,她說,就是這個電話,在最艱難的時候教會她“用笑容去迎接困難”。鍾愛東在當廠長的時候就經常與周圍的農民接觸,知道養殖水產有賺頭,看準這一點,她拿出了僅有的2000元“箱底錢”,又東奔西走借了些款,一咬牙承包了200畝低窪田,資金不夠,就賺一分投入一分,滾動式週轉。幾年下來,天天“泡”魚塘、搞技術,200畝低窪田變成了水產養殖地。鍾愛東說,那時魚塘就是她全部的生活了。她每天早上都要花一個小時繞池塘走上一圈。


  鍾愛東沒想到,生活中的第二次打擊來得這麼快。1997年5月8日,是鍾愛東最傷心的日子。那一天,一場洪水淹沒了她剛剛興旺的魚塘。站在堤壩上,看著不斷上漲的洪水一點點地吞沒了魚塘,鍾愛東絕望地回了家。“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鍾愛東說,這是當時丈夫說的唯一一句話,倔犟的她這次沒有流淚。她開始帶著工人挖塘、養苗,引進新技術、新魚種,被洪水淹沒的魚塘一點點“回來”了。

  鍾愛東成了遠近聞名的“魚王”,魚塘越做越大,還辦起了企業。多年的艱難經營,“養魚為生”的鐘愛東對技術情有獨鍾。她認為一個沒有創新、沒有新產品的企業,就像脫水的魚。

  鍾愛東有個溫暖的四口之家,她說:“在最困難的時候,家人的支援成了我的精神支柱。當初好多次都想到放棄,是他們幫我挺過了難關。”屢經磨難,鍾愛東又說:“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看待失敗,下崗、失敗都不用怕,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認定目標走下去,一定會成功。”

  生命有起有落,有悲有喜,起伏不定,但是太陽卻依然光亮,月亮仍然美麗,星星依舊閃爍……一切的一切仍舊是那麼和諧,而生命,依然會有著更美麗的色彩,亟待我們去開發。明天總是美好的,只要我們有心,只要我們在艱難中咬緊牙關,我們就能夠在痛苦中盼來新一輪的朝陽。

  明天總是美好的,只要我們有心,只要我們在艱難中咬緊牙關,我們就能夠在痛苦中盼來新一輪的朝陽。